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ú duó qīn móu
成语简拼:YDQM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漁奪侵牟
成语解释
渔夺:掠夺;侵牟:侵夺。指掠夺、榨取百姓财物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贪官
成语接龙
1、渔夺侵牟→牟取暴利→利出一孔→孔席墨突→突过黄初→初出茅庐→庐山面目→目不识丁→丁真楷草→草率收兵
2、渔夺侵牟→牟取暴利→利析秋毫→毫不介意→意夺神骇→骇人听闻→闻弓雁惊→惊心动魄→魄散魂飞→飞黄腾达
成语造句
(1)虹暂叔叔给荻茹和菀彤讲了“渔夺侵牟”的历史故事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渔夺侵牟”几个大字。
(3)金州区高级中学的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渔夺侵牟”。
(4)林林写不出成语“渔夺侵牟”的拼音。
(5)小艾不会写成语“渔夺侵牟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《汉书·景帝纪》:『吏以货赂为市,渔夺百姓,侵牟万民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渔夺渔夺:掠夺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『渔夺百姓,侵牟万民。』
渔渔:yú 1、<动>捕鱼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临溪而渔,溪深而鱼肥。』2、<名>渔夫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。』3、<名>渔船。《舟夜书所见》:『月墨见渔灯。』4、<动>掠夺。《商君书·修权》:『隐下而渔百姓。』[渔夺] 掠夺。[渔利] 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利。
夺夺:duó 1、<动>强取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广起,夺而杀尉。』2、<动>剥夺;削去权力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『王夺郑伯政,郑伯不朝。』3、<动>失去;丧失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百亩之田,无夺其时。』4、<动>乱。《书·舜典》:『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。』
侵侵:qīn 1、<动>侵略;进攻。《冯婉贞》:『英法联军自海入侵。』2、<动>侵犯;欺凌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『豪暴侵凌孤弱。』3、<动>侵蚀;侵夺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以授之于有司,不为侵官。』[侵晨] 破晓;拂晓。[侵轶] 突龚;包抄。[侵渔] 侵夺吞没。
牟牟:móu 1、<名>牛叫的声音。柳宗元《牛赋》:『牟然而鸣。』2、<动>取;求取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『如此,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。』3、<形>通『侔』。相等;等同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『德牟往初。』4、<名>通『眸』,瞳人。《荀子·非相》:『尧舜参牟子。』5、<名>通『麰』,大麦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『贻我来牟。』
渔渔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语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牛居切,□音鱼。《说文》捕鱼也。《易·系辞》以佃以渔。又侵取无择曰渔。《礼·坊记》诸侯不下渔色。〈注〉渔色,取象捕鱼,然中纲取之,是无所择。又或作䱷。《周礼·天官》䱷人掌以时䱷。又水名,在渔阳。《水经注》渔水,出县东南。又姓,宋渔仲修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牛据切,音御。义同。《韵会》本作□。《徐曰》从二鱼,鱼多也。篆文从省。
夺夺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徒活切,音□。强取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大贾富家,不得豪夺吾民。《景帝纪》渔夺百姓。《文中子·王道篇》轻施者必好夺。又镌削禄阶亦曰夺。《论语》夺伯氏骈邑三百。又狭路也。《礼·檀弓》齐庄公袭莒于夺。○按《左传·襄二十三年》齐侯袭莒,杞殖华还载甲,夜入且于之隧。《杜注》:且于,莒邑。隧,狭路。郑元引之证经云:隧夺声相。近又云:或作兑,据此则夺非地名。敓,古夺字,兑即敓之省文。□澔失考,误音兑,字书因之训地名,□非。又丘月切,音阙。《白居易·桐花诗》何此巴峡中,桐花开十月。草木坚强物,所禀固难夺。又叶僻吉切,音狄。《大□度首》石赤不夺,节士之必。敚或敓原字从攴。
侵侵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七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千寻切,□音駸。《说文》渐进也。又朘削也。《春秋·胡传》声罪致讨曰伐,潜师掠境曰侵。又《周礼·大司马》负固不服则侵之。又侵寻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天子始巡郡县,侵寻於泰山。《封禅书》作浸寻。《郊祀志》作寝寻。义同。又岁凶。《谷梁传·襄二十四年》五谷不登,谓之大侵。《韩诗外传》一谷不升曰歉,二谷不升曰饥,三谷不升曰馑,四谷不升曰荒,五谷不升曰大侵。又姓。《三辅决录》有侵恭。又《正韵》七稔切,音寝。貌不扬也。《前汉·田蚡传》貌侵。〈注〉师古曰:短小曰侵。亦作寝。
牟牟:《巳集下·牛字部》《唐韵》莫浮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迷浮切,□音谋。《说文》牛鸣也。从牛,象其声气从口出。《柳宗元·牛赋》牟然而鸣,黄钟满脰。又《玉篇》取也,夺也,过也。《战国策》上干主心,下牟百姓。〈注〉牟,取也。《韩非子·七反篇》牟食之民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富商大贾,无所牟大利。《前汉·景帝纪》侵牟万民。〈注〉李奇曰:牟,食苗根虫也。侵牟食民,比之蛑贼也。又《玉篇》倍也。《楚辞·招魂》成枭而牟,呼五白些。〈注〉倍胜为牟。又《玉篇》大也。《淮南子·要略篇》原道者卢牟六合,混沌万象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爱也。宋鲁之间曰牟。又《后汉·礼仪志》仲夏,以朱索连荤菜,弥牟朴蛊。《正字通》郝敬曰:弥牟御止,涂抹之义。又《玉篇》进也。又《前汉·霍光传》辇道牟首。〈注〉孟康曰:牟首,地名。如淳曰:牟首,屛面。以屛面自隔也。瓒曰:牟首,池名。师古曰:瓒说是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长涂牟首。〈注〉刘逵曰:牟首,阁道有室屋也。又国名。《春秋·桓十五年》邾人,牟人,葛人来朝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泰山郡牟。〈注〉故国。《晋语》成王盟诸侯於岐阳,楚为荆蛮,置茅蕝,设望表,与鲜牟守燎,故不与盟。〈注〉鲜牟,东夷国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隐四年》莒人伐杞,取牟娄。又《左传·宣九年》取根牟。又《论语》佛肸以中牟畔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河南郡中牟。〈又〉东莱郡东牟。又《释名》牟追。牟,冒也,言其形冒发追追然也。又姓。《风俗通》牟子国,祝融之后,后因氏焉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大夫牟辛。《后汉·牟融传》牟融,北海安丘人。又《广韵》复姓。三氏,礼记,有賔牟贾。《东莱先贤传》有曹牟君卿。《何氏姓苑》有弥牟氏。又麦也。《诗·周颂》贻我来牟。〈传〉牟,麦也。《释文》牟,字书作□,或作□。又器也。《礼·内则》敦牟巵匜。〈注〉牟,读曰堥。敦牟,黍稷器也。《释文》齐人呼土釜为牟。《后汉·礼仪志》巵八,牟八。又《后汉·祢衡传》着岑牟单绞之服。〈注〉通史志曰:岑牟,鼓角士胄也。《韵会》鍪,通作牟。又与眸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尧舜参牟子。〈注〉牟与眸同。参眸子,谓有二瞳之相参也。又《集韵》莫后切,音母。中牟,地名。◎按中牟地名多读平声。《集韵》又收上声,未知何据。又《集韵》莫□切,音茂。本作务。昏也。又与务同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天乙汤,论举当。身让卞随,举牟光。〈注〉牟,与务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