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ú làn qǔ wáng
成语注音:ㄧㄩˊ ㄌㄢˋ ㄑㄩˇ ㄨㄤˊ
成语简拼:YLQW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魚爛取亡
成语解释
鱼烂自内而发。比喻因内部腐败而自取灭亡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鱼烂而亡
成语接龙
1、鱼烂取亡→亡不旋跬→跬步千里→里丑捧心→心凝形释→释生取义→义气相投→投石下井→井井有法→法无二门→门到户说→说长话短→短见薄识→识才尊贤→贤贤易色→色胆如天→天长日久→久惯老诚→诚心诚意→意气飞扬→扬武耀威→威刑肃物→物尽其用→用非所学→学富五车
2、鱼烂取亡→亡国灭种→种学织文→文章星斗→斗艳争妍→妍姿艳质→质疑辨惑→惑世诬民→民殷国富→富贵显荣→荣宗耀祖→祖龙之虐→虐老兽心→心口相应→应答如响→响彻云宵→宵旰忧勤→勤学好问→问柳评花→花枝招展→展眼舒眉→眉扬目展→展翅高飞→飞升腾实→实蕃有徒
3、鱼烂取亡→亡国之器→器宇不凡→凡夫俗子→子虚乌有→有口无心→心手相忘→忘乎其形→形格势禁→禁中颇牧→牧豕听经→经久不息→息迹静处→处心积虑→虑周藻密→密云不雨→雨散风流→流水朝宗→宗师案临→临危授命→命在朝夕→夕阳西下→下笔如神→神采焕发→发皇张大
4、鱼烂取亡→亡国之声→声情并茂→茂林修竹→竹篮打水→水宿风餐→餐风饮露→露己扬才→才薄智浅→浅斟低唱→唱对台戏→戏彩娱亲→亲痛仇快→快人快事→事火咒龙→龙骧虎视→视人如子→子孝父慈→慈眉善眼→眼穿肠断→断雨残云→云行雨施→施号发令→令行禁止→止暴禁非
5、鱼烂取亡→亡国之器→器小易盈→盈则必亏→亏心短行→行远升高→高冠博带→带减腰围→围城打援→援古刺今
6、鱼烂取亡→亡矢遗镞→镞砺括羽→羽翼既成→成人之美→美人迟暮→暮爨朝舂→舂容大雅→雅雀无声→声情并茂
成语造句
(1)大毛写不出成语“鱼烂取亡”,所以昨天考试仅仅考了99分。
(2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鱼烂取亡”几个大字。
(3)小瓜不会写成语“鱼烂取亡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媛香叔叔给柔妮和杨赫讲解了“鱼烂取亡”的历史故事。
(5)长城学校的微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鱼烂取亡”。
成语出处
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『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,而鱼烂取亡之气象,犹岌岌不可终日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鱼鱼:yú(1)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,一般身体侧扁,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。种类极多,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。(2)姓。
烂烂:làn 1、<形>食物因为熟透而变得酥软的状况。《吕氏春秋·本位》:『熟而不烂。』2、<形>被火烧伤;烫伤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面额焦烂不可辨。』3、<动>腐烂;腐败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国家之事糜烂至此。』4、<副>极;程度深。《范进中举》:『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。』5、<形>明亮;有光芒。《诗经·女曰鸡鸣》:『明星有烂。』《观沧海》:『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』
取取:qǔ 1、<动>割取。《周礼·大司马》:『获者取左耳。』2、<动>俘获;捕获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『入蔡州取吴元济。』3、<动>攻占;夺取。《公输》:『公输盘为我为云梯,必取宋。』4、<动>拿取;拿。《赤壁赋》:『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』5、<动>取得;获得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岂取之易守难乎?』6、<动>提取;取出。《劝学》:『青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』7、<动>通『取』,娶妻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今若遣此妇,终老不复取。』8、<名>可取之处。《答韦立师道书》:『仆自卜固无取。』9、<动>择取;选用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『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』10、<助>用于动词后,无实义。《西江月》:『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』[取次] (1)随便;任意。(2)草草;仓促。[取室] 娶妻。
亡亡:wáng 1、<动>逃跑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臣尝有罪,窃计欲亡走燕。』2、<动>丢失;失掉。《智子疑邻》:『暮而果大亡其财。』《六国论》:『诸侯之所亡,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。』3、<动>灭亡。《子鱼论战》:『寡人虽亡国之余,不鼓不成列。』《过秦论》:『遂并起而亡秦族矣。』4、<动>死亡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刘表新亡,二子不协。』5、<动>通『忘』。忘记。《韩非子·说林》:『人不能自止于足,而亡其富之涯矣。』wú 1、通『无』。一指『没有』,一指『不』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河曲智叟亡以应。』《报刘一丈书》:『他日来,幸亡阻我也。』[亡命] 逃亡(在外)。又指逃亡在外的人。不要命的人,同『亡命之徒』。
鱼鱼:《亥集中·鱼字部》《唐韵》语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牛居切,□御平声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水虫也。象形,与燕尾相似。〈注〉徐锴曰:下火象尾而已,非水火之火。《韵会》隷省作鱼。《易·中孚》豚鱼吉。〈注〉鱼者,虫之隐者也。《仪礼·有司彻》鱼□。〈注〉鱼无足翼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白鱼跃入王舟中。〈注〉马融曰:鱼者介鳞之物,兵象也。又蠹鱼,亦名衣鱼,本草生,久藏衣帛及书纸中。又《诗·小雅》象弭鱼服。〈传〉鱼服,鱼皮。《陆玑疏》鱼服,鱼兽之皮也。似猪,东海有之。一名鱼狸,其皮背上斑文,腹下纯青,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。又《唐书·车服志》初罢龟袋,复给以鱼。《辽史·兴宗记》试进士於廷,赐冯立等绯衣银鱼。《金史·舆服志》亲王佩玉鱼,一品至四品佩金鱼,以下佩银鱼。又《左传·闵二年》归夫人鱼轩。〈注〉以鱼皮为饰。又马名。《尔雅·释畜》二目白,鱼。〈注〉似鱼目也。《诗·鲁颂》有驔有鱼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僖二年》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。又《文十六年》惟裨儵鱼,人实逐之。〈注〉鱼,鱼复县,今巴东永安县。又《晋语》夷鼓,彤鱼氏之甥也。〈注〉彤鱼,国名。又姓。《左传·成十五年》鱼石为左师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秦之先为嬴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,有修鱼氏。又与吾同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姬,鱼语女。〈注〉姬读居,鱼读吾。又叶鱼羁切,音宜。《徐干·七喻》大宛之牺,三江之鱼。云鶬水鹄,禽蹯豹胎。胎音怡。又叶语鸠切,音牛。《庾阐诗》炼形去人俗,飘忽乗[音chéng]云游。暂憩扶桑阴,忽见东岳鱼。考证:(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。)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。
烂烂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郞旰切,澜去声。《广韵》火熟。《扬子·方言》自河以北,赵魏之间,火熟曰烂。《左传·定三年》邾子自投于牀,废于鑪炭烂。又《广韵》明也。《诗·郑风》明星有烂。又《唐风》锦衾烂兮。又《大雅》烂其盈门。《史记·萧何世家赞》何之勳烂焉。《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明烂龙鳞。又《公羊传·僖十九年》鱼烂而亡。〈注〉鱼烂从内发。又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丽靡烂漫於前。〈注〉索隐曰:列女传云:桀造烂漫之乐。《广韵》本作爤。《集韵》与燗,炼□同。又《正韵》离闲切,音阑。《楚辞·九章》曾枝剡棘圆果搏兮,青黄亲糅文章烂兮。《韩愈·江汉诗》凄风结冲波,狐裘能御寒。终宵处幽室,华烛光烂烂。◎按集韵类篇别作□。亦作爤。
取取:《子集下·又字部》《唐韵》七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此主切,□娶上声。《说文》捕取也。从又耳。《玉篇》资也,收也。《广韵》受也。《增韵》索也。《礼·儒行》力行以待取。《史记·鲁仲连传》为人排难解纷,而无取也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道者,小取焉则小得福,大取焉则大得福。又《韵会》凡克敌不用师徒曰取。又《前汉·王莽传》考论五经,定取礼。〈注〉师古曰:取,读曰娶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逡须切,音趋。《集韵》取虑,县名,在临淮。又《集韵》雌由切,音秋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□留浚仪。〈注〉师古曰:取虑,县名。音秋卢。取又音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此苟切,音趣。《杜甫·遭田父泥饮诗》今年大作社,拾遗能住否。呌妇开大瓶,盆中为吾取。感此气扬扬,须知风化首。又《正韵》索也。《诗·小雅》如酌孔取。〈笺〉谓度所胜多少。又《六书本义》□通用伸,伸通取。训索,取转声,与娶趣字同。又《古文奇字》朱谋□曰:古文取,疑当从与声。人与而我取也。
亡亡:《子集上·亠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武方切,音忘。失也。《孟子》乐酒无厌谓之亡。〈注〉谓废时失事也。《家语》楚人亡弓,楚人得之。又灭也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楚王与凡君坐。少焉,楚左右曰:凡亡者三。凡君曰:凡之亡也,不足以丧,吾存。又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丧礼哀死亡。又逃也。《大学》舅犯曰:亡人无以为宝。又《前汉·韩信传》萧何闻信亡,自追之。又与忘同。《诗·邶风》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。又《正韵》同无。《诗·邶风》何有何亡,黾勉求之。《毛传》亡谓贫也。《说文》从入从□。《徐曰》□音隐,隶作亡。《艺苑雌黄》古惟用兦字,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兦之兦,今又变林为四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