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ùn wǒ zhě jí,nì wǒ zhě shuāi成语简拼:SWZJNWZS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順我者吉,逆我者衰
成语解释
顺:顺从;吉:吉利;逆:违逆;衰:衰败。顺从我的就会吉利,违背我的就会衰亡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
近义词
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“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”几个大字。
(2)红红写不出成语“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”,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。
(3)立芳和国中的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”。
(4)烁淇大哥哥说了“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”的典故。
(5)小晨不会写成语“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20卷:『承玄步虚,上蹑玉机,衣斗履斗,流铃焕威,顺我者吉,逆我者衰,我行天真,万里廓开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顺顺:shùn 1、<动>顺着。《劝学》:『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。』2、<动>沿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。』3、<动>遵循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』4、<动>依顺;顺从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5、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』6、<形>和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7、<动>任随;放纵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纵之顺之,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』
我我:wǒ 1、<代>我;我们。2、<代>古代史家用来称本国或本朝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齐师伐我。』[我曹] 我辈;我们。[我生] (1)我的作为。(2)生我者,指母亲。
者者:zhě 1、<助>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『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』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』2、<代>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『个』、『件』、『种』等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此数者用兵之患也。』3、<代>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『这样的』、『这个』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王曰:「然,诚有百姓者。」』4、<助>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,表示停顿、判断,无实义。《师说》:『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』5、<助>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,提示原因或条件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』6、<助>用在疑问句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『呢』。《鸿门宴》:『客何为者?』7、<助>用在时间词后面,起语助作用,可不译。《鸿门宴》:『今者项庄舞剑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』8、<助>用某些比况、描写的词语后面,相当于『……的样子』。《黔之驴》:『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』《捕蛇者说》:『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』9、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。』
吉吉:jí 1、<形>吉利;吉祥。《荀子·天论》:『倍道而妄行,则天不能使之吉。』2、<形>善良;美好。《易·系辞下》:『吉人之辞寡。』3、<名>朔日,阴历每月初一。
逆逆:nì 1、<动>迎;迎接。《国语·晋语》:『吕甥逆君于泰。』[又] 迎敌;迎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将兵与操并力逆操。』2、<动>预先;预料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怀。』3、<动>不服从;违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。』4、<名>叛逆;骚乱者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』[逆计] (1)谋反。(2)预测。[逆鳞] 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,如被触摸,则必杀人。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『逆鳞』。[逆旅] 客舍;旅舍。[逆诈] 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。
衰衰:shuāi 1、<形>衰微;衰弱。《石壕吏》:『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』2、<形>衰老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,而臣衰,窃爱怜之。』3、<形>衰败;衰落。《陈情表》:『门衰祚薄,晚有儿息。』4、<形>衰亡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。』cuī 1、<动>减少。《回乡偶书》:『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未改鬓毛衰。』2、<名>古代丧服,用粗麻布制成披在胸前。《殽之战》:『子墨衰绖。』[衰红] 凋谢之花。
顺顺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巡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食闰切,盾去声。《说文》理也。从页从巛,会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〈笺〉有大德行,则天下顺从其政。《释名》顺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大射正执弓,以袂顺左右隈。〈疏〉以袂向下,於弓隈顺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顺山,顺水出焉。又《释名》凤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顺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目好谓之顺。〈注〉言流泽也。又《增韵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顺以动,故天地如之。〈疏〉圣人和顺而动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。《礼·乐记》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。又《增韵》不逆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者不逆有叙也。又《諡法》慈惠徧服曰顺。又《小尔雅》顺,退也。考证:(《逸雅》顺,循也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(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本不逆有叙也。)谨照原文顺本改顺者。
我我:《卯集中·戈字部》《唐韵》五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语可切,□俄上声。《说文》施身自谓也。《广韵》已称也。又称父母国曰我,亲之之词。《春秋·隐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贤人,着书名我子。又《说文》或说我,顷顿也。○按顷顿,义与俄同。然字书从无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韵补》叶与之切,音台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〈注〉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张衡·鲍德诔》业业学徒,童蒙求我。济济京河,实为西鲁。□,篆文我。
者者:《未集中·老字部》《广韵》章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止野切,□音赭。《说文》别事词也。从白□声。□,古文旅字。《韵会》今作者。《玉篇》语助也。《增韵》又即物之辞,如彼者,如此者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长也。又《增韵》又此也。凡称此个为者个是也。今俗多用这字,这乃鱼战切,迎也。又《韵补》叶掌与切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人迹所至,无不臣者。〈注〉索隐曰:者,协音渚。《楚辞·九歌》搴芳洲兮杜若,将以遗乎远者。时不可以骤得,聊逍遥兮容与。《韵会》者,古文渚字,故从旅声。后人以者添水作渚,以别者也之者,故者但为语助。又叶阻可切。《缪袭·挽歌》形容稍销歇,齿发行当堕。自古皆有然,谁能离此者。又叶之戈切。《韩愈·卢氏墓铭》命不侔身,兹其奈何。刻名墓石,以告观者。又《韵会》说文从白,当作者,今作者。◎按说文在白部,今从正字通倂入。者或从白□声。□,古文困字。
吉吉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居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激质切,□音拮。《说文》善也。《广韵》吉利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惠迪吉。又朔日曰吉。《诗·小雅》二月初吉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正月之吉。又州名。《韵会》汉豫章地,隋置吉州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冯翊尹吉甫之后。汉有汉中太守吉恪。又《集韵》极乙切,音佶。本作姞,姓也。又《集韵》谨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其吉切,音咭。亦姓也。《诗·小雅》彼君子女,谓之尹吉。〈笺〉吉读为姞。尹氏,姞氏,周室昏姻之旧姓也。○按《释文》吉,毛读如字。郑读为姞,其吉反,又其乙反,三音皆可读。又《唐韵正》叶音髻。《曹植·黄帝三鼎赞》鼎质之精,古之神器。黄帝是铸,以象太一。能轻能重,知凶识吉。一叶於二反。《徐勉·萱草赋》亦曰宜男,加名斯吉。华而不艳,雅而不质。随晦明而舒卷,与风霜而荣悴。质叶音致。考证:(按释文吉,毛读如字。郑读为姞,其吉反,又其一反,)谨照原文其一反改其乙反。
逆逆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宜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仡戟切,□凝入声。《增韵》迕也,拂也,不顺也。《释名》逆,遌也。不从其理,则逆遌不顺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从逆凶。〈注〉言悖善从恶也。又《太甲》有言逆于汝心。〈注〉人以言拂逆也。又《广韵》乱也。《礼·孔子燕居》勇而不中礼,谓之逆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大逆不道。又《说文》迎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中春》龡豳诗以逆暑。《书·吕□》尔尚敬逆天命。《春秋·桓八年》祭公来,遂逆王后于纪。又《玉篇》度也,谓先事预度之也。《论语》不逆诈。《易·说卦》知来者逆,是故易逆数也。又奏事上书曰逆。《周礼·天官》宰夫掌叙羣吏之治,以待诸臣之复,万民之逆。《夏官·太仆》掌诸侯之复逆。〈注〉复,谓奏事。逆,谓自下而上曰逆。又受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衆[音zhòng]介皆逆命不辞。〈注〉逆犹受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司书》以逆羣吏之徵令。〈注〉逆受而钩考之。又河名。《书·禹贡》同为逆河,入于海。〈注〉言九河合为一,大河逆之而入海也。又曲逆,地名。《史记·□平传》封平为曲逆侯。又叶宜脚切,音虐。《诗·鲁颂》孔淑不逆,淮夷卒获。获叶音霍。
衰衰:《申集下·衣字部》《唐韵》所危切《集韵》双隹切,□音□。小也,减也,杀也。《类篇》浸微也。《韵会》弱也,耗也。又《集韵》初危切,音夂。《玉篇》等衰也。《齐语》相地而衰征,则民不移。又《集韵》仓回切,音崔。《类篇》同縗[音cuī],丧服也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斩衰括发以麻,齐衰恶筓以终丧。又邑名。《晋语》公子济河,召令狐臼,衰、桑、泉皆降。〈注〉三者皆晋邑。又《集韵》蓑本字。《说文》草雨衣。秦谓之萆。《诗·小雅》何衰何笠。《石经》作蓑。又《韵补》所类切,音帨。《东方朔·七谏》驽骏亲而不分兮,服疲牛而骖[音cān]骥。年滔滔而日远兮,寿冉冉而愈衰。《说文》作□。《类篇》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