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ū zhū tuō zǐ
成语注音:ㄧㄩ ㄓㄨ ㄊㄨㄛ ㄗㄧˇ
成语简拼:YZT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紆朱拕紫
成语解释
形容地位显贵。同『纡朱曳紫』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纡青拖禁、纡朱曳紫、纡青佩紫、纡青拖紫、纡佩金紫
成语示例
(1)纡朱拖紫,揖让人主之前;当轴秉衡,平章军国之重。▲明·张居正《再辞恩命疏》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纡朱拖紫”几个大字。
(2)成语纡朱拖紫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3)丁丁写不出成语“纡朱拖紫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。
(4)恒起大哥哥给馨聿和段早讲解了“纡朱拖紫”的典故。
(5)立后甲国中的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纡朱拖紫”。
(6)小丰不会写成语“纡朱拖紫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去往高公初中的路上,家铸哥哥给妲甯和俞颖讲解了『纡朱拖紫』的故事。
(8)纡朱拖紫,揖让人主之前;当轴秉衡,平章军国之重。见明·张居正《再辞恩命疏》。
成语出处
唐·白居易《岁暮寄微之》诗之三:『若并如今是全活,纡朱拖紫且开眉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朱朱:zhū 1、<名>大红色。李煜《虞美人》:『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』2、<动>涂成红色。《海瑞传》:『有势家丹朱其门。』3、<名>朱砂。矿物名,红色或棕红色,可入药,也可作颜料。白居易《白氏长庆集·自咏》:『朱砂贱如土,不解烧为丹。』[朱门] 古代王侯、权贵们大多用大红色涂染门户,因此,称豪门贵族为『朱门』。[朱颜] 青春红润的面容,泛指女子的美貌。
拖拖:tuō(1)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:拖船;火车头拖着十二个车皮。(2)在身体后面耷拉着:拖着辫子;拖着个尾巴。(3)拖延:这件工作拖得太久了。
紫紫:zǐ 1、<名>紫色。《陌上桑》:『湘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』2、<名>紫色绶带。《芋老人传》:『或绾黄纡紫,或揽辔褰帷。』[紫禁] 皇帝的住处。[紫陌] 京城郊野的道路。[紫气] 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。
纡纡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忆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邕俱切,□音迂。《说文》诎也。一曰萦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矢人》中弱则纡。〈注〉纡,曲也。《史记·屈原传》寃结纡轸兮。〈注〉纡,屈也。又《博雅》纡,绳索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后秦有肥乡侯始平纡邈。又《集韵》匈于切,音訏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乌侯切,音讴。《类篇》阳纡,山名也。又《韵补》叶委羽切《马融·广成颂》大匈哨后,縕巡欧纡。负隅依阻,莫敢婴御。
朱朱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章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钟输切《正韵》专於切,□音珠。《说文》赤心木,松柏之属。从木,一在其中。一者记其心。徐曰:木之为物,含阳於内,南方之火所自藏也。又《山海·西荒经》盖山之国有树,赤皮,名朱木。又朱赤,深纁也。《诗·豳风》我朱孔阳。〈注〉谓朱色光明也,寄位於南方。又朱儒,短小之称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臧武仲败於邾。国人诵之曰:朱儒,朱儒,使我败於邾。或作侏儒。又姓。《统谱》颛顼之后封邾,后为楚灭,子孙去邑为朱。又望出吴郡。又《集韵》慵朱切,音殊。朱提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属犍为郡。考证:(国人歌之曰,朱儒朱儒,使我败於邾。)谨照左传原文 歌改诵。”
拖拖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同拕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挟师豹,拖熊螭。〈注〉拖,曳也。读平声。又《礼·少仪》仆者负良绥,申之面,拖诸幦。〈疏〉拖,犹掷也。亦引也。绥申於面前而引之,可置车幦上也。《论语》加朝服拖绅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宛虹拖於楯轩。〈注〉拖谓申加於上也。读上声或去声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吐逻切。牵车也。考证:(《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宛虹拖於楯轩。)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。
紫紫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将此切《集韵》蒋氏切,□音呰。《说文》帛青赤色。《释名》紫,疵也,非正色。五色之疵瑕,以惑人者也。《论语》红紫不以为亵服。《郉昺疏》紫,北方间色。〈又〉恶紫之夺朱也。《何晏注》紫,间色之好者。又水名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紫渊在其北。〈注〉文颖曰:西河谷罗县有紫泽,其水紫色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《何氏姓苑》。又同孳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紫然洞然。〈注〉紫,与孳同。柔弱之貌。考证:(《释名》紫,疵也,非正色。正色之疵瑕,以惑人者也。)谨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。(又同絮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紫然洞然。〈注〉紫,与絮同。)谨照原文两絮字□改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