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ùn zhī zhě chéng,nì zhī zhě bài成语简拼:SZZCNZZB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順之者成,逆之者敗
成语解释
顺:顺从;成:成功;逆:违逆;败:失败。顺从他的就能成功,违逆他的必会失败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”几个大字。
(2)朵儿写不出成语“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”的拼音。
(3)娟娟不会写成语“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乌当中学的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”。
(5)正崴哥哥给蓓屿和筱陌讲了“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”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宋·朱熹《寄陈同甫书》:『然区区鄙意,常窃以为画古今只是一体,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,固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顺顺:shùn 1、<动>顺着。《劝学》:『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。』2、<动>沿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。』3、<动>遵循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』4、<动>依顺;顺从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5、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』6、<形>和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7、<动>任随;放纵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纵之顺之,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』
之之:zhī 1、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『吾欲之南海。』2、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『这个』、『这』、『这种』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』3、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他』、『它』、『它们』、『他们』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。』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『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』4、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君将哀而生之乎?』5、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你』、『您』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『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之。』6、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『的』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』7、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。』8、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。』9、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『得』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』10、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『句读之不知。』11、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12、<助>用在『前』、『后』、『内』、『外』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数十年之后,甲兵顿弊。』
者者:zhě 1、<助>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『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』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』2、<代>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『个』、『件』、『种』等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此数者用兵之患也。』3、<代>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『这样的』、『这个』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王曰:「然,诚有百姓者。」』4、<助>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,表示停顿、判断,无实义。《师说》:『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』5、<助>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,提示原因或条件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』6、<助>用在疑问句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『呢』。《鸿门宴》:『客何为者?』7、<助>用在时间词后面,起语助作用,可不译。《鸿门宴》:『今者项庄舞剑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』8、<助>用某些比况、描写的词语后面,相当于『……的样子』。《黔之驴》:『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』《捕蛇者说》:『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』9、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。』
成成:chéng 1、<动>完成;实现。《公输》:『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,成,将以攻宋。』《论语·十则》:『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』2、<动>形成;成为。《劝学》:『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。』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』3、<动>成功;成就。《史记·孙膑列传》:『遂成竖子之名!』4、<动>长成;成熟。《采草药》:『用实者成实时采。』《芙蕖》:『迨至菡萏成花,娇姿欲滴。』5、<名>成人;成年。李密《陈情表》:『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』6、<动>讲和;和解。《国语·勾践栖会稽》:『夫差与之(越国)成而去之。』7、<形>定;必定。《国语·吴语》:『胜未可成也。』8、<形>已有的;现成的。《察今》:『帮释先王之成法,而法其所以为法。』[成案] 已办好的公文案卷。[成规] 1.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。2.既定的规划。[成礼] 1.使礼完备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『酒以成,不继以淫,义也。』2.行礼完毕。《史记·司马穰苴传》:『景公与诸大夫郊迎,劳师成,然后反归寝。』3.完婚。《南齐书·公孙僧远传》:『兄妹未婚嫁,乃自卖为之成。』[成命] 1.已定的天命。《尚书·召诰》:『王劂有成,治民今休。』2.既定的策略。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『郑人劝战,弗敢从也;楚人求成,弗能好也。师无成,多备何为?』3.已发出的命令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『昔解杨执楚,有陨无贰,齐路中大夫以死成,方之整、像,所不能加。』4.命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『黄帝能成百物,以明民共财。』[成器] 1.制成的器物。2.美好的器物。后比喻有作为的人。[成人] 1.德才兼备,完美无缺的人。《管子·枢言》:『既智且仁,是谓成。』2.成年,也指成年人。[成人之美] 帮助别人成全好事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『君子成,不成人之恶。』[成事] 1.事已完成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『作先君宫,告成而还。』2.办成事情,成就事业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『公等录录,所谓因人成者也。』3.已成之事,已经之事。《论语·八佾》:『成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』
逆逆:nì 1、<动>迎;迎接。《国语·晋语》:『吕甥逆君于泰。』[又] 迎敌;迎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将兵与操并力逆操。』2、<动>预先;预料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怀。』3、<动>不服从;违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。』4、<名>叛逆;骚乱者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』[逆计] (1)谋反。(2)预测。[逆鳞] 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,如被触摸,则必杀人。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『逆鳞』。[逆旅] 客舍;旅舍。[逆诈] 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。
败败:bài 1、<动>毁坏;颓坏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『涉河,侯车败。』[又] <形>毁坏的。《促织》:『于败丛草处,探石发穴。』2、<形>腐败,凋残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也哉?』《芙蕖》:『只有霜中败叶,零落难堪。』3、<动>毁弃;背弃。《过秦论》:『于是从散约败,争割地而赂秦。』4、<动>失败,指打败仗,亦指事情不成功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师轻而无礼,必败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失败。《殽之战》:『败秦师于殽。』[败北] 溃败。北,回头跑,溃散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『曹沫为鲁将,与齐战,三败。』
顺顺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巡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食闰切,盾去声。《说文》理也。从页从巛,会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〈笺〉有大德行,则天下顺从其政。《释名》顺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大射正执弓,以袂顺左右隈。〈疏〉以袂向下,於弓隈顺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顺山,顺水出焉。又《释名》凤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顺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目好谓之顺。〈注〉言流泽也。又《增韵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顺以动,故天地如之。〈疏〉圣人和顺而动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。《礼·乐记》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。又《增韵》不逆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者不逆有叙也。又《諡法》慈惠徧服曰顺。又《小尔雅》顺,退也。考证:(《逸雅》顺,循也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(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本不逆有叙也。)谨照原文顺本改顺者。
之之:《子集上·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,□音枝。《说文》出也,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适也,往也。《礼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□气,则无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礼·大学》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〈注〉之,适也。《朱传》犹於也。又语助辞。《书·金縢》礼亦宜之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诗·周南》之子于归。〈注〉之子,是子也。又变也。《易传》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《孙奕示儿编》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又至也。《诗·鄘风》之死矢靡他。又遗也。《扬子·法言》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〈注〉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郝敬读书通》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《诗·唐风》舍旃舍旃。又《魏风》上慎旃哉。□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又《韵补》叶职流切,音周。《楚辞·九章》吕望屠於朝歌兮,甯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缪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《周伯琦曰》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鸢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既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别之,乃有芝字吁字鸢字。考证:(《礼·文王世子》冬亦如之。)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。
者者:《未集中·老字部》《广韵》章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止野切,□音赭。《说文》别事词也。从白□声。□,古文旅字。《韵会》今作者。《玉篇》语助也。《增韵》又即物之辞,如彼者,如此者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长也。又《增韵》又此也。凡称此个为者个是也。今俗多用这字,这乃鱼战切,迎也。又《韵补》叶掌与切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人迹所至,无不臣者。〈注〉索隐曰:者,协音渚。《楚辞·九歌》搴芳洲兮杜若,将以遗乎远者。时不可以骤得,聊逍遥兮容与。《韵会》者,古文渚字,故从旅声。后人以者添水作渚,以别者也之者,故者但为语助。又叶阻可切。《缪袭·挽歌》形容稍销歇,齿发行当堕。自古皆有然,谁能离此者。又叶之戈切。《韩愈·卢氏墓铭》命不侔身,兹其奈何。刻名墓石,以告观者。又《韵会》说文从白,当作者,今作者。◎按说文在白部,今从正字通倂入。者或从白□声。□,古文困字。
成成:《卯集中·戈字部》《唐韵》是征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时征切,□音城。《说文》就也。《广韵》毕也。凡功卒业就谓之成。又平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调人》凡过而杀伤人者,以民成之。〈疏〉成,平也。非故心杀伤人,故共乡里和解之也。《诗·大雅》虞芮质厥成。又《左传·隐六年》郑人来输平。《公羊传》输平犹堕成也。《文七年》惠伯成之。又终也。凡乐一终为一成。《书·益稷》箫韶九成。《仪礼·燕礼》笙入三成。〈注〉三成谓三终也。又善也。《礼·檀弓》竹不成用。〈注〉成,犹善也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八灋五曰官成。注官成,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又《秋官·士师》掌士之八成。〈注〉八成者,行事有八篇,若今时决事比也。《释文》凡言成者,皆旧有成事品式。又必也。《吴语》胜未可成。〈注〉犹必也。又倂也。《仪礼·既夕》俎二以成。〈注〉成,犹倂也。又《礼·王制》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。〈注〉计要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司会》以参互考日成,以月要考月成,以岁会考岁成。又《司马法》通十为成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方十里为成。《左传·哀元年》有田一成。又重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丘一成为敦丘。〈注〉成,犹重也。周礼曰:为坛三成。〈疏〉言丘上更有一丘,相重累者。又《释名》成,盛也。又《諡法》安民立政曰成。又州名。古西戎白马氏国,西魏置成州,唐同谷郡。又姓。周武王子成伯之后。又盆成,阳成,皆复姓。又《集韵》辰陵切,音承。本作郕。或省作成。地名。又《韵补》叶□羊切,音常。《范蠡曰》得时不成,反受其殃。又《史记·龟筴传》螟螽岁生,五谷不成。叶上祥。考证:(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职有官成。〈注〉官成者,谓官府之有成事品式也。)谨照原文改为八灋五曰官成。注官成,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
逆逆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宜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仡戟切,□凝入声。《增韵》迕也,拂也,不顺也。《释名》逆,遌也。不从其理,则逆遌不顺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从逆凶。〈注〉言悖善从恶也。又《太甲》有言逆于汝心。〈注〉人以言拂逆也。又《广韵》乱也。《礼·孔子燕居》勇而不中礼,谓之逆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大逆不道。又《说文》迎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中春》龡豳诗以逆暑。《书·吕□》尔尚敬逆天命。《春秋·桓八年》祭公来,遂逆王后于纪。又《玉篇》度也,谓先事预度之也。《论语》不逆诈。《易·说卦》知来者逆,是故易逆数也。又奏事上书曰逆。《周礼·天官》宰夫掌叙羣吏之治,以待诸臣之复,万民之逆。《夏官·太仆》掌诸侯之复逆。〈注〉复,谓奏事。逆,谓自下而上曰逆。又受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衆[音zhòng]介皆逆命不辞。〈注〉逆犹受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司书》以逆羣吏之徵令。〈注〉逆受而钩考之。又河名。《书·禹贡》同为逆河,入于海。〈注〉言九河合为一,大河逆之而入海也。又曲逆,地名。《史记·□平传》封平为曲逆侯。又叶宜脚切,音虐。《诗·鲁颂》孔淑不逆,淮夷卒获。获叶音霍。
败败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(古文)贁贝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簿迈切,音浿。《说文》毁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覆也。《释名》溃也。又坏也。《玉篇》破也。《增韵》损也。又颓也。《易·需卦》敬慎不败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反道败德。又《左传·文十年司败注》□楚名司□为司败。《论语》□司败问,昭公知礼乎。又《尔雅·释器》肉谓之败。〈注〉臭坏。《论语》鱼馁而肉败。又《广韵》补迈切《集韵》北迈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布怪切,□音拜。破他曰败。《增韵》凡物不自败而败之,则北迈切。物自毁坏,则薄迈切。《诗·召南》勿翦勿败。《音义》败,必迈反。又《左传·庄十一年》凡师敌未□曰败,大崩曰败绩。《颜氏家训》江南学士读左传,口相传述,自为凡例。军自败曰败,打破人军曰败,读补败反,诸记传未见补败反。徐仙民读左氏,唯一处有此音。又不言自败败人之别,此为穿凿耳。又《韵补》叶蒲昧切。《荀子·赋篇》功立而身废,事成而家败。弃其耆老,收其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