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ǐ guān xié shì
成语注音:ㄧˇ ㄍㄨㄢ ㄒㄧㄝ ˊ ㄕㄧˋ
成语简拼:YGX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倚官挾勢
成语解释
倚仗官府的权势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爪牙
近义词
倚官仗势
成语接龙
1、倚官挟势→势不可当→当门抵户→户曹参军→军令如山→山吟泽唱→唱沙作米→米盐博辩→辩口利辞→辞不达意→意气风发→发踪指示→示贬于褒→褒善贬恶→恶湿居下→下乔迁谷→谷马砺兵→兵不血刃→刃迎缕解→解衣卸甲→甲第连云→云树遥隔→隔皮断货→货赂公行→行同狗彘
2、倚官挟势→势均力敌→敌国通舟→舟中敌国→国色天姿→姿意妄为→为虺弗摧→摧坚获丑→丑态毕露→露红烟紫→紫绶金章→章决句断→断子绝孙→孙庞斗智→智尽能索→索隐行怪→怪雨盲风→风平波息→息迹静处→处堂燕鹊→鹊巢鸠踞→踞炉炭上→上烝下报→报冰公事→事半功百
3、倚官挟势→势如破竹→竹篮打水→水火之中→中庸之道→道远日暮→暮夜先容→容膝之地→地丑德齐→齐纨鲁缟→缟纻之交→交头互耳→耳闻眼见→见神见鬼→鬼哭粟飞→飞米转刍→刍荛之言→言过其实→实心实意→意懒心灰→灰心短气→气焰嚣张→张眉努目→目不斜视→视人如子
4、倚官挟势→势可炙手→手援天下→下回分解→解甲归田→田夫野老→老鼠过街→街头巷口→口口声声→声出金石
成语示例
(1)打一棍时问一句,倚官挟势要欺人。▼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·包龙图陈州粜米记》
成语造句
(1)斌斌写不出成语“倚官挟势”,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。
(2)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倚官挟势”几个大字。
(3)马山镇中学的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倚官挟势”。
(4)小奔不会写成语“倚官挟势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逸春哥哥给箫霞和芯如讲了“倚官挟势”的典故。
(6)打一棍时问一句,倚官挟势要欺人。见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·包龙图陈州粜米记》。
成语出处
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三折:『你说领着省事,掌着军权,居着高位,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。』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四折:『从公道,依正理,怎做得倚官挟势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倚倚:yǐ 1、<动>靠着。《归去来辞》:『倚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。』2、<动>拄着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归来倚杖自叹息。』3、<动>随着;依照。《赤壁赋》:『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』[倚傍] 取法。[倚阁] 暂停。阁,通『搁』。[倚重] 重视信赖。
官官:guān 1、<名>官府;政府机关。《童区寄传》:『贼二人得我,我幸皆杀之矣。愿以闻于官。』2、<形>官方的;国家的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『官军至矣。』3、<名>官职;官位。《张衡传》:『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。』4、<名>官员;官吏。《张衡传》: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由方起。』[又] <动>作官。《祭妹文》:『阿品远官河南。』5、<名>感觉器官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官知止而神欲行。』[辨] 官,吏。古代,特别是在两汉之前,『官』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,『吏』则专指官吏。汉以后,『官』有时指般官员,而『吏』则指低级官员,但『官』字行政职务的意义仍然沿用。
挟挟:xié 1、<动>用胳膊夹住。《冯婉贞》:『操刀挟盾。』2、<动>携同。《赤壁赋》:『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』3、<动>怀着;藏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子布、元表诸人各顾妻子,挟持虑。』4、<动>挟制。《隆中对》:『挟天子以令诸侯。』5、<动>拥有;占有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』6、<动>倚仗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『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战之威。』
势势:shì 1、<名>威势;力量。《过秦论》:『然秦以区区之地,致万乘之势。』2、<名>势力;权势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与老贼势不两立。』3、<名>形势;趋势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。』4、<名>气势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』5、<名>姿势;姿态;形状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其岸势犬牙差互。』
倚倚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於绮切《集韵》巨绮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隐绮切,□音輢。因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又《左传·昭五年》薳启强曰:设机而不倚,爵盈而不饮。又恃也。《前汉·韩信传》百姓罢极怨望,容容无所倚。又偏也,侧也。《礼·问丧》居于倚庐。又倚瑟,合曲也。《前汉·张释之传》慎夫人倚瑟而歌。今填词家谓之倚声。又姓。楚左史倚相之后。又《正韵》於戏切,音意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与奇同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倚魁之行。〈注〉引《扬子·方言》:秦晋之间,凡物体不具谓之倚。又《庄子·天下篇》南方有倚人焉,曰黄缭。音义同畸。《六书故》偏颇依倚,声义近而微不同。颇甚於偏,倚力於依,察声之广陿轻重,义可知也。凡文各有义,以彼喻此,终不亲切。《说文》依倚互相释,此类甚多,盖无所取之,取诸近似而已。
官官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古丸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沽欢切,□音观。《说文》吏事君也。《玉篇》宦也。《论语·撰考》黄帝受地形,象天文,以制官。《周礼·天官疏》上古以云鸟纪官,六官之号见於唐虞,尧育重黎之后,羲氏和氏之子,使掌旧职天地之官。其时官名,盖曰稷曰司徒,是天官稷也,地官司徒也。又分命仲叔,使掌四时之官,春为秩宗,夏为司马,秋为士,冬为共工。共工,冬官也。合稷与司徒,是六官之名见也。夏之官百有二十,公卿大夫元士,具列其数,殷之官二百四十,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备,故曰设官分职,以为民极。又《增韵》职也,使也,公也。《书·咸有一德》任官惟贤材。《礼·王制》论定然后官之。又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六命赐官。〈注〉谓自置其臣属,治家邑也。又朝廷治事处曰官。《礼·玉藻》在官不俟履。〈注〉趋君命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学者所学之官也。又事也。《礼·乐记》礼乐明备,天地官矣。〈疏〉官犹事也,谓各得其事也。又身有五官。《孟子》耳目之官,不思而蔽於物。〈又〉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。又姓。又复姓。三氏,晋王官氏,鲁亓官氏,楚上官氏。又与管通,宋元边徼所司曰掌管,今为土司长官。又叶古元切,音涓。《崔駰·大理箴》嗟兹大理,慎於尔官。赏不可不思,断不可不虔。《说文》从宀从□。□犹衆[音zhòng]也,与师同意。考证:(《周礼·天官疏》故曰建官分职,以为民极。)谨照原文建改设。(《礼·玉藻》在官不俟履。)谨照原文履改履。(《礼·乐记》礼明乐备。)谨照原文改礼乐明备。
挟挟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胡颊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檄颊切,□音协。《说文》俾持也。《增韵》带也,掖也。一曰辅也。《诗·大雅》既挟四鍭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兼挟乗[音chéng]矢。〈注〉方持弦矢曰挟。古文作接。《齐语》挟其枪刈耨鎛,以旦莫从事於田野。〈注〉在掖曰挟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藏也。《前汉·惠帝纪》除挟书律。〈注〉秦律,敢有挟书者族。又《广韵》怀也,护也。《孟子》不挟长,不挟贵。《朱注》挟者,兼有而恃之之称。又会也。《晋语》遇兆挟以衔骨,齿牙为猾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挟斯,败也。南楚凡人贫,衣被丑弊,或器物弊,谓之挟斯。又《集韵》尸牒切,音蜨。亦持也。《左传·宣十二年》三军之士,皆如挟纩。又《集韵》讫洽切《正韵》古洽切,□与夹同。亦持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子洽切,音啑。又《集韵》吉协切,音颊。又作荅切,音匝。义□同。或作抸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即协切。与浃通。《诗·大雅》使不挟四方。〈传〉挟,达也。〈疏〉挟者,周匝之义,故为达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县治象之灋于象魏,挟日而敛之。〈注〉从甲至甲谓之挟日,凡十日。《释文》又作浃。《荀子·礼论篇》方皇周挟。〈注〉挟读为浃。匝也。又《正韵》即涉切,音接。义同。
势势:《子集下·力字部》《唐韵》舒制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始制切,□音世。《说文》盛权力也。《孟子》好善而忘势。又《广韵》形势。《易·坤卦》地势坤。又《增韵》气焰也。《书·君□》毋倚势作威。又《韵会》外肾为势。宫□,男子割势。又《韵补》叶式列切,音设。《木华·海赋》羣山既略,百川潜渫。泱漭澹泞,腾波赴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