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ǐn duǎn tuī cháng
成语注音:ㄧㄣˇ ㄉㄨㄢˇ ㄊㄨㄟ ㄔㄤˊ
成语简拼:YDTC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引短推長
成语解释
指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,显人之长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接龙
1、引短推长→长安棋局→局地钥天→天老地荒→荒无人烟→烟断火绝→绝世无双→双柑斗酒→酒肉朋友→友风子雨→雨栋风帘→帘视壁听→听其自便→便宜从事→事半功百→百紫千红→红杏出墙→墙高基下→下车作威→威风凛凛→凛如霜雪→雪北香南→南蛮鴃舌→舌敝耳聋→聋者之歌
2、引短推长→长目飞耳→耳不旁听→听而不闻→闻风而至→至圣至明→明赏不费→费财劳民→民生国计→计无所施→施施而行→行若无事→事款则圆→圆首方足→足不履影→影影绰绰→绰然有余→余霞散绮→绮纨之岁→岁寒松柏→柏舟之节→节用裕民→民脂民膏→膏腴贵游→游蜂浪蝶
3、引短推长→长嘘短叹→叹老嗟卑→卑辞厚币→币重言甘→甘分随时→时日曷丧→丧家之狗→狗吠之惊→惊神泣鬼
成语示例
(1)明·李贽《读史·曹公二首》:『况沈、谢引短推长,僧虔秃笔自免,孝标空续《辨命》哉?』
成语造句
(1)策勒县第一中学的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引短推长”。
(2)虹虹写不出成语“引短推长”的拼音。
(3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引短推长”几个大字。
(4)小丽不会写成语“引短推长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欣涛哥哥给嫱洁和婧悦讲解了“引短推长”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南史·刘峻传》:『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,时范云、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,帝乃悦,加其赏赍。』
成语故事
南朝时期,梁武帝经常召集文人谈经论史,范云、沈约等人引短推长,武帝十分高兴,经常给他们赏赐。一次武帝在别人说完后要刘峻发表看法,刘峻毫不犹豫用笔写了十多件事,切中时弊,在座的人大惊,武帝十分别满,再也不见刘峻了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引引:yǐn 1、<动>拉开(弓)。《塞翁失马》:『丁壮者引弦而战。』2、<动>延长;伸长。《三峡》:『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。』3、<动>拉;牵引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左右欲引相如去。』4、<动>延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乃设九宾礼于廷,引赵使者蔺相如。』5、<动>带领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复引兵而东。』6、<动>招出;牵连。《苏武传》:『虞常果引张胜。』7、<动>拿;举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引壶觞以自酌。』8、<动>招引;引来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』9、<动>避开;退却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操军不利,引次江北。』10、<动>掉转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引车避匿。』11、<动>延长;延续。子子孙孙,忽替引之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『子子孙孙,忽替引之。』12、<动>伸着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引首顾曰。』13、<动>援引;引录;引用。《出师表》:『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。』14、<动>荐举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传》:『两人相为引重,其游如父子然。』15、<动>承认;承担。《三国志·吴志》:『权引咎责躬。』今有『引咎辞职』。16、<量>长度单位。古代以十丈为一引。17、<名>序言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敢竭鄙怀,恭疏经引。』[引决] 自杀。
短短:duǎn 1、<形>与『长』相对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,持短兵接战。』《兰亭集序》:『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。』2、<形>不足;欠缺。屈原《卜居》:『失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』《冯婉贞》:『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。』3、<动>诋毁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令尹子兰闻之,大怒,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。』
推推:tuī 1、<动>用手推。《陈州粜米》:『你可也被人推更不轻。』2、<动>推移;移动。《谭嗣同》:『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。』3、<动>推求;推测。《察变》:『特据前事推未来,为变方长。』4、<动>推广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故推恩足以保四海。』5、<动>推辞;推托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『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。』6、<动>推荐;推举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。』7、<动>推行;实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州部之吏操官兵,推公法,而求索奸人。』8、<动>推崇;赞许。《墨池记》:『其亦欲推其事,以勉其学者邪。』9、<动>假装。《长亭送别》:『猛然见了把头低,长吁气,推整素罗衣。』[推诚] 以诚意待人。[推体] 委身;以身相托。
长长:cháng 1、<形>长,与『短』相对。《劝学》:『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』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』2、<形>高;高大。《公输》:『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,宋无长木。』3、<形>长久;久远。《庄子·秋水》: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』《石壕吏》:『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』4、<形>广;广阔。《柳毅传》:『长天茫茫,信耗莫通。』《岳阳楼记》:『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。』5、<动>擅长。《冯婉贞》:『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。』6、<副>经常。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:『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』zhǎng 1、<动>生长。《采草药》:『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生长;扶养;抚育。晃错《论贵粟疏》:『养孤长幼在其中。』2、<动>增长;滋长。《赤壁赋》:『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』《论积贮疏》:『淫侈之俗日日以长,是天下之大贼也。』3、<形>年纪大;辈分高。《师说》:『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』4、<形>排行第一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长子顷襄王立,以其北子兰为令尹。』5、<名>兄;哥哥。常『兄长』、『长兄』连用。《木兰诗》:『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』6、<名>首领;头领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陈涉、吴广皆次当行,为屯长。』[又] 做……首领;当头领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『而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』[长才] 高才,英才。[长跪] 直身而跪。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。跪则伸直腰股,以示庄重。《后汉书·李善传》:『有事则长请白,然后行之。』[长世] 绵续久存。[长亭] 秦汉时十里修亭,谓之长亭,供往来的人休憩。也是送别的地方。柳永《雨霖铃》:『寒蝉凄切,对长晚,骤雨初歇。』[长君] 1.古称年长之君主。2.称别人长兄。[长吏] 1.吏秩之尊者。2.泛指上级官长。白居易《赠友》诗之四:『长久于政,然后风教敦。』[长者] 1.年纪大,辈分高的人。2.性行谨厚、有德望的人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『市人皆以赢为小人,而以公子为长,能下士也。』
引引:《寅集下·弓字部》《唐韵》余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以忍切,□音蚓。《说文》开弓也。《徐铉曰》象引弓之形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维体防之,引之中参。又《广雅》演也。《易·系辞》引而伸之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长也。《释训》子子孙孙引无极也。《书·梓材》引养引恬。又相牵曰引。《礼·檀弓》丧服,兄弟之子,犹子也。盖引而进之也。〈注〉牵引进之,同于己子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诸生转相告引。又《集韵》导也。《史记·韩长孺传》奉引堕车,蹇。〈注〉为天子导引而堕车,跛。又却也。《礼·玉藻》侍坐,则必退席。不退,则必引而去君之党。〈注〉引,却也。又相荐达曰引。《史记·魏其侯传》两人相为引重。〈注〉相荐达为声势。《后汉·张皓王龚传论》显登者以贵涂易引。又服气法曰道引。《庄子·刻意篇》道引之士,养形之人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道引不食谷。又治疾法有挢引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鑱石挢引。〈注〉谓为按摩之法,夭挢引身,如熊顾鸟伸也。又十丈为引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其法用竹为引,高一分,广六分,长十丈。引者,信也。〈注〉信读曰伸,言其长。又《广韵》《正韵》羊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羊进切,□蚓去声。《集韵》牵牛綍也。《礼·檀弓》吊於葬者,必执引。〈疏〉引,柩车索也。又《集韵》一曰曲引。《蔡邕·琴操》有思归引。又引古作□。
短短:《午集中·矢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都管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覩缓切,□端上声。《说文》有所长短,以矢为正。《徐曰》若以弓为度也。《广韵》促也,不长也。《书·尧典》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《礼·月令》度有长短。又长短术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谋诈用,而纵横长短之说起。〈注〉长短术兴於六国时,行长入短,其语隐谬,用相激怒。又短功。《唐书·百官志》凡工匠,十月至正月为短功。又短人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僬侥三尺,短之至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帝尧长,帝舜短。文王长,周公短。仲尼长,子弓短。《张华·博物志》伊尹黑而短。又凡指人过失曰短。《史记·屈原传》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。《前汉·萧望之传》郑朋数称述望之,短车骑将军。《师古注》短谓毁其短恶也。又叶多卷切,音近亶。《陆机·思亲赋》天步悠长,人道短矣。异途同归,无早晚矣。又叶都眷切,音近玷。《苏辙·夷中诗》江流日益深,民语渐已变。峰峦古崖石,草木条干短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
推推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他回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通回切,□退平声。《说文》排也。《增韵》荡也,挤也。一曰进之也。《礼·月令》孟春躬耕帝籍,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诸侯九推。《左传·襄十四年》或挽之,或推之。〈注〉前牵为挽,后送为推。又移也。《诗·大雅》旱既太甚,则不可推。〈疏〉不可令之移去矣。推是远离之辞。又让所有以予人也。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推赤心置人腹中。又却也,诿也。又《唐韵》昌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川锥切,□音□。顺迁也。《易·系辞》寒暑相推,而岁成焉。又《增韵》择也,奖也,奉也。亦进之也。《书·周官》推贤让能,庶官乃和。《礼·儒行》上弗援,下弗推。〈注〉推犹进也。〈疏〉不为民下所荐举也。《前汉·韩信传》家贫无行,不得推择为吏。〈注〉无善行可推举选择也。又寻绎也。《前汉·刘向传赞》有意其推本之也。〈注〉言其究极根本,深有意也。一曰穷诘也。《史记·酷吏传》天水骆璧推减。〈注〉推,直追反,谓推系之以成狱也。减一作成。
长长:《戌集上·长字部》(古文)镸《唐韵》《集韵》直良切《正韵》仲良切,□音场。《增韵》短之对也。《孟子》今交九尺四寸以长。《前汉·田横传》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又久也。《诗·商颂》濬哲维商,长发其祥。〈笺〉长,犹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又远也。《诗·鲁颂》顺彼长道,屈此羣丑。〈笺〉长,远也。《古诗》道路阻且长。又常也。《陶潜·归去来辞》门虽设而长关。《李商隐诗》风云长为护储胥。又大也。《世说新语补》愿乗[音chéng]长风,破万里浪。又善也。《晋书·乐广传》论人必先称其所长。《唐书·韩琬传》文艺优长。又《博雅》长,挟也。又《吴语》孤敢不顺从君命,长弟许诺。〈注〉长弟,犹云先后也。又星名。《博雅》太白谓之长庚。《诗·小雅》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。〈传〉日旦出,谓明星为启明。日既入,谓明星为长庚。又宫名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北弥明光而亘长乐。《谢朓·怨情诗》掖庭聘绝国,长门失欢宴。〈注〉长门,汉□皇后所居。又地名。《玉海》长安,本关中地,西汉建都于此,后因谓天子所都为长安。又山名。《说林》公见东阳长山,曰:何其坦迤。《金史·礼志》有司言,长白山在兴王之地,礼合尊崇。又国名。《山海经》有盐长之国。又兽名。《山海经》有兽焉,其状如禺,而四耳,其名长右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长楚,铫芅。〈疏〉长楚,一名铫芅。又姓。《左传·僖二十八年》甯子先长牂守门。〈注〉长牂,卫大夫。又仲长,复姓。又长乗[音chéng],神名。《山海经·郭璞赞》九德之气,是生长乗[音chéng]。人状犳尾,其神则凝。妙物自潜,世无得称。又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展两切,音掌。孟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长也。〈疏〉元为施生之宗,故言元者善之长也。《战国策》君长齐奚以薛为。〈注〉长,雄长之长。又齿高也。《书·伊训》立爱惟亲,立敬惟长。《礼·曲礼》年长以倍,则父事之。十年以长,则兄事之。五年以长,则肩随之。又位高也。《书·益稷》外薄四海,咸建五长。〈传〉言至海诸侯五国,立贤者一人为方伯,谓之五长,以相统治。《释文》五长,衆[音zhòng]官之长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乃施则于都鄙,而建其长。〈注〉长谓公卿大夫,王子弟之食采邑者。又进也。《易·泰卦》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又生长也。《孟子》苟得其养,无物不长。又长养之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阳常居大夏,而以生育养长为事。又《诗·大雅》克明克类,克长克君。〈笺〉敎诲不倦曰长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襄十一年》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,以救郑。〈注〉庶长,秦爵也。又县名。《左传·襄十八年》夏,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。〈注〉长子县,属上党郡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直亮切,音仗。《集韵》度长短曰长。又《集韵》余也。《正韵》多也,宂也,剩也。《论语》长一身有半。《世说新语》平生无长物。《陆机·文赋》故无取乎宂长。又《正韵》知亮切,音障。增盛也。《韩愈诗》得时方长王。考证:(《杜甫诗》风云长为护储胥。)谨按筹笔驿诗为李商隐作。杜甫改李商隐。(《周礼·大冢宰》乃施则于都鄙,而建其长。)谨照原书大冢宰改大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