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ū cuì zhī zhēn
成语简拼:ZCZ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珠翠之珎
成语解释
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;指美食
近义词
山珍海味
成语接龙
1、珠翠之珍→珍禽奇兽→兽聚鸟散→散言碎语→语近词冗→冗词赘句→句栉字比→比户可封→封己守残→残山剩水→水月观音→音信杳无→无为自化→化险为夷→夷然自若→若涉渊水→水里纳瓜→瓜连蔓引→引吭高唱→唱筹量沙→沙里淘金→金舌弊口→口干舌焦→焦唇干舌→舌尖口快
2、珠翠之珍→珍禽奇兽→兽聚鸟散→散言碎语→语重心沉→沉吟不决→决命争首→首身分离→离鸾别鹄→鹄峙鸾翔→翔鸾舞凤→凤仪兽舞→舞裙歌扇→扇枕温席→席卷而逃→逃之夭夭→夭桃秾李→李白斗酒→酒后失言→言归于好→好逸恶劳→劳筋苦骨→骨鲠之臣→臣心如水→水米无干
3、珠翠之珍→珍禽奇兽→兽困则噬→噬脐何及→及第成名→名公巨卿→卿卿我我→我武惟扬→扬名四海→海水群飞→飞殃走祸→祸福无门→门禁森严→严家饿隶→隶首之学→学疏才浅→浅见寡闻→闻雷失箸→箸长碗短→短兵接战→战火纷飞→飞鸾翔凤→凤毛鸡胆→胆大包天→天道无亲
4、珠翠之珍→珍禽奇兽→兽困则噬→噬脐何及→及瓜而代→代人说项→项背相望→望梅阁老→老马嘶风→风宿水餐→餐风宿水→水宿风餐→餐风沐雨→雨零星散→散带衡门→门禁森严→严阵以待→待时守分→分毫不爽→爽然若失→失之交臂→臂有四肘→肘行膝步→步人后尘→尘羹涂饭
5、珠翠之珍→珍禽奇兽→兽困则噬→噬脐莫及→及宾有鱼→鱼死网破→破釜沈舟→舟车劳顿→顿腹之言→言不尽意→意满志得→得失荣枯→枯木朽株→株连蔓引→引足救经→经济之才→才疏意广→广种薄收→收因结果→果刑信赏→赏同罚异→异涂同归→归心似箭→箭拔弩张→张敞画眉
成语造句
(1)丑丑写不出成语“珠翠之珍”的拼音。
(2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珠翠之珍”几个大字。
(3)明浚叔叔给茗煜和卉柠讲了“珠翠之珍”的历史故事。
(4)邱县一中的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珠翠之珍”。
(5)小静不会写成语“珠翠之珍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三国魏·曹植《七启》:『山鵽斥鷃,珠翠之珍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珠翠珠翠:珍珠翠玉,泛指用珍珠翠玉做成的各种装饰品。
珠珠:zhū 1、<名>珍珠。《琵琶行》:『大珠小珠落玉盘。』2、<动>把珍珠看作……《阿房宫赋》:『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。』3、<名>珠状的小颗粒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却与小姑别,泪落连珠子。』4、<形>珍贵;华丽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散入珠帘湿罗幕。』5、<名>优美的文辞。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『茂先摇笔而散珠。』[珠斗] 北斗星。[珠晖] 月光。[珠玉] (1)珠宝玉石。(2)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。(3)容貌姣美。
翠翠:cuì 1、<名>翠鸟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『或拾翠羽。』2、<名>翡翠,一种绿色的宝石。3、<形>青绿色。《柳毅传》:『雕琉璃于翠楣,饰琥珀于虹栋。』《鞭蕖》:『犹似未开之花,与翠叶并擎。』4、<名>鸟尾上的肉。《礼记·内则》:『舒雁翠。』(郑玄注:『舒雁,鹅也;翠,尾肉也。』)[翠盖] 1.翠羽装饰的华盖。刘安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『驰要褭(niǎo),建翠。』2.形容枝叶状如华盖。元好问《后湾别业》诗:『童童翠桑初合,滟滟苍波麦已匀。』[翠华] 1.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。班固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『建翠之旗,树灵鼍(tuó)之鼓。』2.指皇帝。白居易《骊宫高》:『翠不来岁月久,墙有衣兮宫有松。』[翠辇] 帝王的车驾。《北史·突厥传》:『帝大悦,赋诗曰:「鹿塞鸿旗驻,龙庭翠回。」』[翠微] 1.青绿色的山气。陈子昂《薛大夫山亭宴序》:『披翠而列坐,左对青山;俯盘石而开襟,右临澄水。』2.山气青翠的样子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『郁葐蒀以翠,巍巍以峨峨。』3.指山腰青翠幽深处。泛指青山。庾信《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》:『游客值春辉,金鞍上翠。』
之之:zhī 1、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『吾欲之南海。』2、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『这个』、『这』、『这种』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』3、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他』、『它』、『它们』、『他们』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。』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『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』4、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君将哀而生之乎?』5、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你』、『您』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『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之。』6、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『的』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』7、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。』8、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。』9、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『得』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』10、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『句读之不知。』11、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12、<助>用在『前』、『后』、『内』、『外』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数十年之后,甲兵顿弊。』
珍珍:zhēn 1、<名>珠宝之类的东西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』2、<名>珍味;精美的食品。《芋老人传》:『今日堂有炼珍,朝分尚食,张筵列鼎。』3、<形>宝贵的;珍奇的。《过秦论》: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。』4、<动>爱护。《左传·文公八年》:『公子遂,珍之也。』[珍怪] 稀有、奇异而贵重的物品。奇异的事迹;征兆。[珍秘] 珍贵而秘藏。[珍馐] 珍奇贵重的食品。
珠珠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《唐韵》章俱切《集韵》钟输切《正韵》专于切,□音朱。《说文》蚌之阴精。春秋国语曰:珠以御火灾,是也。《通雅》古有辟尘珠,辟寒珠,夜光照乗[音chéng],大者径寸,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,非独出於蚌也。陆佃云:龙珠在颔,蛇珠在口,鱼珠在眼,鲛珠在皮,□珠在足,蛛珠在腹,皆不及蚌珠。《沈怀远·南越志》珠有九品,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,有光彩,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,璫珠之次名走珠,走珠之次为滑珠,滑珠之次为磊砢珠,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,官雨珠之次为税珠,税珠之次为葱珠。见续博物志。《书·禹贡》淮夷□珠曁鱼。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若合诸侯,则共珠盘玉敦。又《博物志》江珠,琥珀别名。又《正字通》山海经滥水注:汉水多□□之鱼,状如覆铫,是生珠玉数,正山楚水多白珠,蜀郡平泽出青珠。左思云:青珠黄环,西国琅玕[音gān]碧珠,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珠厓儋耳。〈注〉二郡在大海中,崖岸之边出真珠,故曰珠崖。《穆天子传》天子舍于珠泽。〈注〉珠泽在越巂。《水经注》若水旁有光珠穴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经》开明北有视玉珠树。〈注〉论衡云:珠树似珠,非真珠也。又连珠,文家篇名。《傅□序》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,班固,贾逵,傅毅三子受诏作之,不指说事情,假喻达旨,合古诗劝兴之义,欲使正正如贯珠,易睹而可悦也。《沈约·注连珠表》窃寻连珠之作,始於子云,谓辞句连续,互相发明,若珠之结排也。又《韵补》叶音周。《易林》老猾大偸,东行盗珠。
翠翠:《未集中·羽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七醉切,音綷[音cuì]。《说文》青羽雀也。出鬰林。《尔雅·释鸟》翠鹬。〈注〉似燕,绀色。〈疏〉李巡曰:鹬一名曰翠,其羽可以为饰。樊光云:青羽。出交州。《前汉·贾山传》饰以翡翠。〈注〉雄曰翡,雌曰翠。又《南越王赵陀传》翠鸟干。《博物志》翡身通黑,惟胸前背上翼后有赤毛。翠身通青黄,惟六翩上毛长寸余青,其飞则羽鸣翠翡翠翡然,因以为名。又《礼·内则》舒雁翠。〈注〉舒鴈,鹅也。翠,尾肉也。又《尔雅·释山》未及上翠微。〈疏〉谓未及顶上,在旁陂陀之处,名翠微。一说山气青缥色,故曰翠微。又姓。《急就篇注》翠氏,楚景萃之后也。避入关三迁,怀土逃匿,改姓为翠。考证:(又姓。《急就篇注》翠氏,楚晨之后也。)谨照原文楚晨改楚景萃。
之之:《子集上·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,□音枝。《说文》出也,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适也,往也。《礼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□气,则无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礼·大学》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〈注〉之,适也。《朱传》犹於也。又语助辞。《书·金縢》礼亦宜之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诗·周南》之子于归。〈注〉之子,是子也。又变也。《易传》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《孙奕示儿编》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又至也。《诗·鄘风》之死矢靡他。又遗也。《扬子·法言》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〈注〉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郝敬读书通》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《诗·唐风》舍旃舍旃。又《魏风》上慎旃哉。□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又《韵补》叶职流切,音周。《楚辞·九章》吕望屠於朝歌兮,甯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缪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《周伯琦曰》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鸢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既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别之,乃有芝字吁字鸢字。考证:(《礼·文王世子》冬亦如之。)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。
珍珍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(古文)錱《唐韵》陟邻切《集韵》知邻切,□音真。《说文》宝也。《玉篇》贵也,美也,重也。《礼·儒行》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。《卢谌诗》不待卞和显,自为命世珍。又瑞也。《诗·周颂·将受厥明传》我周家大受其光明,谓为珍瑞,天下所休庆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珍,献也。又奇也。《书·旅獒》珍禽奇兽,不育于国。《公羊传·昭三十一年》食必坐二子於其侧而食之,有珍怪之食。〈注〉珍怪,犹奇异也。又《正字通》食之美者亦曰珍。《礼·王制》八十常珍。〈注〉常食皆珍味也。〈又〉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,则就其室以珍从。〈注〉九十者,专指有爵者,言天子就而问,珍味从之以往,致尊养之义也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珍用八物。〈注〉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也。《陆佃云》珍用八物,牛羊麋鹿麕豕狗狼。又坤珍,洛书也。《后汉·班固传》圣皇乃握乾符,阐坤珍。又《正字通》州名。汉牂牁郡,唐置珍州。又《字汇补》读作镇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珍圭以徵守,以恤凶荒。〈注〉杜子春云:珍,当作镇。又《韵补》叶张连切,音邅。《□琳马瑙勒赋》遭时显价冠世珍兮,君子穷达亦时然兮。《玉篇》俗作珎。《五音集韵》俗作□。考证:(《后汉·班固传》圣主乃握乾符,阐坤珍。)谨照原文圣主改圣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