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ū lián bì hé
成语注音:ㄓㄨ ㄌㄧㄢˊ ㄅㄧˋ ㄏㄜˊ
成语简拼:ZLBH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珠連璧合
成语解释
指日月、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。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十分完美
近义词
[同]珠联璧合、珠联玉映
成语接龙
1、珠连璧合→合从连衡→衡情酌理→理屈词穷→穷根究底→底死谩生→生死醉梦→梦熊之喜→喜闻乐见→见弹求鸮→鸮心鸝舌→舌敝唇焦→焦唇干舌→舌挢不下→下里巴人→人事不醒→醒聩震聋→聋者之歌→歌莺舞燕→燕舞莺啼→啼天哭地→地瘠民贫→贫病交攻→攻无不克→克爱克威
2、珠连璧合→合胆同心→心花怒发→发扬蹈励→励精求治→治国安邦→邦家之光→光阴似箭→箭不虚发→发号出令→令人切齿→齿牙余惠→惠而不费→费力劳心→心旌摇曳→曳尾涂中→中外合璧→璧坐玑驰→驰声走誉→誉不绝口→口耳相承→承上启下→下不为例→例行公事→事危累卵
3、珠连璧合→合胆同心→心回意转→转忧为喜→喜笑颜开→开锣喝道→道寡称孤→孤鸿寡鹄→鹄形鸟面→面面相覩→覩始知终→终南捷径→径情直行→行步如飞→飞流短长→长生久视→视死如饴→饴含抱孙→孙康映雪→雪窑冰天→天南地北→北郭先生→生不遇时→时殊风异→异口同辞
4、珠连璧合→合胆同心→心旷神飞→飞蓬乘风→风从响应→应答如流→流年似水→水远山长→长计远虑→虑周藻密→密锣紧鼓→鼓唇弄舌→舌敝唇枯→枯木生花→花好月圆→圆顶方趾→趾踵相错→错落不齐→齐心协力→力排众议→议论英发→发愤忘食→食必方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虚中馈
5、珠连璧合→合而为一→一接如旧→旧话重提→提名道姓→姓甚名谁→谁是谁非→非亲非故→故人之意→意气扬扬→扬威耀武→武偃文修→修桥补路→路不拾遗→遗簪弊履→履舄交错→错节盘根→根深蒂结→结党营私→私谐欢好→好事多磨→磨砺以须→须髯如戟→戟指怒目→目量意营
成语示例
(1)诏传四海,仰珠连璧合之光;书遍万方,钦金玺纶音之盛。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·诏书盖玺颁行论》
(2)《太平天国资料·沈世祁·诏书盖玺颁行论》:『诏传四海,仰珠连璧合之光;书遍万方,钦金玺纶音之盛。』
(3)宋·秦观〈代谢历日表〉:『斗建龙躔,於焉有序;珠连璧合,由是可窥。』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珠连璧合”几个大字。
(2)灿阳哥哥给如双和婕彤介绍了“珠连璧合”的成语典故。
(3)杜庄中学的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珠连璧合”。
(4)关关不会写成语“珠连璧合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国国写不出成语“珠连璧合”,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。
(6)去往兰西县长江一中的公车上,逸霏叔叔给瀵兀和倪漩讲了『珠连璧合』的历史故事。
(7)诏传四海,仰珠连璧合之光;书遍万方,钦金玺纶音之盛。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·诏书盖玺颁行论》。
成语出处
语本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『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。』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『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,七曜皆会聚斗、牵牛分度,夜尽如合璧连珠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璧合璧合:像美玉结合在一起,比喻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。《晋书·陆云传论》:『千条析理,则电坼霜开;一绪连文,则珠流璧合。』
连璧连璧:[liánbì] 并连的两块璧玉。比喻并美的两物。以日有为连璧,晨辰为珠玑。――《庄子·列御寇》。
珠珠:zhū 1、<名>珍珠。《琵琶行》:『大珠小珠落玉盘。』2、<动>把珍珠看作……《阿房宫赋》:『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。』3、<名>珠状的小颗粒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却与小姑别,泪落连珠子。』4、<形>珍贵;华丽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散入珠帘湿罗幕。』5、<名>优美的文辞。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『茂先摇笔而散珠。』[珠斗] 北斗星。[珠晖] 月光。[珠玉] (1)珠宝玉石。(2)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。(3)容貌姣美。
连连:lián 1、<动>连接。《隆中对》:『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。』2、<副>连续;接连;多次。《张衡传》:『举孝廉不行,连辟公府不就。』3、<动>联合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约以连兵大举。』4、<名>牵连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少有连,必多方钩致。』[连城] (1)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。(2)比喻物品贵重,价值胜许多座城。[边襟] (1)彼此心连心。(2)姊妹丈夫的互称。[连理枝] (1)两棵树的枝连生在一起。(2)喻相爱的夫妻。(3)喻兄弟。(4)词调名。
璧璧:bì 1、<名>圆形扁平中央有孔的玉。《鸿门宴》:『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。』2、<名>泛指美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。』[璧合] 像美玉结合在一起,比喻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。[璧人] 称赞人仪容美如璧玉。[璧谢] 不受馈赠之物,并表谢意。
合合:hé 1、<动>闭;合拢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两家求合葬。』2、<动>聚集;会合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合以小攻大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五万兵难卒合。』3、<动>配合;匹配。《诗经·大明》:『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岂合令郎君。』4、<动>符合;适合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合于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之会。』5、<动>交配;性交。《论衡》:『若夫牡马见雌牛,雄雀见牝鸡,不与相合者,异类故也。』6、<动>接战;交锋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『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时。』[又] 两军交锋一次称一合。《失街亭》:『引军杀来,下遇张郃;战有数十余合。』7、<形>全;满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『合家大小哭哭啼啼。』8、<动>对;核对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使吏召诸民当偿者,悉来合券。』《信陵君窃符求赵》:『公子即合符,而晋鄙不授公子兵。』9、<副>该;应当。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『文章合为时而著。』10、<介>与;同。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『有话合你说。』11、<名>通『盒』。王建《宫词》:『黄金合里盛红雪。』《杨修之死》:『一合酥。』
珠珠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《唐韵》章俱切《集韵》钟输切《正韵》专于切,□音朱。《说文》蚌之阴精。春秋国语曰:珠以御火灾,是也。《通雅》古有辟尘珠,辟寒珠,夜光照乗[音chéng],大者径寸,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,非独出於蚌也。陆佃云:龙珠在颔,蛇珠在口,鱼珠在眼,鲛珠在皮,□珠在足,蛛珠在腹,皆不及蚌珠。《沈怀远·南越志》珠有九品,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,有光彩,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,璫珠之次名走珠,走珠之次为滑珠,滑珠之次为磊砢珠,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,官雨珠之次为税珠,税珠之次为葱珠。见续博物志。《书·禹贡》淮夷□珠曁鱼。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若合诸侯,则共珠盘玉敦。又《博物志》江珠,琥珀别名。又《正字通》山海经滥水注:汉水多□□之鱼,状如覆铫,是生珠玉数,正山楚水多白珠,蜀郡平泽出青珠。左思云:青珠黄环,西国琅玕[音gān]碧珠,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珠厓儋耳。〈注〉二郡在大海中,崖岸之边出真珠,故曰珠崖。《穆天子传》天子舍于珠泽。〈注〉珠泽在越巂。《水经注》若水旁有光珠穴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经》开明北有视玉珠树。〈注〉论衡云:珠树似珠,非真珠也。又连珠,文家篇名。《傅□序》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,班固,贾逵,傅毅三子受诏作之,不指说事情,假喻达旨,合古诗劝兴之义,欲使正正如贯珠,易睹而可悦也。《沈约·注连珠表》窃寻连珠之作,始於子云,谓辞句连续,互相发明,若珠之结排也。又《韵补》叶音周。《易林》老猾大偸,东行盗珠。
连连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力延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陵延切《正韵》灵年切,□音涟。《说文》员连也。《玉篇》合也,及也。《广韵》续也,还也。《集韵》属也。《正韵》接也。《诗·大雅》执讯连连。《朱传》属续貌。《礼·王制》十国为连,连有帅。《齐语》四里为连,十连为乡。《后汉·韩康传》连徵不至。又姻亲为连。《史记·尉佗传》及苍梧秦王有连。〈注〉有连者,连姻也。又黏鸟曰连。《淮南子·览□训》连鸟于百仞之上。又连尹、连敖,皆楚官名。《左传·襄十五年》屈荡为连尹。《史记·淮阴侯传连敖注》楚司马官也。又连山,易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卜》掌三易之法,一曰连山。〈注〉其卦以纯艮为首,山上山下,是名连山。又铅之未链者曰连。《史记·货殖传》长沙出连锡。又祈连,山名。《前汉·霍去病传》出北地,至祈连山。〈注〉即天山也。又《韵会》州名。汉属桂阳郡,隋置连州。又姓。《左传·庄八年》齐有连称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展切,音敛。难也。《易·蹇卦》往蹇来连。〈注〉连,亦难也。又迟久之意。又《集韵》连彦切,音摙。《礼·玉藻》连用汤。〈注〉连,犹释也。以汤洗足垢,乾洁其体也。又《集韵》郞旰切,音烂。连石,山名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日至于连石。又叶离珍切,音邻。《陆云·夏府君诔》祈祈缙绅,泣涕留连。故作斯诔,着之不泯。泯音民。考证:(《史记·尉陀传》及苍梧秦王有连。〈注〉有连者,连姻也。)谨照原文尉陀改尉佗。(《前汉·霍光传》去北地,遂入祈连山。)谨照前汉书原文霍光改霍去病。去北地改出北地。遂入改至字。
璧璧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《唐韵》北激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必益切《正韵》必正切,□音辟。《说文》瑞玉,圜器也。《玉篇》瑞玉圜以象天也。《白虎通》璧者,外圜象天,内方象地。《诗·卫风》如圭如璧。《尔雅·释器》肉倍好谓之璧。〈注〉肉,边也。好,孔也。又星名。《诗·卫风·定之方中疏》璧居南则在室东,故因名东璧也。通作辟。又《韵补》叶必洛切,音近博。《江淹·拟曹植亲诗》君王礼英贤,不吝千金璧。从容冰井台,清池映华薄。
合合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□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曷合切《正韵》胡阁切,□音盒。《说文》合口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保合太和。《诗·小雅》妻子好合。又配也。《诗·大雅》天作之合。《前汉·货殖传》蘖麴盐豉千合。〈注〉师古曰:蘖麴以斤石称之,轻重齐则为合。盐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为合。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又会也。《礼·王制》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。〈注〉合,会也。又聚也。《论语》始有曰:苟合矣。〈注〉合,聚也。又答也。《左传·宣二年》既合而来奔。〈注〉合,答也。又闭也。《前汉·儿宽传》封禅告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〈注〉李奇曰:祛,开散。合,闭也。又六合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。《梁元帝·纂要》天地四方曰六合。又黍名。《礼·曲礼》黍曰芗合。又《文中子·问易篇》黄帝有合宫之听。又合黎,地名。《书·禹贡》导弱水,至于合黎,余波入于流沙。又州名。《广韵》秦为巴郡,宋为宕渠郡,后魏置合州,盖涪汉二水合流之处,因以名之。又参合,代地。《史记·韩王信传》入居参合。又钜合在平原,合骑在高城,□汉侯国。见《史记·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》。又重合县属勃海郡,合乡县属东海郡。又合浦,郡名。□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《广韵》器名。《正韵》合子,盛物器。又《广韵》姓也。《左传》宋大夫合左师。又子合,西域国名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西夜国王,号子合王。《后汉·西域传》子合国,去疏勒千里。又通作阖。《战国策》意者,臣愚而不阖於王心耶。〈注〉阖合同。又与合通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筑雒阴合阳。〈注〉合水之北。又《高祖功臣侯表》高祖兄仲废为合阳侯。又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古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葛合切,□音合。《广韵》合,集也。又《集韵》两龠为合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量者,龠合升斗斛也,所以量多少也。又合龠为合,十合为升。〈注〉合龠一作十龠,又合者,合龠之量也。又叶许及切,音翕。《张衡·思□赋》何孤行之焭焭兮,孑不羣而介立。感鸾鷖之特栖兮,悲淑人之希合。考证:(《战国策》意者,臣愚而不阖王心耶。)谨照原文阖字下增於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