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u zhōu wú néng
成语简拼:ZZWN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粥粥無能
成语解释
粥粥:柔弱无能的样子。形容谦卑、柔弱而没有能力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无能的人
近义词
碌碌无为
成语接龙
1、粥粥无能→能不称官→官逼民反→反老还童→童颜鹤发→发号出令→令人喷饭→饭坑酒囊→囊漏储中→中道而废→废私立公→公私交困→困心横虑→虑周藻密→密密层层→层见叠出→出谋划策→策名委质→质疑问难→难于上天→天经地义→义无旋踵→踵足相接→接二连三→三寸之舌
2、粥粥无能→能不称官→官场如戏→戏彩娱亲→亲疏贵贱→贱买贵卖→卖国求荣→荣古虐今→今愁古恨→恨相知晚→晚生后学→学书学剑→剑及履及→及溺呼船→船坚炮利→利用厚生→生拉活扯→扯篷拉纤→纤毫无爽→爽心悦目→目瞪口歪→歪八竖八→八百孤寒→寒灰更然→然糠照薪
3、粥粥无能→能不称官→官样文章→章父荐屦→屦贱踊贵→贵古贱今→今月古月→月缺花残→残冬腊月→月貌花容→容头过身→身无长物→物伤其类→类聚群分→分金掰两→两相情原→原始反终→终始如一→一场春梦→梦熊之喜→喜不自胜→胜友如云→云散风流→流离失所→所见略同
4、粥粥无能→能不称官→官运亨通→通宵彻夜→夜阑人静→静言令色→色胆迷天→天马行空→空穴来风→风和日丽→丽句清词→词钝意虚→虚无飘渺→渺无人烟→烟聚波属→属人耳目→目瞪口张→张徨失措→措心积虑→虑周藻密→密不通风→风尘仆仆→仆仆风尘→尘羹涂饭→饭囊衣架
5、粥粥无能→能工巧匠→匠心独具→具食与乐→乐极哀来→来者可追→追根究底→底死谩生→生死骨肉→肉朋酒友→友风子雨→雨凑云集→集思广议→议不反顾→顾影惭形→形迹可疑→疑神见鬼→鬼出电入→入乡问俗→俗下文字→字顺文从→从井救人→人众胜天→天付良缘→缘鹄饰玉
成语示例
(1)自服官日,取汉唐以来代不数见之人以自律,故自视若粥粥无能者。▼清·方苞《尹元孚墓志铭》
成语造句
(1)抚顺虎台中学的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粥粥无能”。
(2)涵尼叔叔给薏名和荷紫介绍了“粥粥无能”的成语故事。
(3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粥粥无能”几个大字。
(4)小冬写不出成语“粥粥无能”的拼音。
(5)小瓜不会写成语“粥粥无能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去往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的路上,梦妍大哥哥给美杭和惠平讲述了『粥粥无能』的历史典故
(7)自服官日,取汉唐以来代不数见之人以自律,故自视若粥粥无能者。见清·方苞《尹元孚墓志铭》。
成语出处
《礼记·儒行》:『其难进而易退也,粥粥若无能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无能无能:[wúnéng] 毫无能力。腐败无能。
粥粥:一、yù(1)<书>生养。(2)同『鬻』。二、zhōu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。
无无:wú 1、<动>没有。《黔之驴》:『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』2、<副>不;别。《硕鼠》:『硕鼠硕鼠,无食我麦。』3、<连>不论;无论。《师说》:『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。』4、<形>贫穷;无资财。《货殖列传》: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。』[无道] 行为暴虐,不施仁政。[无非] 无一不是;全部都是。[无几] (1)不多;很少。(2)没有希望。(3)不久。[无乃] 莫非;恐怕;岂不是。常与『乎』、『欤』等语气词配合使用,表示委婉的语气。
能能:néng 1、<名>能力;才能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上官大夫与之同列,争宠而心害其能。』2、<形>有能力。《出师表》:『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。』3、<名>有能力的人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招贤进能,显岩穴之士。』4、<动>能够;能够达到。《劝学》:『假舟楫也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』5、<动>及;达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盖余所及,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。』6、<代>通『恁』。如此;这样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。』7、<动>通『耐』。禁得住;受得住。《察变》:『此物能寒,法当较今尤茂。』[能品] 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,次于神品、妙品。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。[能事] 能够做到的事。
粥粥:《未集上·米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之六切,音祝。糜也。《释名》粥濯于糜,粥粥然也。《礼·月令》仲秋行糜粥饮食。《风土记》天正日南,黄钟践长,是日始牙动,为饘粥以养幼。《南越志》卢陵城中有井,半青半黄,黄者甜滑,宜作粥,色如金,似灰汁,甚芬馨。又豆粥。《后汉·冯异传》光武至饶阳芜蒌亭,异上豆粥。《晋书·石崇传》崇为客作豆粥,咄嗟便办。又茗粥。《茶录》吴人采茶煑之,名茗粥。又楡粥。《唐书·阳城传》隐中条山,岁饥,屑楡为粥。又天有粥□。《天文集要》玉井主粥□。又凉州以粥为罗闍。《异物志》高昌僻土,有异于华,寒服冷水,暑啜罗闍。又《说文》本作鬻。今俗作粥。《前汉·文帝纪》吏廪当受鬻者,或以陈粟。〈注〉鬻与粥同。师古曰:黄帝始烹谷为粥,周谓之饘,宋、卫谓之餰。又姓。鬻熊,周文王时人,省作粥。楚有粥权,即熊后。又粥粥,□谦貌。《礼·儒行》粥粥若无能也。〈疏〉粥粥,柔弱专愚之貌。〈注〉亦作羊六反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余六切,音育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粥粥音送。〈注〉粥粥,敬惧貌。师古曰:粥,弋六反。又北狄名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黄帝北遂荤粥。〈注〉粥,音育。又卖也。《礼·王制》田里不粥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。又《韵会小补》靡为切。□也。通作靡。又叶职律切,音□。《苏辙·钟山诗》老僧一身泉上住,十年扫尽人间迹。客到惟烧柏子香,晨饥坐视山前粥。
无无:《卯集下·无字部》《唐韵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说文》□,亡也。奇字,无通□。王育说,天屈西北为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释文》无音无。易内皆作此字。《艺苑雄黄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。诗、书、春秋、礼记、论语本用无字,变篆者变为无,惟易、周礼尽用无。然论语亡而为有,我独亡,诸无字,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广韵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释典》。(无)(古文)《唐韵》武扶切《广韵》武夫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微夫切,□音巫。《说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书·舜典》刚而无虐,□而无傲。又《益稷》懋迁有无化居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虚无之间也。〈注〉虚无皆有间隙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《周子·太极图说》无极而太极。又《礼·三年问》无易之道也。〈注〉无,犹不也。又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越巂郡会无县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无且明,无能。又《广韵》汉复姓无庸无钩,俱出自楚。又文无,药名。《古今注》相别赠之以文无。文无,一名当归。又《说文奇字》作无。《玉篇》虚无也。周易无字俱作无。又《集韵》或作亡。《诗·卫风》何有何亡。又通作毋。书,无逸。《史记·鲁世家》作毋逸。又通作毛。《后汉·冯衍传》饥者毛食。〈注〉衍集:毛作无。今俗语犹然。或古亦通乎。《佩觿集》河朔谓无曰毛。《通雅》江楚广东呼无曰毛。又《集韵》或作武。◎按礼器:诏侑武方。注:武当为无,声之误也。郑注:明言其误。集韵合无,武为一。非。《集韵》无或作橆。韵会,□本古文蕃□字。篆借为有无字。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。〇按说文□,从亡无声,在亡部。至蕃橆之橆,在林部。音义各别,不云相通。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,不应借用。玉篇集韵韵会俱非。韵会蕃橆作蕃□,尤非。又按读书通云: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,或止义通,或止音近,实非一字也。读书通误。又梵言,南无呼那谟。那如拏之上声,谟音如摩,犹云归依也。
能能:《未集下·肉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奴登切,音儜。《说文》熊属,足似鹿。能兽坚中,故称。贤能而疆壮者称能杰也。《徐曰》坚中,骨节实也。又《广韵》善也。《增韵》胜任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。又《正字通》顺习也。《诗·大雅》柔远能迩。又《广韵》奴来切《正韵》囊来切,□音□。三足龞。《尔雅·释鱼》龞三足,能。〈注〉山海经,从山多三足龞,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。又与台通。三能,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魁下六星,两两相比,名曰三能。〈注〉作三台。又《正字通》乃带切,音柰。姓也。唐能延寿,能元皓,宋能迪。又与耐通。《前汉·晁错传》胡貊之人性能寒,扬粤之人性能暑。〈注〉能,读曰耐。又《韵补》叶音尼。《屈原·离骚》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叶下佩,佩音皮。又叶音宁。《诗·小雅》各奏尔能。叶上湛,湛音沈。又叶音袽。《柳宗元·佩韦赋》正九折而直犇兮,固摧辕而失途。遵大路而曲辙兮,又求达而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