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án qíng dìng zuì
成语简拼:YQD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原情定罪
成语解释
追究他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有无罪过或罪过轻重。
成语接龙
1、原情定罪→罪恶贯盈→盈盈在目→目瞪口结→结舌杜口→口耳讲说→说黑道白→白藋同心→心高气傲→傲慢无礼
2、原情定罪→罪魁祸首→首尾贯通→通儒硕学→学如穿井→井底捞月→月明如水→水月观音→音容宛在→在此一举
成语示例
(1)乡亭之系有岸,朝廷之系有狱,谁敢作奸犯科;死者不可复生,刑者不可复续,上当原情定罪。▼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讼狱》
成语造句
(1)艾艾不会写成语“原情定罪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原情定罪”几个大字。
(3)怀新中学的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原情定罪”。
(4)小兵写不出成语“原情定罪”,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。
(5)煜凌哥哥给细锦和佳芩讲了“原情定罪”的故事。
(6)去香河县第五中学的路上,浚宏哥哥给冯霞和章薇讲解了『原情定罪』的故事。
(7)乡亭之系有岸,朝廷之系有狱,谁敢作奸犯科;死者不可复生,刑者不可复续,上当原情定罪。见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讼狱》。
成语出处
《旧唐书·王玙传》:『罔上害人,左道乱政,原情定罪,非杀而何!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定罪定罪:[dìngzuì] 根据法庭或其他权威的裁决,决定断定或宣告其犯法或有罪。他被审并定罪,罚款500元。
原原:yuán 1、<名>水源。[引] 根源;本源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『此四者,民所认食之原也。』后来写作『源』。2、<动>推究;推求原因;探究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……可以知之矣。』3、<名>平原;原野,指战场。《殽之战》:『武夫力而拘诸原。』4、<副>再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『你可要这花原上枝头么?』5、<动>赦免。《三国志·张鲁传》:『犯法者,三原然后乃行刑。』[原本] 书的初刻本。事物之所由起。追溯事物之由来。[原人] 谨慎老实的人。
情情:qíng 1、<名>感情;情绪。李白《送友人》:『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』2、<名>情意;心意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3、<名>爱情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。』4、<名>实情;实况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』5、<名>情况;情节。《周处》:『平原不在,正见清河,具以情告。』6、<名>情理;事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今日违情义,恐此事非奇。』
定定:dìng 1、<形>安定;稳定。《出师表》:『今南方已定。』《柳毅传》:『毅良久稍安,乃获自定。』2、<动>平定。《出师表》:『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。』陆游《示儿》:『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。』3、<动>停止;平静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』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痛定思痛,痛何如哉!』4、<动>决定;确定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计未定,求人可使报秦者,未得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愿早定大计,莫用众人之议也。』5、<形>固定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螟。』《采草药》:『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。』6、<形>镇定。《谭嗣同》:『指挥若定。』7、<动>约定。《明湖居听书》:『桌子却都帖着「抚院定」「学院定」等类红纸条儿。』8、<副>一定。《窦娥冤》:『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。』9、<副>到底;究竟。李白《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》:『举世未见之,其名定谁传。』[定数] 一定的气数、命运,迷信认为人世祸福都由前世决定。
罪罪:zuì 1、<名>罪过;犯法的行为。《出师表》: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则治臣之罪。』《狱中杂记》:『苟入狱,不问罪之有无,心械手足,置老监,俾困苦不可忍。』2、<名>有罪的人;罪犯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近者奉辞伐罪。』3、<名>过失;过错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』4、<动>惩罚罪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以其犯禁也,罪之。』5、<动>归罪于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五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』6、<动>犯罪。《训俭示康》:『远罪丰家。』
原原:《子集下·厂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愚袁切,音元。《说文》高平曰原,人所登。《尔雅·释地》大野曰平,广平曰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辨其山林泽坟衍原隰之名物。《礼·月令》孟夏,令野虞出行田原,为天子劳农。又《前汉·食货志》农渔商贾四者,衣食之原。《董仲舒传》道之大,原出於天。《司马相如传》尔陿游原。〈注〉孟康曰:原,本也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原,再也。〈疏〉重再也。《易·比卦》原筮元永贞。《朱传》必再筮,自审有元善长永正固之德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命膳宰曰:末有原。〈注〉末,勿也。谓所食之余,不可再进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以沛宫为原庙。〈注〉师古曰:原,重也。言已立正庙,更重立也。又《韵会》推原也。《易·系辞》原始要终。《前汉·薛宣传》原心定罪。〈注〉师古曰:原,谓寻其本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春出,原农事之不本者,谓之游。〈注〉原,察也。又宥罪曰原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会诏原之。又通作源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犹塞川原为潢洿也。〈注〉师古曰:原,谓水泉之本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孔子弟子有原宪。《前汉·赵广汉传》颍川大姓原褚。〈注〉原褚,二姓也。又州名。《韵会》汉高平县,魏为镇州,又攺原州。又《韵补》叶虞云切。《史记·叙传》怀王客死,兰咎屈原。好谀信谗,楚幷[同并]于秦。
情情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啨《唐韵》疾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慈盈切,□音晴。性之动也。从心青声。《董仲舒曰》人欲之谓情。《诗序》六情静于中,百物荡于外。《白虎通》喜,怒,哀,乐,爱,恶,谓六情。《礼·礼运》何谓人情。喜,怒,哀,惧,爱,恶,欲。七者弗学而能。又情,实也。《论语》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又叶慈良切,音墙。《韩愈·赠张籍诗》闭门读书史,清风□户凉。日念子来游,子岂知我情。《朱子曰》古人制字,先制得心字,性与情皆从心。性即心之理,情即心之用。
定定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徒径切,庭去声。《说文》安也。《增韵》静也,正也,凝也,决也。《易·说卦》天地定位。《书·尧典》以闰月定四时成岁。《禹贡》震泽底定。又《礼·王制》论进士之贤者,以告於王,而定其论。〈注〉谓各署其所长也。又止也。《书·洛诰》公定,予往已。〈注〉成王欲周公止洛,自归往宗周也。又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羹定。〈注〉定犹熟也。〈疏〉熟即止,故以定言之。又《諡法》纯行不差,安民法古,□曰定。又州名。汉中山郡,唐改定州,以安定天下为名。又丘名。《尔雅·释丘》左泽曰定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丁定切,音订。营室星也。《诗·鄘风》定之方中,作于楚宫。〈注〉定星昏而正中,於是时可以营制宫室,故谓之营室。孙炎曰:定,正也。一曰定谓之耨。又《诗·周南》麟之定。〈注〉定,额也。又《礼·礼器》羹定诏於堂。〈注〉羹,肉湆。定,熟肉。又《尔雅·释器》斪斸谓之定。《郭注》锄属也。又叶唐丁切,音庭。《诗·小雅》乱靡有定。叶下宁成。又《韵会》古通正。亦作奠。引周礼瞽蒙世奠系,奠读为定,谓帝系,诸侯世本之属。
罪罪:《未集中·网字部》(古文)辠《广韵》徂贿切《集韵》粗贿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捕鱼竹罔。《易·解卦》君子以赦过宥罪。《书·大禹谟》罪疑惟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