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èng sè lì cháo
成语简拼:ZSLC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正色立朝
成语解释
正色:严肃或严厉的神色。在朝廷上态度严肃。比喻不阿谀逢迎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接龙
1、正色立朝→朝名市利→利令智昏→昏镜重磨→磨牙费嘴→嘴尖舌巧→巧取豪夺→夺胎换骨→骨肉团圆→圆首方足
2、正色立朝→朝名市利→利欲熏心→心旷神怡→怡然自悦→悦近来远→远亲近邻→邻父之疑→疑神疑鬼→鬼出电入
3、正色立朝→朝迁市变→变古易常→常胜将军→军多将广→广大神通→通情达理→理屈词穷→穷兵黩武→武断专横
4、正色立朝→朝迁市变→变化无常→常年累月→月缺难圆→圆木警枕→枕席过师→师老兵疲→疲惫不堪→堪称一绝
5、正色立朝→朝闻夕没→没羽之虎→虎狼之心→心满意得→得未曾有→有口难张→张皇其事→事无大小→小受大走
6、正色立朝→朝阳鸣凤→凤枭同巢→巢倾卵破→破瓜之年→年方弱冠→冠冕堂皇→皇亲国戚→戚戚具尔→尔汝之交
7、正色立朝→朝衣朝冠→冠上加冠→冠前绝后→后来居上→上下有服→服低做小→小巧别致→致远恐泥→泥首谢罪
成语示例
(1)秀夫正色立朝,尚日书大学章句,训导嗣君。(蔡东藩《宋史演义》第一百回)
成语造句
(1)昊昊写不出成语“正色立朝”的拼音。
(2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正色立朝”几个大字。
(3)七甲坪镇中学的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正色立朝”。
(4)梃般哥哥给怊朵和脱茵介绍了“正色立朝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小朦不会写成语“正色立朝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大臣当崇养德望,有正色立朝之风;小臣当砥砺廉隅,有退食自公之节。
成语出处
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『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,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正色正色:1、<书>纯正的颜色,指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等色。2、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:正色拒绝。
正正:zhèng 1、<形>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惧谗邪,则思正身以黜恶。』2、<形>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3、<名>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『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正。』4、<形>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』5、<形>作为主体的,与『副』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。』6、<副>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利此月内,六合正相应。』7、<副>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。』zhēng<名>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『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』
色色:sè 1、<名>脸色;表情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举欣欣然有喜色。』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太后之色少解。』2、<名>女色;美貌的妇女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『耳目极声色之好。』《柳毅传》:『毅怪视之,乃殊色也。』3、<名>容貌。《琵琶行》:『年长色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』4、<名>色彩;颜色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秋水共长天一色。』5、<名>天色;景色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两峰秀色,俱可手揽。』6、<名>种这类。《北史·长孙道生传》:『客内无此色人。』
立立:lì 1、<动>站立;站着。《陈情表》:『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』2、<动>停立;停止。《陌上桑》:『五马立踟蹰。』3、<动>竖立;耸立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且立石于其墓之门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大石侧立千尺。』4、<动>设立;建立;制定。《为学》:『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立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』5、<动>存在;生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与老贼势不两立。』6、<动>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陈涉乃立为王,号为张楚。』7、<副>立刻;马上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』
朝朝:zhāo 1、<名>早晨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』2、<名>一日。《孟子·告子》:『虽与之天下,不能一朝居也。』cháo 1、<动>拜见;拜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『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。』2、<动>拜见君主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余朝京师。』3、<动>受臣下朝见。《荀子·尧问》:『王朝而有忧色。』4、<动>归附;朝拜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燕、赵、朝、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』[又] 〈动使动〉使……朝拜。《过秦论》:『序八州而朝同列。』5、<名>朝廷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是时朝中皆畏宁南。』6、<动>上朝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胡为至今不朝也。』7、<名>官府的大堂。《后汉书·刘宠传》:『山谷鄙生,未尝识郡朝。』8、<名>朝代。《陈情表》:『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。』[朝报] 封建王朝的公报。[朝寄] 朝廷的委托。[朝眷] 皇帝的宠恩。[朝列] 官吏在朝廷的位次。
正正:《辰集下·止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之盛切,音政。《说文》是也。从止一以止。〈注〉守一以止也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方直不曲谓之正。《易·乾卦》刚健中正。《公羊传·隐三年》君子大居正。又备也,足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各正性命。《书·君牙》咸以正罔缺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正,长也。《郭注》谓官长。《左传·隐六年》翼九宗五正。《杜注》五正,五官之长。又《昭二十九年》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□冥,土正曰后土。又官名。《礼·王制》史以狱成告於正。《郑注》正,於周乡师之属,今汉有正平丞,秦所置。又朼载也。《周礼·夏官》诸子大祭祀,正六牲之体。〈注〉正谓朼载之。朼,亦作匕。又常也。朱子云:物以正为常。又正人,寻常之人也。《书·洪范》凡厥正人。《朱子·语录》是平平底人。又定也。《周礼·天官》宰夫令羣吏,正岁会,正月要。〈注〉正,犹定。又决也。《诗·大雅》维龟正之。又治其罪亦曰正。《周礼·夏官》大司马九伐之法,贼杀其亲则正之。〈注〉正之者,执而治其罪。《王霸记》曰:正,杀之也。又直也。《易·坤·文言》直其正也。《尔雅·释泉》滥泉正出。正出,直出也。又平质也。《论语》就有道而正焉。《屈原·离骚》指九天以为正。〈注〉谓质正其是非也。又以物为凭曰正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父戒女,必有正焉,若衣若筓。〈注〉有正者,以托戒使不忘。又厘辨也。《论语》必也正名乎。又四月亦曰正月。《诗·小雅》正月繁霜。〈笺〉夏之四月,建巳之月。〈疏〉谓之正月者,以乾用事,正纯阳之月。又《杜预·左传·昭十七年注》谓建巳正阳之月也。正,音政。又预期也。《孟子》必有事焉而勿正。《公羊传·僖二十六年》师不正反,战不正胜。又三正。《史记·正书》夏正以正月,殷正以十二月,周正以十一月,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。《后汉·章帝纪》王者重三正,慎三微。〈注〉三正,天地人之正。又人臣之义有六正,谓圣臣、良臣、忠臣、智臣、贞臣、直臣也。见《说苑》。又七正,日月五星也。《书·舜典》作七政。《史记·律书》作七正。又八正,谓八节之气,以应八方之风。《史记·律书》律正,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。又《大品经说》八正,曰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《王屮·头陀寺□文》凭五衍之轼,拯溺逝川。开八正之门,大庇交丧。又先正,先贤也。《书·说命》昔先正保衡。又諡法。《汲冢周书》内外賔服曰正。又与政通。《诗·小雅》今兹之正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班马正。皆与政同。又朝觐曰朝正。《左传·文三年》昔诸侯朝正於王。《杜注》朝而受其政敎也。亦读平声。《杜甫诗》不见朝正使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宋上卿正考父之后。汉有正锦,《后魏志》有正帛。又复姓,汉有正令官。又宗正,星名。《甘氏星经》在帝座东南,主宗正卿大夫。又《广韵》之盈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诸盈切《正韵》诸成切,□音征。岁之首月也。《春秋》春王正月。《公羊·谷梁传注》音征。或如字。今多读征。又室之向明处曰正。《诗·小雅》哙哙其正。又射侯中曰正。《周礼·夏官》射人以射法治射仪,王以六耦射,三侯五正。诸侯以四耦射,二侯三正。孤卿大夫以三耦射,一侯二正。士以三耦射,豻侯二正。《诗·齐风》终日射侯,不出正兮。《毛传》二尺曰正。〈疏〉正大於鹄,三分侯广,而正居一焉,其内皆方二尺。又《仪礼·大射仪郑注》正者,正也。亦鸟名。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。正,鸟之捷黠者,射之难中,以中为隽,故射取名焉。又与征通。《周礼·夏官》诸子有兵甲之事,则授之车马,以军法治之,弗正。〈疏〉正,音征。谓赋税也。唐武后作□。考证:(《公羊传·僖二十六年》师出不出反,战不正胜。)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。
色色:《未集下·色字部》《广韵》所力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杀测切,□音啬。《说文》颜气也。人之忧喜,皆着於颜,故谓色为颜气。《礼·玉藻》色容庄。《汲冢周书》喜色油然以出,怒色厉然以侮,欲色妪然以愉,惧色薄然以下,忧悲之色瞿然以静。《后汉·严光传》帝思其贤,乃令以物色访之。〈注〉以形貌求之也。又采色。《书·臯陶谟》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〈注〉五色,青黄赤白黑也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又色慾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内作色荒。〈传〉色,女色。《礼·坊记》诸侯不下渔色,故君子远色,以为民纪。又物景亦曰色。《庄子·盗跖篇》车马有行色。《潘岳·关中诗》重围克解,危城载色。岂曰无过,功亦不测。〈注〉载色,犹言有生气起色也。又《公羊传·哀六年》色然而骇。〈注〉惊貌。又《诗·鲁颂》载色载笑。〈传〉色,温润也。又《战国策》怒於室者色於市。〈注〉色,作色也。又秘色。《高斋漫录》世言秘色,磁器。钱氏有国时,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,臣庶不得用,故云秘色。又《博雅》色,缝也。
立立:《午集下·立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入切,音力。《说文》立,住也。《释名》立,林也。如林木森然,各驻其所也。《广韵》立,行立。《礼·曲礼》立必正方。又成也。《礼·冠义》而后礼义立。又坚也。《易·大过》君子以独立不惧。《论语》三十而立。又树立也。《易·说卦传》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。《书·伊训》立爱惟亲,立敬惟长。《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》穆叔曰: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。又置也,建也。《书·牧誓》立尔矛。《周礼·天官》建其牧,立其监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师服曰: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。又存立也。《论语》己欲立而立人。又速意也。《史记·平原君传》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又直起也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上林苑中,大柳树断仆地,一朝起立。又《杜甫·朝献太清宫赋》四海之水皆立。《张翥诗》蝃蝀下饮湖水立。又《赵孟頫[音fǔ]诗》骥闻秋风双耳立。又赤立。《宋史·乔行□传》百姓多垂罄之宝,州县多赤立之帑。又阙立。《张衡·周天大象赋》阙立拟乎两观,水府司乎百川。又立政,尚书篇名,周公作。又车名。《后汉·舆服志》有立车。又与粒通。《诗·周颂》立我烝民。〈笺〉立,当作粒。又姓。汉有贤人立如子,唐有长兴令立述。又于贵切。同位。《石经春秋》公即位,作公即立。《周礼·春官》小宗伯掌神位。〈注〉故书位作立。郑司农云:古者立位同字。
朝朝:《辰集上·月字部》(古文)晁《唐韵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□陟遥切,音昭。《说文》旦也。从倝舟声。《尔雅·释诂》朝,早也。《诗·鄘风》崇朝其雨。〈传〉崇,终也。从旦至食时为终朝。又朝鲜,国名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朝氏,蔡大夫朝吴声子之后。唐日本人朝衡。汉鼂错,亦作朝。又《广韵》直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驰遥切,□音潮。《尔雅·释言》陪朝也。〈注〉臣见君曰朝。《书·舜典》羣后四朝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春见曰朝。〈注〉朝,犹早也。欲其来之早。《礼·曲礼》天子当宁而立,诸公东面,诸侯西面,曰朝。〈疏〉凡天子三朝:其一在路门内,谓之燕朝。其二是路门外之朝,谓之治朝。其三是臯门之内,库门之外,谓之外朝。又《王制》天子无事,与诸侯相见曰朝。又同类往见亦曰朝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临邛令谬为恭敬,日往朝相如。又郡守听事亦曰朝。《后汉·刘宠传》山谷鄙生,未尝识郡朝。又《集韵》追输切,音株。朝那,县名。又《韵补》叶陈如切。《急就章》向夷吾竺谏朝。《易林》赤帝悬车,废职不朝。叔带之灾,居於泛庐。又叶蚩於切。《王逸·九思》望旧邦兮路逶随,忧心悄兮心勤渠。魂茕茕兮不遑寐,目眇眇兮寤终朝。又叶张流切。《韩愈·祭□员外文》罔有疑忌,惟其嬉游。草木之春,鸟鸣之朝。又叶株遇切。《前汉·叙传》贾生矫矫,弱冠登朝。遭文叡圣,屡抗其疏。又叶直照切。《陆云·夏府君诔》既□其绩,英风弥邵。天子有命,曾是在朝。频繁帷幄,只承皇耀。又叶直佑切。《韦孟·在邹诗》微微小子,既耇且陋。岂不牵位,秽我王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