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o zāi lǎn huò
成语注音:ㄓㄠ ㄗㄞ ㄌㄢˇ ㄏㄨㄛˋ
成语简拼:ZZLH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招災攬禍
成语英文:invite trouble
成语解释
招揽灾祸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近义词
招灾惹祸
成语接龙
1、招灾揽祸→祸福无门→门生故旧→旧话重提→提纲振领→领异标新→新婚宴尔→尔雅温文→文过遂非→非池中物→物尽其用→用心用意→意气自若→若存若亡→亡可奈何→何患无辞→辞多受少→少年老诚→诚惶诚恐→恐遭物议→议论纷错→错落高下→下马看花→花簇锦攒→攒眉苦脸
2、招灾揽祸→祸盈恶稔→稔恶盈贯→贯穿今古→古肥今瘠→瘠牛羸豚→豚蹄穰田→田父献曝→曝书见竹→竹苞松茂→茂林修竹→竹马之交→交口称誉→誉满天下→下情上达→达官显宦→宦海风波→波罗奢花→花街柳陌→陌路相逢→逢君之恶→恶言詈辞→辞巧理拙→拙贝罗香→香消玉损
3、招灾揽祸→祸在旦夕→夕惕若厉→厉精更始→始乱终弃→弃文存质→质疑辨惑→惑世盗名→名列前茅→茅茨土阶→阶前万里→里外夹攻→攻守同盟→盟山誓海→海市蜃楼→楼船箫鼓→鼓舞人心→心痒难挠→挠腮撧耳→耳目闭塞→塞耳盗钟→钟鸣鼎重→重望高名→名贸实易→易子而食
4、招灾揽祸→祸近池鱼→鱼游燋釜→釜中游鱼→鱼质龙文→文无加点→点石成金→金石为开→开柙出虎→虎掷龙拿
成语示例
(1)老官儿道:「怎的没影响,怎的没人看见?只是他的对头利害,谁敢多嘴管这闲事,去招灾揽祸?」 ▼明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一回
成语造句
(1)大双写不出成语“招灾揽祸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招灾揽祸”几个大字。
(3)晶晶不会写成语“招灾揽祸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涟水县河网中学的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招灾揽祸”。
(5)泽怡哥哥给苏淼和思懿讲解了“招灾揽祸”的故事。
(6)怎的没影响,怎的没人看见?只是他的对头利害,谁敢多嘴管这闲事,去招灾揽祸?见明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一回。
成语出处
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牛小姐谏父》:『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,是你招灾揽祸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招灾招灾:[zhāozāi] 自取灾害;招惹是非。正经事干不了,倒是个天生招灾的主儿。
招招:zhāo 1、<动>用手势叫人。《劝学》:『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。』2、<动>招来;招集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上招贤良。』3、<动>招致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书曰:「满招损,谦受益。」』4、<动>招待;款待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『或置酒而招之。』5、<动>供认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『陈文巨招伏罪款。』6、<动>揭示。《国语·周语》:『立于淫乱之国,而好尽言以招人过,怨之本也。』7、<名>箭把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『万人操弓,共射其一招。』[招安]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、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,归顺投降。
灾灾:zāi 1、<名>火灾。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:『凡火,人火曰火,天火曰灾。』2、<名>泛指各种灾祸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』《与吴质书》:『昔年疾疫,亲故多离其灾。』[灾变] 反常的自然变化。[灾眚] 灾难。[灾祥] 祸福。[灾异] 自然灾害和反常的自然现象。
揽揽:lǎn 1、<动>抓;握取;把持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两峰秀色,俱可手揽。』2、<动>提;撩起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揽裙脱丝履,举身赴清池。』3、<动>摘取。《离骚》:『揽茹蕙以掩涕兮,沾余襟之浪浪。』4、<动>招引;招致。《隆中对》:『总揽英雄,思贤若渴。』
祸祸:huò 1、<名>灾难;灾祸。《老子》:『祸兮福所倚。』2、<动>危害;降祸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『子木有祸人之心。』
招招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止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遥切,□音昭。《说文》手呼也。《诗·邶风》招招舟子。〈传〉招招,号召之貌。〈疏〉号召必手招之。王逸云:以手曰招,以口曰召也。又《广韵》来之也。《书·说命》旁招俊乂。又求也。《前汉·季布传》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。〈注〉招求贵人威权,因以请托也。又□也。《孟子》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〈注〉招,羁其足也。又姓。汉大鸿胪招猛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时饶切《正韵》时昭切,□音韶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体招摇,若永望。〈注〉招摇,申动貌。又与韶□通。《史记·帝舜纪》禹乃兴九招之乐。〈注〉即舜乐,箫韶九成,故曰九招。《左传·昭十二年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祁尧切,音翘。举也。《周语》好尽言以招人过。《前汉·□项传赞》招八州而朝同列。又揭也。《庄子·骈拇篇》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。又叶之笑切,音照。《蔡邕·郭有道□》赫赫三事,几行其招。委辞召贡,保此清妙。又叶之由切。音周。《韩愈·祭□员外文》於后八年,君从杜侯。我时在洛,亦应其招。
灾灾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《说文》同灾。(灾)(古文)《唐韵》祖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将来切,□音哉。《说文》天火也。《春秋·桓十四年》御廪灾。又《玉篇》害也。《书·舜典》眚灾肆赦。〈传〉过而有害当缓赦之。《左传·僖十三年》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。又作菑。《诗·大雅》无菑无害。亦作甾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甾害绝息。又叶子之切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十有二月日至为期,圣人彻焉,身乃无灾。又叶将侯切。《班固·幽通赋》震鳞漦于夏庭兮,帀三正而灭周。巽羽化于宣宫兮,弥五辟而成灾。《说文》本作烖。或作灾。籀文作灾。(灾)考证:(《书·尧典》眚灾肆赦。)谨照原书尧典改舜典。
揽揽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卢敢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鲁敢切,□同擥。见擥字注。
祸祸:《午集下·示字部》(古文)旤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胡果切《集韵》户果切《韵会》合果切,□和上声。《说文》害也,神不福也。《释名》毁也,言毁灭也。《增韵》殃也,灾也。《诗·小雅》二人从行,谁为此祸。《礼·表记》君子慎以避祸。又作旤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六畜谓之旤,言其着也。又作祻。《晋书·文帝纪》□同发机。又叶后五切,户上声。《冯衍·显志赋》昔三后之纯粹兮,每季世而穷祸。吊夏桀於南巢兮,哭殷纣於牧野。野,音竖。又叶纸韵,虎委切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世之祸,恶贤士,子胥见杀百里徙。又叶支韵,许规切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论臣过,反其施,尊主安国尚贤义,距谏饰非,愚而上同,国必祸。义叶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