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中鸿爪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xuě zhōng hóng zhǎo成语注音:ㄒㄩㄝˇ ㄓㄨㄙ ㄏㄨㄥˊ ㄓㄠˇ
成语简拼:XZH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雪中鴻爪
成语解释
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。同『雪泥鸿爪』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雪鸿指爪、雪泥鸿迹
成语造句
(1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雪中鸿爪”几个大字。
(2)曼曼写不出成语“雪中鸿爪”,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。
(3)小龙不会写成语“雪中鸿爪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益宁哥哥给逸彤和筠钰讲解了“雪中鸿爪”的故事。
(5)银冈高级中学的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雪中鸿爪”。
成语出处
清·陈维菘《水调歌头·题友人词并示方邺大匡》词:『万象雪中鸿爪,一过已忘情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鸿爪鸿爪: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,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。
雪雪:xuě 1、<名>雪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『大雨雪,深二尺五寸。』2、<动>揩拭。杜甫《丈八沟纳凉》:『佳宾雪藕丝。』[又] 洗刷。李白《独漉篇》:『国耻未雪,何由成名。』
中中:zhōng 1、<名>内;里。《狼》:『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。』2、<名>中间;内部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有大石当中流。』3、<形>半;一半。《乐羊子妻》:『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。』4、<形>中等;不高,不低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上书谏寡人者,受中赏。』5、<名>内心。《史记·韩安国列传》:『深中隐厚。』6、<名>中国。《图画》:『图画之设彩者,用水彩,中外所同也。』zhòng 1、<动>符合。《劝学》:『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』2、<动>射中。《卖油翁》:『见其矢十中八九。』3、<动>击中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乃引其匕首提秦王,不中。』4、<动>考中。《范时中举》:『你恭喜中了举人。』5、<动>猜中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射者中,弈者胜。』6、<动>中伤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臧怒,欲中守法。』[中肠] 内心。[中人] (1)平常人。(2)朝中公卿大臣。(3)指宦官;太监。(4)宫女。[中节] 适度。[中式] (1)科举考试被录取。(2)符合规格。
鸿鸿:hóng 1、<名>大型雁类的泛称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』2、<名>书信。《西厢记》:『自别颜范,鸿稀鳞绝,悲怆不胜。』3、通『洪』。(1)<形>大。《陋室铭》:『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』(2)<名>洪水。《荀孑·成相》:『禹有功,抑下鸿。』(3)<形>强盛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:『五帝以昭,神农以鸿。』[鸿儒] 大儒,泛指学识广博的人。[鸿绪] 祖先的基业,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。[鸿洞] (1)虚空混沌的样子。(2)弥漫无边,连成一片。
爪爪:zhǎo 1、<名>手指甲和脚指甲的总称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『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。』2、<名>鸟兽的脚趾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。』3、<动>抓;用指甲掐。《种树郭橐[音tuó]驼传》:『爪其肤,以验其生枯。』[爪牙] 禽兽的爪和牙。比喻武臣或重臣。亲信;党羽。
雪雪:《戌集中·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相绝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苏绝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凝雨。《元命包》阴凝为雪。《释名》雪,绥也。水下遇寒气而凝,绥绥然下也。《埤雅》雪六出而成华,言凡草木华五出,雪华独六出,阴之成数也。《诗·邶风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广韵》除也。《韵会》洗也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澡雪而精神。《战国策》得贤士与共国,以雪先王之耻,孤之愿也。又《广韵》拭也。《家语》以黍雪桃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又小雪、大雪,□节□名。见《后汉·律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后汉·明帝纪注》天山即祈连山。一名雪山。又阳春白雪,古曲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洪武中巡□雪霁。
中中:《子集上·丨字部》《唐韵》陟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陟隆切,□音忠。《书·大禹谟》允执厥中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礼防民伪,而敎之中。《左传·成十三年》刘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传·文元年》举正於中,民则不惑。〈注〉举中气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春为阳中,万物以生。秋为阴中,万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书·召诰》王来绍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〈注〉洛为天地之中。《张衡·东京赋》宅中圆大。又正也。《礼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刺》以此三法者求民情,断民中,施上服下服之罪。〈注〉断民罪,使轻重得中也。又心也。《史记·韩安国传》深中宽厚。又内也。《易·坤卦》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又《老子·道德经》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又半也。《列子·力命篇》得亦中,亡亦中。《魏志·管辂传》鼓一中。〈注〉犹言鼓一半也。又成也。《礼·礼器》因名山升中于天。〈注〉中,犹成也。燔[音fán]柴祭天,告以诸侯之成功也。又满也。《前汉·百官表》制中二千石。〈注〉谓满二千石也。《索隐》汉制,九卿已上,秩一岁,满二千石。又穿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中其茎。〈注〉谓穿之也。又盛算器。《礼·投壶》主人奉矢,司射奉中。〈注〉士鹿中,大夫兕中,刻木如兕鹿而伏,背上立圆圈,以盛算也。又《礼·深衣注》衣有表者,谓之中衣。与衷通。又俚语。以不可为不中。《萧参希通录》引左传成公二年,无能为役。杜预注:不中为之役使。又《礼·乡饮酒义》冬之为言中也。中者,藏也。又姓。汉少府卿中京。又中行,中英,中梁,中垒,中野,皆复姓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陟仲切,音妕。矢至的曰中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养由基去柳叶百步,射之,百发百中。又着其中曰中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中身当心则为病,犹医书中风,中暑是也。又要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,受而藏之。〈注〉谓治职簿书之要也。又应也。《礼·月令》律中大簇。〈注〉中犹应也。又合也。《左传·定元年》季孙曰:子家子亟言於我,未尝不中吾志也。又《类篇》《正韵》□直衆[音zhòng]切。与仲通。《礼·月令》中吕,即仲吕,又读作得。《周礼·地官》师氏掌国中失之事。〈注〉故书中为得。陆德明云:中,杜音得。又《韵补》叶陟良切,音章。师古曰:古读中为章。《吴志·胡综传·黄龙大牙赋》四灵既布,黄龙处中。周制日月,是曰太常。又叶诸仍切,音征。《刘贡父·诗话》关中读中为□。《诗·大雅》泉之竭兮,不云自中。叶上频。《班固·高祖泗水亭□》天期乗[音chéng]祚受爵汉中。叶下秦。古东韵与庚阳通。俗读中酒之中为去声。中与之中为平声。◎按《魏志·徐邈传》:邈为尚书郞,时禁酒。邈私饮沈醉,赵达问以曹事,曰中圣人。时谓酒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。苏轼诗:公特未知其趣耳,臣今时复一中之。则中酒之中,亦可读平声。《通监》:周宣王成中与之名,注:当也。杜诗:今朝汉社稷,新数中与年。则中与之中亦可读去声。考证:(《班固·东都赋》宅中圆大。)谨照原书改张衡东京赋。(《周礼·春官·司刺》以刺宥三法,求民情,断民中。)谨照原文春官改秋官。以刺宥三法求民情,改以此三法者求民情。(《易·坤卦》黄裳元吉,美在中也。)谨照原文美在中也改文在中也。(《左传·定元年》季孙曰:子家亟言於我,未尝不中吾志也。)谨照原文子家下增子字。(《周礼·天官》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,受而藏之。)谨照原书天官改春官。
鸿鸿:《亥集中·鸟字部》《唐韵》户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胡公切,□音洪。《说文》鸿,鹄也。《玉篇》鸿,鴈也。诗传云:大曰鸿,小曰鴈。《陆玑疏》鸿羽毛光泽纯白,似鹤而大,长颈,肉美如鹰。又有小鸿如凫,色白,今人直谓之鸿。《易·渐卦》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。又旗名。《礼·曲礼》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《郑注》鸿取飞有行列也。又通作洪,大也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禹抑鸿水。《楚辞·天问》不任汨鸿,何以尙之。〈注〉鸿,大水也。又佣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梓人为笋簴,小首而长,抟身而鸿,若是者谓之鳞属,以为笋。〈注〉鸿,佣也。又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矢人桡之,以眡其鸿杀之称也。〈疏〉释云:鸿即上文强是也。杀,即上文弱是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一年》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。〈注〉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。又鸿沟。《史记·苏秦传》大王之地,南有鸿沟。〈注〉在荥阳。又虫名。蜚鸿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蜚鸿满野。〈注〉蠛蠓也。又姓。卫大夫鸿骝魋,见《左传》。鸿安丘,见《后汉书》。又人名。大鸿,尧臣名。梁鸿,汉人。又《广韵》《韵会》胡孔切《集韵》户孔切,□音汞。与澒同。《扬雄·羽猎赋》鸿絧緁猎。《师古注》鸿絧,直驰貌。又鸿蒙,元气也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以鸿蒙为景柱。〈注〉东方之野日所出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虎孔切,音嗊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胡贡切,音□。鸿洞,深远。一曰相连次貌。又《字汇》古送切,音贡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澒蒙鸿洞。〈注〉鸿,读如子赣之赣。又叶胡光切,音黄。《吕氏春秋》彭祖以寿,三代以昌。五帝以昭,神农以鸿。考证:(搏身而鸿。)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。(《广韵》《韵会》胡孔切,《集韵》户孔切,□音永。)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。(《扬雄·校猎赋》鸿絧緁猎。)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。(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以鸿蒙为景。〈注〉鸿蒙,东方日所出地。)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。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。
爪爪:《巳集中·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侧绞切,音抓。《说文》覆手曰爪。《诗·小雅》祈父子王之爪牙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梓人》凡攫閷援簭之类,必深其爪,出其目,作其鳞之而。《广韵》手足甲也。《集韵》本作□。或作蚤搔。◎按韵会云:说文爪本为抓爪之爪,非手足甲也。亦太迂泥,不可从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阻敎切,音笊。《集韵》覆手取物。一曰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