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手从心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ìng shǒu cóng xīn成语简拼:YSC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應手從心
近义词
[同]得心应手
成语示例
(1)晋·傅玄〈笔赋〉:『染芳松之淳烟,写文象於纨素;动应手而从心,焕光流而星布。』
成语造句
(1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应手从心”几个大字。
(2)建建写不出成语“应手从心”的拼音。
(3)涓涓不会写成语“应手从心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铜梁一中的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应手从心”。
(5)越大爷给舟舟和智智讲了“应手从心”的历史故事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应手应手:[yìngshǒu] (1)随手而就。应手奏效。(2)[方] [工具、武器等] 用着觉得顺手,运用自如。应手货。
应应:yīng 1、<副>应该。《口技》:『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。』2、<动>许给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以我应他人,君还何所望。』yìng 1、<动>应答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河曲智叟亡以应。』2、<动>承诺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汝可去应之。』3、<形>适合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利此月内,六合正相应。』4、<动>应和。《促织》:『每闻琴瑟之声,则应节而舞。』5、<动>应召;应征。《石壕吏》:『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』6、<动>对付;应付。《陈情表》: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』
手手:shǒu 1、<名>人的手。[又] <动>手拿着;手持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使史更敝衣,草屦,背筐,手长镵,为除不洁者。』2、<副>亲手;亲自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。』3、<名>控制的范围。《毛遂自荐》:『王之命,悬于遂手。』4、<名>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。杜甫《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》:『回头指大男:「渠是弓弩手。」』[手谈] 下围棋。[手眼] 手段;技艺。
从从:cóng 1、<动>跟随;跟从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。』《荷蓧丈人》:『子路从而后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跟从;让……跟随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。』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公子从车骑,虚左,自迎夷门后生。』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从数骑出,微行入古寺。』[又] 追赶;追随。《孙子兵法·军争》:『佯北勿从。』《狼》:『一狼得骨,止,一狼仍从。』2、<动>顺从;听从。《论语·十则》:『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。』3、<动>参与。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『及使之从政,则茫然不知其方……』《琵琶行》:『弟走从军阿姨死。』4、<动>依傍;紧靠着。《鸿门宴》:『樊哙从良坐。』5、<形>副,与『正』相对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『前世职次皆无从品,魏氏始置之。』6、<动>行;做;处理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而行之既久,则又以军法从事。』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『汝既为水军都督,可以便宜从事。』7、<动>任;任凭。《论语·为政》:『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』8、<介>由;自。《鸿门宴》:『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』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旦日,客从外来。』《木兰诗》:『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』9、<介>跟;向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。』《项脊轩志》:『从余问古事。』zòng 1、通『纵』。1. 1、<名>特指合纵。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。王充《论衡·答佞》:『六国约从,则秦畏而六国强;三秦称横,则秦强而天下弱。』2.南北方向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『衡从其亩。』(衡:东西方向。)2、<动>放纵。《汉书·王吉传》:『其后复放从自若。』[从良] 1.封建社会奴婢皆有籍,被释放或赎身为平民叫『从良』。张鷟《朝野佥载三·韦桃符》:『隋开皇中,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……衮至左卫中郎,以桃符久从驱使,乃放从。』2.旧指妓女脱离乐籍而嫁人。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》卷十:『新太守至,营妓陈状,以年老乞出籍从。』[从容] 不慌不忙;悠闲舒缓。杜甫《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》:『侍臣缓步归青琐,退食从出每迟。』[从事] 1.办事;处理事务。《史记·张仪传》:『今王地小民贫,故臣愿先从于易。』2.官职名。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:『其后用兵,则遣从以一少牢告庙。』[从一而终] 《周易·恒》:『妇人贞吉,从也。』本指用情始终如一。后指一女不事二夫,夫死不得再嫁。[从亲] 合纵相亲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『故为王至计,莫若从以孤秦。』
心心:xīn 1、<名>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顺我,即先刺心。』2、<名>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』3、<名>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读书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』4、<名>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『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。』5、<名>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『唯见江心秋月白。』[心志] 内心;意志。
应应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陵切,音膺。《说文》当也。从心□声。《徐曰》□,鹰字也。本作□,今作应。又料度辞也。《唐诗》应须,只应,皆是也。又《周语》其叔父实应且憎。〈注〉犹受也。又国名。《括地志》故应城,因应山为名,在汝州叶县。又姓。出南顿,本周武王后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邗晋应韩,武之穆也。汉有应曜,与四皓偕隐,曜独不出,八代孙应劭,集解汉书。又通作膺。《书·武成》诞膺天命。〈注〉当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证切,音譍。《集韵》答也。《广韵》物相应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气感应以相与。又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笙师应乐注》应长六尺五寸,象柷,有椎连底,左右相击,以应柷也。《乐书》应乐,犹鹰之应物,其获也小,故小鼓小舂谓之应,所以应大也。小鼙曰应鼓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师》击应鼓。〈注〉鼙也。又天子之门曰应门。《诗·大雅》廼立应门。〈注〉正门也。又州名。鴈门地,唐置应州。又叶於容切,音雍。《易·蒙卦》童蒙求我,志应也。初筮告,以刚中也。《陆贾新语》事以类相从,声以音相应。◎按应字,向来经史皆作平去二音。《正字通》止作去声,误。
手手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书九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始九切,□音首。《释名》手须也,事业所须也。《急就篇》卷捥节爪拇指手。《师古注》及掌谓之手。《易·说卦》艮为手。〈疏〉艮既为止,手亦能止持其物,故为手也。《礼·玉藻》手容恭。又以手执器亦曰手。《礼·檀弓》王事也。子手弓而可。《公羊传·庄十三年》曹子手刃而从之。又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手熊罴。〈注〉言手击之。又叶尸周切,音收。《焦氏·易林》邑姜叔子,天文在手。实沈参墟,封为晋侯。又叶赏吕切,音黍。《郭璞·神嘘赞》脚属於头,人面无手。厥号曰嘘,重黎所处。又叶矧视切,音矢。《宋玉·笛赋》延长颈,奋玉手,摛朱唇,曜皓齿。又《说文》拳也。《正字通》握手谓之拳。非手即拳也。
从从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说文》从本字。《陆佃曰》二人向阳为从,向阴为比。士之趋向,不可不慎。(从)《广韵》疾容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墙容切,□俗平声。《说文》本作从。相听也。《书·益稷》汝无面从。《说命》后从谏则圣。又《广韵》就也。《易·乾卦》云从龙,风从虎。《礼·曲礼》谋于长者,必操几杖以从之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自也。《诗·小雅》伊谁云从。〈笺〉言谮我者,是言从谁生乎。《晋书·明帝纪》不闻人从日边来。又姓。《广韵》汉有将军从公。《何氏姓苑》今东筦人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七恭切,促平声。《广韵》从容也。《正韵》从容,舒缓貌。《书·君□》从容以和。《礼·中庸》从容中道。又《集韵》书容切,音舂。从容,久意。《礼·学记》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。又《集韵》将容切,音踪。东西曰衡,南北曰从。《诗·齐风》衡从其亩。《史记·苏秦传》从合则楚王,衡成则秦帝。又与踪通。《史记·聂政传》重自□以绝从。《前汉·张汤传》从迹安起。又《集韵》祖动切,音总。太高貌。《韵会》髻高也。《礼·檀弓》尔无从从尔。又《集韵》锄江切,浞平声。义同。又《唐韵》慈用切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才用切,□俗去声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随行也。《诗·齐风》其从如云。《论语》从我者,其由与。又《韵会》从天子曰法从,侍从。《书·囧命》其侍御仆从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赵昭仪,每上甘泉常法从。〈注〉师古曰:以法言当从耳。一曰从,法驾也。《后汉·百官志》羽林郞掌宿卫侍从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似用切,音颂。同宗也。《尔雅·释亲》父之世父,叔父为从祖,祖父。父之世母,叔母为从祖,祖母。《释名》从祖父母,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,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。又《集韵》子用切。与纵同。《礼·曲礼》欲不可从。《论语》从之纯如也。(从)考证:(《诗·齐风》从衡其亩。)谨照原文从衡改衡从。
心心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息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思林切。《说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说以为火藏。《徐曰》心为大火,然则心属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广韵》□训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礼·大学疏》总包万虑谓之心。又《释名》心,纤也。所识纤微无不贯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复卦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。〈注〉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《正义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动,是以本为心者也。《礼·礼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〈注〉得气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气之本,故巡四时,柯叶无凋攺也,心谓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诗序》情动于中。《正义曰》中谓中心。凡言中央曰心。《礼·少仪》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〈注〉不提心,谓不绝中央也。《古歌》日出当心,谓日中也。《邵雍清夜吟》月到天心处,言月当天中也。又东方五度,宿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心为明堂。又《礼·明堂位》夏后氏祭心。〈注〉气主盛也。又《月令》季夏祭先心。〈注〉五藏之次,心次肺,至此则心为尊也。又去声。《吴棫·韵补》息吝切。《外纪》禹曰:尧舜之民,皆以尧舜之心为心。下心字去声。又叶思真切,音新。《前汉·安世房中歌》我定正数,人告其心。敕身齐戒,施敎申申。又叶先容切,音松。《诗·大雅》吉甫作颂,□如清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流星陨,感惟风,籋归云,抚怀心。又叶思征切,音騂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勤于心否贞。又叶桑鸠切,音修。《荀子·解蔽篇》凤凰秋秋,其翼若干,其声若箫。有凤有凰,乐帝之心。箫叶疏鸠切。又叶思敬切,音性。《王微观海诗》善即谁为御,我来无别心。聊复寓兹兴,兹兴将何咏。《说文》长笺》借华心形,故惢字从心,就今文言也。若精蕴同文诸书,各以意阐古文,与今文稍远,槪不泛引。《类篇》偏旁作忄。亦作□。◎按《字汇》《正字通》心俱音辛,误。辛在真韵,齐齿音也。心在侵韵,闭口音也。如心字去声,音近信,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,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,乃齐齿音也。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,乃闭口音,有音而无字矣。字有不可下直音者,此类是也。盖齐齿之辛,商之商也,闭口之心,商之羽也。每一音中,具有五音,不可无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