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ū liǎng fēn cùn
成语简拼:ZLFC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銖兩分寸
成语解释
指极少的数量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少数
成语接龙
1、铢两分寸→寸利必得→得而复失→失张冒势→势穷力竭→竭力虔心→心满意足→足高气扬→扬风扢雅→雅人清致→致远任重→重生父母→母慈子孝→孝子贤孙→孙康映雪→雪兆丰年→年富力强→强死强活→活天冤枉→枉己正人→人心归向→向上一路→路绝人稀→稀世之宝→宝山空回
2、铢两分寸→寸木岑楼→楼阁亭台→台阁生风→风靡一时→时移世变→变化无穷→穷日落月→月下老儿→儿女子语→语长心重→重厚寡言→言传身教→教学相长→长驱深入→入文出武→武昌剩竹→竹篱茅舍→舍己为人→人亡政息→息事宁人→人迹罕至→至人无梦→梦见周公→公平合理
3、铢两分寸→寸土尺地→地丑力敌→敌不可假→假公济私→私心自用→用寒远寒→寒冬腊月→月地云阶→阶前万里→里应外合→合衷共济→济寒赈贫→贫而无谄→谄上傲下→下学上达→达地知根→根深枝茂→茂林修竹→竹马之好→好善嫉恶→恶声恶气→气踰霄汉→汉官威仪→仪态万方
4、铢两分寸→寸阴若岁→岁不我与→与民更始→始乱终弃→弃文存质→质疑辨惑→惑世诬民→民和年稔→稔恶藏奸→奸掳烧杀→杀鸡哧猴→猴年马月→月下老儿→儿女成行→行家里手→手到擒来→来者不善→善善恶恶→恶衣蔬食→食不充饥→饥不择食→食案方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虚中馈
5、铢两分寸→寸有所长→长安棋局→局促不安→安贫乐贱→贱买贵卖→卖主求荣→荣宗耀祖→祖龙之虐→虐老兽心→心腹之患→患得患失→失惊打怪→怪事咄咄→咄咄书空→空拳白手→手不释卷→卷甲衔枚→枚速马工→工力悉敌→敌不可假→假誉驰声→声誉鹊起→起承转合→合盘托出
成语造句
(1)成语铢两分寸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2)虫虫不会写成语“铢两分寸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铢两分寸”几个大字。
(4)鸽子写不出成语“铢两分寸”的拼音。
(5)糯福中学的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铢两分寸”。
(6)仰繇哥哥给倚函和灵妞讲述了“铢两分寸”的成语典故。
成语出处
宋·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『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铢两铢两:极轻的重量。比喻很少,一点儿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今秦之发卒也,有万死之害,而亡铢两之报。』
分寸分寸:[fēncùn]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。没分寸。不讲分寸。
铢铢:zhū 1、<量>古代重量单位,二十四铢为一两。《商君书·定分》:『虽有千金,不能以用一铢。』2、<形>钝。《淮南子·齐谷》:『其兵戈铢而无刃。』[铢两] 极轻的重量。比喻很少,一点儿。
两两:liǎng 1、<形>成双的;成对的。《卖炭翁》:『两鬓苍苍十指黑。』2、<数>二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陈胜佐之,并杀两尉。』3、<副>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与老贼势不两立。』4、<量>重量单位。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,十六为一斤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『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。』5、<量>双,用于鞋袜等。《诗经·南山》:『葛屦五两。』liàng<量>通『辆』用于车辆,车一乘为一辆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『卤马牛羊十余万头,车四千余两。』[两端] (1)事物的两头;两方面。(2)模棱两可;观望不定。[两舌] 言语反覆;搬弄是非。[两曜] 日和月。[两造] 指诉讼双方,即原、被告。
分分:fēn 1、<动>剖开;分开。《谋攻》:『倍则分之。』《滕王阁序》:『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』2、<名>半;一半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天日。』3、<动>分配;分享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』4、<动>区分;辨别。《荷蓧老人》:『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』5、<名>春分;秋分。《左传》:『日过分而未至。』6、<量>成;事物的在十分之一。《祭妹文》:『减一分则喜。』7、<量>长度单位,十分为一寸。《核舟记》: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。』fèn 1、<名>职分;名分;本分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欺于郑袖。』《﹤指南录﹥后序》:『予分当引决。』2、<名>情分;情谊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『恩爱苟不亏,在远分日亲。』3、<名>缘分;福分。刘禹锡《寄乐天》:『幸免于斯分非分。』4、<名>才分;天分。《颜氏家和训·杂艺》:『良由无分故也。』5、<动>料想。《苏武》:『自分已死久矣。』
寸寸:cǔn 1、<量>长度单位。十分为一寸,十寸为一尺。《商君书·靳令》:『四寸之管无当,必不满也。』2、<形>短小。如『寸步不离』、『寸草不留』、『鼠目寸光』。[又] 极言其小。《六国论》:『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』3、<名>中医切脉部位名。《难经》:『脉三部:寸、关、尺。』[寸肠] 1.指内心。韩偓《感旧》:『省趋弘阁侍貂珰,指座深恩刻寸。』2.指心事。柳永《轮台子》:『但黯黯魂消,寸凭谁表?』[寸楮] 1.名刺、名片。2.指书信。[寸晷] 晷,日影。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。形容短暂的时光。钱起《送张少府》:『寸如三岁,离心在万里。』[寸翰] 指笔。[寸进] 微小的进步。[寸禄] 微薄的俸禄。[寸旬] 短暂的时间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『量寸,涓吉日;陟中坛,即帝位。』[寸阴] 犹『寸晷』。短暂的光阴。向秀《思旧赋》:『托运遇于领会兮,寄馀命于寸。』俗语:『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』意为要像爱惜寸金那样,爱惜短暂的时间。[寸札] 简短的书信。
铢铢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市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慵朱切,□音殊。《说文》权十分黍之重也。一曰十黍为絫,十絫为铢。又八铢为鍿,二十四铢为两。又孟康曰: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,为十二铢。《礼·儒行》虽分国如鍿铢。又《博雅》钝也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其兵戈铢而无刃。〈注〉楚人谓刀顿为铢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举人铢炫,德兴人。又人名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。〈注〉铢音殊。
两两:《子集下·入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良奖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里养切,□良上声。《说文》再也。《易·系辞》兼三才而两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之职》以九两系邦国之民。〈注〉两犹耦也,所以协耦万民,联系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韵会》匹也。《左传·闵二年》重锦三十两。〈注〉三十匹也。又车数曰两。《后汉·吴佑传》载之兼两。〈注〉车有两轮,故称两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铢为两。又《鸡林类事》四十曰麻两。又《史记·平准书》更铸四铢钱,其文为半两。又《南史·齐和帝纪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,名曰假两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让切《正韵》力仗切,□良去声《诗·召南》百两御之。
分分:《子集下·刀字部》《唐韵》府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方文切,□音餴。《说文》别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别物也。《易·系辞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韵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广韵》赋也,施也。《增韵》与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一黍之广为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着,可分别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传·庄二年》师丧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齐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传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后敢食。又与纷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终始也。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祸之生也分分。〈注〉犹纷纷。又《周礼·天官》以待国之匪颁。〈注〉匪读为分。又《唐韵》扶问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符问切,□汾去声。名分也。《礼·礼运》礼达而分定。又均也,分剂也。《礼·曲礼》分毋求多。又分位也。《汉诸葛亮出师表》此臣所以报先帝,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又《集韵》方问切,纷去声。均也。《左传·僖元年》救患分灾。又《正韵》府吻切,音粉。《尔雅·释器》律谓之分。〈注〉分音粉,律管可以分气。又《韵补》叶肤容切,音丰。《曹植·七启》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。万物纷错,与道俱隆。又叶肤眠切,音近徧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九市开场,货别队分。人不得顾,车不得旋。灾字原刻从□。
寸寸:《寅集上·寸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仓困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村困切,□村去声。《说文》十分也,人手却一寸,动□谓之寸口。从又从一。《徐曰》一者,记手腕下一寸。此指事也。《家语》布指知寸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,一黍为分,十分为寸,十寸为一尺。又寸者,忖也,有法度可忖也。凡法度字皆从寸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。又叶徒玩切,音叚。《庾信·喜晴应诏诗》伏泉远习坎,阴风已回巽。桐枝长旧围,蒲节抽新寸。叶上建传堰献。杨慎曰:巽音蒜,寸音断,或曰建传堰献在今霰韵,古音霰翰谏三韵通。备考:《篇海类编》俗等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