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鸿指爪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xuě hóng zhǐ zhǎo成语注音:ㄒㄩㄝˇ ㄏㄨㄥˊ ㄓㄧˇ ㄓㄠˇ
成语简拼:XHZ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雪鴻指爪
成语解释
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。同『雪泥鸿爪』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雪中鸿爪、雪泥鸿迹
成语造句
(1)打开本子,上面赫然是“雪鸿指爪”几个大字。
(2)辉辉写不出成语“雪鸿指爪”,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。
(3)三封中学的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雪鸿指爪”。
(4)小凯不会写成语“雪鸿指爪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暄曜叔叔给娜惠和雅洳讲了“雪鸿指爪”的历史故事。
成语出处
明·王世贞《与徐子与书》之十五:『雪鸿指爪,又未知竟落何地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雪雪:xuě 1、<名>雪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『大雨雪,深二尺五寸。』2、<动>揩拭。杜甫《丈八沟纳凉》:『佳宾雪藕丝。』[又] 洗刷。李白《独漉篇》:『国耻未雪,何由成名。』
鸿鸿:hóng 1、<名>大型雁类的泛称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』2、<名>书信。《西厢记》:『自别颜范,鸿稀鳞绝,悲怆不胜。』3、通『洪』。(1)<形>大。《陋室铭》:『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』(2)<名>洪水。《荀孑·成相》:『禹有功,抑下鸿。』(3)<形>强盛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:『五帝以昭,神农以鸿。』[鸿儒] 大儒,泛指学识广博的人。[鸿绪] 祖先的基业,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。[鸿洞] (1)虚空混沌的样子。(2)弥漫无边,连成一片。
指指:zhǐ 1、<名>手指。《卖炭翁》:『两鬃苍苍十指黑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指如削葱根,口如含朱丹。』2、<动>用手指点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旦日,卒中往往语,皆指目陈胜。』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『望西山,指异之。』3、<动>指给……看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『指王翳曰:「此项王也。」』4、<动>指责。《汉书·王嘉传》:『千夫所指,无病而死。』5、<动>直立;竖起。《鸿门宴》:『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』6、<名>通『旨』。意图;意旨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卜者知其意。』《屈原列传》:『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。』7、<副>通『直』。直接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。』[指点] (1)指出;指给人看。(2)指责。(3)评论;指导。[指意] 意旨;意向。
爪爪:zhǎo 1、<名>手指甲和脚指甲的总称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『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。』2、<名>鸟兽的脚趾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。』3、<动>抓;用指甲掐。《种树郭橐[音tuó]驼传》:『爪其肤,以验其生枯。』[爪牙] 禽兽的爪和牙。比喻武臣或重臣。亲信;党羽。
雪雪:《戌集中·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相绝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苏绝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凝雨。《元命包》阴凝为雪。《释名》雪,绥也。水下遇寒气而凝,绥绥然下也。《埤雅》雪六出而成华,言凡草木华五出,雪华独六出,阴之成数也。《诗·邶风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广韵》除也。《韵会》洗也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澡雪而精神。《战国策》得贤士与共国,以雪先王之耻,孤之愿也。又《广韵》拭也。《家语》以黍雪桃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又小雪、大雪,□节□名。见《后汉·律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后汉·明帝纪注》天山即祈连山。一名雪山。又阳春白雪,古曲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洪武中巡□雪霁。
鸿鸿:《亥集中·鸟字部》《唐韵》户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胡公切,□音洪。《说文》鸿,鹄也。《玉篇》鸿,鴈也。诗传云:大曰鸿,小曰鴈。《陆玑疏》鸿羽毛光泽纯白,似鹤而大,长颈,肉美如鹰。又有小鸿如凫,色白,今人直谓之鸿。《易·渐卦》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。又旗名。《礼·曲礼》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《郑注》鸿取飞有行列也。又通作洪,大也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禹抑鸿水。《楚辞·天问》不任汨鸿,何以尙之。〈注〉鸿,大水也。又佣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梓人为笋簴,小首而长,抟身而鸿,若是者谓之鳞属,以为笋。〈注〉鸿,佣也。又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矢人桡之,以眡其鸿杀之称也。〈疏〉释云:鸿即上文强是也。杀,即上文弱是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一年》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。〈注〉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。又鸿沟。《史记·苏秦传》大王之地,南有鸿沟。〈注〉在荥阳。又虫名。蜚鸿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蜚鸿满野。〈注〉蠛蠓也。又姓。卫大夫鸿骝魋,见《左传》。鸿安丘,见《后汉书》。又人名。大鸿,尧臣名。梁鸿,汉人。又《广韵》《韵会》胡孔切《集韵》户孔切,□音汞。与澒同。《扬雄·羽猎赋》鸿絧緁猎。《师古注》鸿絧,直驰貌。又鸿蒙,元气也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以鸿蒙为景柱。〈注〉东方之野日所出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虎孔切,音嗊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胡贡切,音□。鸿洞,深远。一曰相连次貌。又《字汇》古送切,音贡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澒蒙鸿洞。〈注〉鸿,读如子赣之赣。又叶胡光切,音黄。《吕氏春秋》彭祖以寿,三代以昌。五帝以昭,神农以鸿。考证:(搏身而鸿。)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。(《广韵》《韵会》胡孔切,《集韵》户孔切,□音永。)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。(《扬雄·校猎赋》鸿絧緁猎。)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。(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以鸿蒙为景。〈注〉鸿蒙,东方日所出地。)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。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。
指指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职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轸视切,□音旨。《说文》手指也。《易·说卦》艮为指。〈疏〉取其执止物也。《左传·宣四年》子公之食指动。〈疏〉一巨指,二食指,三将指,四无名指,五小指。又《定十四年》以戈击阖庐伤将指。〈注〉足,大指也。言其将领诸指。足之用力,大指居多。手之取物,中指为长。故足以大指为将,手以中指为将。又《广韵》斥也。《易·系辞》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〈疏〉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。又示也。《礼·玉藻》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。《前汉·萧何传》发踪指示兽处者,人也。〈注〉指示者,以手指示之。又《增韵》指麾也。《礼·曲礼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〈注〉指事使人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颐指如意。〈注〉但动颐指麾,则所欲皆如意。又直指,官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,衣绣衣,杖斧,分部,逐捕羣盗。又与旨恉通。意向也。《书·盘庚》王播告之修,不匿厥指。《前汉·孔光传》不希指苟合。〈注〉希望天子之旨意也。又归趣也。《孟子》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《前汉·河间献王传》文约指明。〈注〉指,谓义之所趋,若人以手指物也。又美也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不时宜,不敬交,不驩欣,虽指非礼也。《集韵》或从月作脂。考证:(《定十四年》阖庐伤将指。)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。
爪爪:《巳集中·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侧绞切,音抓。《说文》覆手曰爪。《诗·小雅》祈父子王之爪牙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梓人》凡攫閷援簭之类,必深其爪,出其目,作其鳞之而。《广韵》手足甲也。《集韵》本作□。或作蚤搔。◎按韵会云:说文爪本为抓爪之爪,非手足甲也。亦太迂泥,不可从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阻敎切,音笊。《集韵》覆手取物。一曰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