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ng jūn bào guó
成语简拼:ZJBG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忠君報國
成语解释
忠于国君,报效国家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忠君爱国
成语示例
(1)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八卷:『忠君报国之丈夫,马革裹尸,肝胆涂地所不辞也。』
(2)…道:『钦差大人言重了。大人奖勉有加,小将自当忠君报国,不敢负了钦差大人的期许。』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成语造句
(1)艾艾写不出成语“忠君报国”的拼音。
(2)成成不会写成语“忠君报国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成语忠君报国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4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忠君报国”几个大字。
(5)宛霖哥哥给柯涵和辰琪讲解了“忠君报国”的故事。
(6)新圩镇云洲中学的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忠君报国”。
(7)他提倡“孝亲敬祖”、“忠君报国”,培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;他主张“用夏变夷”、“和为贵”,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;
(8)去往阿克苏市三中的公车上,肇洋哥哥给芷言和雨贝讲解了『忠君报国』的故事。
(9)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八卷:『忠君报国之丈夫,马革裹尸,肝胆涂地所不辞也。』。
成语出处
元·郑德辉《伊尹耕莘》第二折:『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济世安民,忠君报国,乃是男儿所为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报国报国:[bàoguó] 为国家竭诚效力。精忠报国。
忠忠:zhōng 1、<动>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为人谋而不忠乎?』2、<形>忠贞;忠实。《出师表》:『此四君者,皆良实,志虑忠纯。』3、<名>忠诚的人。《涉江》:『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』[忠义] 忠贞节义。
君君:jūn 1、<名>君王;君主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苟无民,何以有君?』2、<动>君临;统治。《五蠹》:『鲁哀公,下主也,南面君国。』3、<名>古代的一种封号。如『信陵君』、『平原君』等。4、<名>对对方尊称。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『落花时节又逢君。』《鸿门宴》:『君安与项伯有故?』5、<名>妻子对丈夫的尊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君既若见录。』6、<名>用于姓氏后,构成对某人的尊称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余感焉,以杜君言泛讯之。』
报报:bào 1、<动>断狱,判决罪人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』2、<动>报恩;报答。《陈情表》: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报养刘之日短也。』3、<动>报仇;报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然则将军之仇报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。』4、<动>答复;回信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计未定,求人可使报秦者。』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。』5、<动>到……去,前往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』
国国:guó 1、<名>国家。《察今》:『故治国无法则乱。』2、<名>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用心者。』3、<名>国都;京都。《殽之战》:『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』《岳阳楼记》:『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』4、<名>地方;地域。《硕鼠》:『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』
忠忠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陟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陟隆切,□音中。《说文》敬也。《玉篇》直也。《增韵》内尽其心,而不欺也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一曰六德,知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〈疏〉中心曰忠。中下从心,谓言出于心,皆有忠实也。又《六书精蕴》竭诚也。《书·伊训》为下克忠。〈传〉事上竭诚也。又不贰也。《诗·邶风·北风笺》诗人事君无二志,勤身以事君,忠也。又《广韵》无私也。《左传·成九年》无私,忠也。《后汉·任延传》延曰:私臣不忠,忠臣不私。又厚也。《周语》忠非亲礼。〈注〉厚也。又《諡法》危身奉上,险不辞难曰忠。又州名。古巴东郡,唐置忠州。又渊名。《山海经》忠极之渊。又叶陟良切,音张。《汉溧阳长潘乾□》彬文烈武,扶弱抑强。龛刈骾雄,流恶显忠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一曰六德,智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《郑疏》中心曰忠。)谨按疏非郑氏所作,谨照原书地官改大司徒。省郑字。
君君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举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拘云切,□音军。《说文》尊也。从尹,发号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归心也。《易·师卦》大君有命。《书·大禹谟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为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仪礼·子夏传》君,至尊也。〈注〉天子,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晋语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称君。《诗·鄘风》我以为君。〈传〉君国小君。〈笺〉夫人对君称小君。《论语》邦君之妻,邦人称之曰君夫人。称诸异邦曰寡小君,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称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严君焉,父母之谓也。又子孙称先世皆曰君。《孔安国·尚书序》先君孔子,生于周末。又兄称弟曰君。《杜牧·为弟墓志》君讳顗。又妾称夫曰君。《礼·内则》君已食彻焉。〈注〉此谓士大夫之妾也。《仪礼·丧服》妾谓君。〈注〉妾谓夫为君者,不得体之,加尊之也,虽士亦然。〈疏〉以妻得体之,得名为夫,妾虽接见於夫,不得体敌,故加尊之,而名夫为君。又妇称夫亦曰君。《古乐府》十七为君妇。又夫称妇曰细君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归遗细君,又何仁也。又上称下亦曰君。《史记·申屠嘉传》上曰:君勿言吾私之。又封号曰君。《史记·商君传》秦封之於商十五邑,号为商君。又妇人封号亦曰君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。又彼此通称亦曰君。《史记·司马穰苴传》百姓之命,皆悬於君。君谓庄贾也。又《张仪传》舍人曰:臣非知君,知君乃苏君。又隐士就聘者曰徵君。《后汉·逸民韩康传》亭长以韩徵君当至。又持节出使者曰使君。《后汉·□恂传》非敢胁使君。又《諡法》庆赏□威曰君,从之成羣曰君。又君子,成德之称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,终曰乾乾。《论语》不亦君子乎。〈注〉君子,成德之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有君助。又叶姑员切,音涓。《刘向·烈女传》引过推让,宣王悟焉。夙夜崇道,为中兴君。
报报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博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博号切,□保去声。复也,酬也,答也。《诗·郑风》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《礼·郊特牲》报本反始。〈注〉谢其恩之谓报,归其功之谓反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睚睚之怨必报。又告也。《前汉·吴王传》无文书,口报。《天宝遗事》新进士及第,以泥金书帖子,附家书中,用报登科之喜。又犹合也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下殇小功带澡麻,不绝本,诎而反以报之。又论囚曰报。《前汉·张汤传》爰书论讯鞫报。又下婬上曰报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□嬀。〈注〉郑子,文公叔父子仪也。《汉律》婬季父之妻曰报。又与赴通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报葬者报虞。〈注〉报,读为赴,急疾之义。虞以安神,不可缓也。本作□。
国国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(古文)囗囶圀《唐韵》古或切《集韵》骨或切,□觥入声。《说文》邦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国之法,以分国为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记》匠人营国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《礼·王制》五国以为属,十国以为连,二十国以为卒,二百一十国以为州。《孟子》大国,地方百里,次国,地方七十里,小国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山国用虎节,土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。〈注〉山国多山者,土国平地也,泽国多水者。又灭人之国曰胜国。《左传注》胜国者,绝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国。亦曰绝国。《后汉·班超传》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。〈又〉远处绝国。又两国相距曰敌国。《孟子》敌国不相征也。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。《李陵·答苏武书》闻子之归位,不过典属国。〈注〉典,掌也。即掌属国之事者。又城郭国,行国。《宋程大昌备北边对》汉西域诸国,有城郭国,有行国。城郭国,筑城为守者,行国不立城,以马上为国也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太公之后。齐有国氏,世为上卿,宋有国卿。又囯,《正字通》俗国字。囻,同国,民国期间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