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ǒu zuǐ méi xīn
成语简拼:YZMX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成语繁体:有嘴沒心
成语解释
指不是有心说的。同『有嘴无心』。
成语接龙
1、有嘴没心→心如金石→石泐海枯→枯朽之余→余妙绕梁→梁孟相敬→敬陈管见→见怪非怪→怪诞不经→经国大业→业业兢兢→兢兢业业→业业矜矜→矜能负才→才疏德薄→薄技在身→身怀六甲→甲第连云→云期雨信→信口开呵→呵佛骂祖→祖宗成法→法脉准绳→绳愆纠违→违心之论
2、有嘴没心→心焦火燎→燎发摧枯→枯树开花→花遮柳隐→隐天蔽日→日新月异→异口同音→音容笑貌→貌如其心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有嘴没心”几个大字。
(2)帆帆写不出成语“有嘴没心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。
(3)涵飞哥哥给琪雨和舒乐讲解了“有嘴没心”的故事。
(4)龙南初级中学的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有嘴没心”。
(5)小方不会写成语“有嘴没心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有有:yǒu 1、<动>与『无』相对。《论语》: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』2、<动>占有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』3、<动>掌握。《察今》:『有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。』4、<形>富有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。』5、<名>收获;出产的东西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。』6、<连>或者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『故君子有不战,战则必胜。』7、<助>用在动词前,以助语气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干将发硎,有作其芒。』酉yòu 1、<副>通『又』,表示进一层。《劝学》:『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』2、<连>通『又』,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陈情表》:『臣密今年四十有四。』[有间] (1)时间很短;一会儿。(2)有缝隙。(3)有仇怨;有矛盾。[有司] 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做具体工作。后泛指官吏。
嘴嘴:zuǐ(1)口的通称:张嘴;闭嘴。(2)(嘴儿)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:瓶嘴儿;茶壶嘴儿;烟嘴儿。(3)指说话:别多嘴。
没没:mò 1、<动>沉入水中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其家逼之,乃没水而死。』2、<动>淹没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水来漂没,溺其人民。』3、<动>掩没;掩埋。《兵车行》:『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』4、<动>覆没;陷没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陵未没时,使有来报。』5、<动>隐没;隐匿。《﹤指南录﹥后序》:『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。』6、<动>消失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良久,羽旄之影渐没,车马之音不闻。』7、<动>没收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『子本相侔,则没为奴婢。』8、<动>通『殁』,死。《过秦论》:『始皇既没,余威震于殊俗。』
心心:xīn 1、<名>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顺我,即先刺心。』2、<名>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』3、<名>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读书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』4、<名>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『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。』5、<名>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『唯见江心秋月白。』[心志] 内心;意志。
有有:《辰集上·月字部》(古文)《唐韵》云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云九切,□音友。《说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传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声。《九经字样》有,从月。从冃,伪。又《玉篇》不无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系辞》富有之谓大业。又《诗·商颂》奄有九有。〈传〉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传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〈注〉五谷皆熟书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质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论语》有子。〈注〉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韵》尤救切。与又通。《书·尧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诗·邶风》不日有曀。〈注〉有,又也。又《韵补》叶羽轨切。《前汉·叙传》文艳用寡,子虚乌有。寄言淫丽,托风终始。又叶演女切。《徐干·齐都赋》主人盛飨,期尽所有。三酒既醇,五齐惟醹。
嘴嘴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集韵》祖委切,音□。本作觜。与□□同。详□字注。
没没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(古文)殁歾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莫勃切,音殁。《说文》沈也。又尽也。《诗·小雅》曷其没矣。〈传〉没,尽也。〈疏〉言不可尽服也。又过也。《礼·坊记》君子不以美没礼。〈疏〉没,过也。不可以财物丰多,华美其事,没过於礼。又贪也。《晋语》不没为后。又乾没。《史记·酷吏传》张汤始为小吏乾没。〈注〉如淳曰:得利为乾,失利为没。正义曰:乾没,谓无润泽而取他人也。又曰:阳浮慕为乾,心内不合为没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太水东南流,注于没水。《水经注》作役水。又《孙□鸡林类事》高丽方言,谓水曰没,井曰乌没,熟水曰泥根没,冷水曰时根没。又《集韵》莫佩切,音妹。亦沈也。又母果切,音麽。不知而问曰拾没。又《韵补》叶明秘切,音寐。《曹植·七启》翔尔鸿翥,濈然凫没。纵轻体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逮音递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考证:(《山海经》太山东南流,注於没水。)谨照原文太山改太水。
心心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息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思林切。《说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说以为火藏。《徐曰》心为大火,然则心属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广韵》□训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礼·大学疏》总包万虑谓之心。又《释名》心,纤也。所识纤微无不贯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复卦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。〈注〉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《正义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动,是以本为心者也。《礼·礼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〈注〉得气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气之本,故巡四时,柯叶无凋攺也,心谓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诗序》情动于中。《正义曰》中谓中心。凡言中央曰心。《礼·少仪》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〈注〉不提心,谓不绝中央也。《古歌》日出当心,谓日中也。《邵雍清夜吟》月到天心处,言月当天中也。又东方五度,宿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心为明堂。又《礼·明堂位》夏后氏祭心。〈注〉气主盛也。又《月令》季夏祭先心。〈注〉五藏之次,心次肺,至此则心为尊也。又去声。《吴棫·韵补》息吝切。《外纪》禹曰:尧舜之民,皆以尧舜之心为心。下心字去声。又叶思真切,音新。《前汉·安世房中歌》我定正数,人告其心。敕身齐戒,施敎申申。又叶先容切,音松。《诗·大雅》吉甫作颂,□如清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流星陨,感惟风,籋归云,抚怀心。又叶思征切,音騂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勤于心否贞。又叶桑鸠切,音修。《荀子·解蔽篇》凤凰秋秋,其翼若干,其声若箫。有凤有凰,乐帝之心。箫叶疏鸠切。又叶思敬切,音性。《王微观海诗》善即谁为御,我来无别心。聊复寓兹兴,兹兴将何咏。《说文》长笺》借华心形,故惢字从心,就今文言也。若精蕴同文诸书,各以意阐古文,与今文稍远,槪不泛引。《类篇》偏旁作忄。亦作□。◎按《字汇》《正字通》心俱音辛,误。辛在真韵,齐齿音也。心在侵韵,闭口音也。如心字去声,音近信,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,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,乃齐齿音也。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,乃闭口音,有音而无字矣。字有不可下直音者,此类是也。盖齐齿之辛,商之商也,闭口之心,商之羽也。每一音中,具有五音,不可无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