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uàng zhōng fá gǔ
成语简拼:ZZFG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撞鐘伐鼓
成语解释
指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撞钟击鼓
成语接龙
撞钟伐鼓→鼓角齐鸣→鸣珂锵玉→玉毁椟中→中馈犹虚→虚船触舟→舟中敌国→国富民安→安常处顺→顺从其美
成语示例
(1)羽林军后,尽是左右金枪班。殿上撞钟伐鼓。▲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七十一回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撞钟伐鼓”几个大字。
(2)建建写不出成语“撞钟伐鼓”,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。
(3)小兰不会写成语“撞钟伐鼓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旭杨叔叔给素艳和璎疆介绍了“撞钟伐鼓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阳城乡田屯初中的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撞钟伐鼓”。
(6)羽林军后,尽是左右金枪班。殿上撞钟伐鼓。见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七十一回。
(7)撞钟伐鼓,云起雪飞。见唐玄宗《春中兴庆宫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山主可细参之。见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十三回。
(8)须臾间,只听得殿上撞钟伐鼓,奏动起一派仙乐,殿头官引车驾启行,张叔夜在车驾前面旁阶趋行,众扈从护着龙辇徐徐的出了宫门。
成语出处
《墨子·非乐上》:『撞巨钟,击鸣鼓。』《荀子·富国》:『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大而富,使而功,撞钟击鼓而和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撞撞:zhuàng 1、<动>敲;击。《鸿门宴》:『亚父受玉,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。』2、<动>冲撞;碰撞。《鸿门宴》:『樊哙侧其盾以撞,卫士仆地。』3、<动>迎面遇到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『休要撞着我,只叫他骨肉为泥。』[撞席] 指别人设宴,不请自到。
钟钟:zhōng 1、<名>乐器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今以钟罄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。』2、<名>佛寺悬挂的钟。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》:『村墟夜春,复与疏钟相见。』3、<名>古代的容器,一种圆形的壶。《孔丛子·儒服》:『文王饮酒千钟。』4、<量>六斛四斗为一种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。』5、<动>聚集。《与妻书》:『钟情如我辈者,能忍之乎?』[钟爱] 极其疼爱。[钟情] 感情专一。
伐伐:fá 1、<动>砍伐。《伐檀》:『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』2、<动>敲打。高适《燕歌行》:『摐金伐鼓下榆关。』3、<动>讨伐;攻打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』4、<动>攻破;破坏。《谋攻》:『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。』5、<名>功劳;功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北救赵而西却秦,此五霸之伐也。』6、<动>夸耀,自夸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每一令出,平伐其功。』[伐冰之家] 指贵族豪门之家。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时才能用冰,伐冰即凿痧窖取冰。[伐柯人] 媒人。[伐性之斧] 砍伐生命的利斧,比喻损害身心的事情。白居易《寄卢少卿》:『艳声与丽色,真为伐。』
鼓鼓:gǔ 1、<名>鼓,一种打击乐器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百姓闻王钟鼓之音,管籥之音。』2、<名>鼓乐声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噌吰如钟鼓不绝。』3、<名>战鼓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瑜等率轻锐继其后,雷鼓大进。』4、<动>击鼓进军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』5、<动>弹奏、敲击(乐器)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何以能鼓乐也?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与赵王会饮,令赵王鼓瑟。』6、<动>挥动;振动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臣乃市井鼓刀之屠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。』7、<动>隆起;凸出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。』8、<量>古代夜间计时单位『更』的代称,一鼓即一更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『四鼓,愬至城下,无一人知者。』
撞撞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宅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传江切,□音幢。《说文》丮捣也。《广韵》突也。又击也。《礼·学记》善待问者如撞钟。《战国策》迫则杖戟相撞。〈注〉手捣也。《前汉·樊哙传》持盾直撞入立帐下。〈注〉谓以盾撞击人。《韩愈诗》文章自娱戏,金石日击撞。又《唐韵》直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丈降切,□幢去声。义同。《魏志·杜袭传》万石之钟,不以莛撞起音。
钟钟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职容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诸容切,□音钟。《说文》酒器也。《孔丛子·儒服篇》尧舜千钟,孔子百觚。《正字通》壷属。汉大官铜钟,即壷也。俗谓酒巵。《晋书·崔洪传》洪性俭,屛远珠玉,汝南王亮以琉璃钟行酒,洪不执。又《玉篇》聚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一年》天子省风以作乐,器以钟之。〈注〉钟,聚也。以器聚音。又《二十八年》天钟美於是。《晋书·王戎传》然则情之所钟,正在我辈。又《正字通》天所赋予亦曰钟。《曹植诗》经危履险阻,未知命所钟。《鲍照诗》去来今何道,未知生所钟。又《广韵》当也。又重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钟氏染羽。〈注〉钟,重也。染色欲其深重,羽以饰王后之车及旌旗也。又量名。《左传·襄二十九年》饩国人粟,户一钟。〈注〉六斛四斗曰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谷籴千钟。又《小尔雅》二缶谓之钟。〈注〉八斛也。又《淮南子·要略篇》一朝用三千钟赣。〈注〉钟,十斛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成十四年》会吴于钟离。〈注〉钟离,楚邑淮南县。《左传·昭六年》吴人败其师于房钟。〈注〉房钟,吴地。《史记·王子侯者年表》千钟侯刘摇。又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江夏郡钟武县。又国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七年》吴公子烛庸奔钟吾。〈注〉钟吾,小国。又官名。《前汉·百官公卿表》水衡都尉属官,有钟官令丞。〈注〉钟官,主铸钱官也。《后汉·隗嚣传》坐挟铜炭,没入钟官。又姓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钟建负季芉。〈注〉钟建,楚大夫。又钟离,复姓。《五音集韵》世本云:与秦同祖,其后因封为姓。又琴名。《前汉·王褒传》虽伯牙操递钟。〈注〉臣瓒曰:楚辞九思云:奏伯牙之号钟。号钟,琴名也。马融长笛赋曰:号钟高调。伯牙以善鼓琴,不闻说能击钟也。晋灼曰:递音递送之递,二十四钟,各有节奏,击之不常,故曰递。师古曰:琴名是也。字既作递,则与楚辞不同,不得即读为号,当依晋音耳。又龙钟。竹名。产罗浮山。《韩愈诗》东野不得官,白首夸龙钟。《丹铅录》龙钟,似竹摇曳不自持也。《杜弼·为侯景檄梁文》龙钟稚子。《苏氏演义》龙钟,谓不翘举,如□鬖拉搭之类。《荀子·议兵篇》陇种而退。〈注〉遗失貌如陇之种物。《正字通》龙钟即陇种二字声之转。或又作儱偅。《卢仝诗》作躘蹱。又垂泪貌。《琴操·退怨歌》空山欷歔涕龙钟。又与钟通。《正字通》说文钟,酒器。从金重声,职容切。钟,乐器,秋分之音,物穜成,童声,职茸切。分为二,泥。汉志黄钟,周礼作钟。诗钟鼓亦作钟。古二字通用。又《集韵》朱用切,音种。《字林》酒器也。一曰乐器。又《韵补》叶诸良切,音章。《蜀昭烈帝赞》皇帝遗植,爰兹八方。别自中山,灵精是钟。
伐伐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□房越切,音罚。征伐。《诗·小雅》薄伐玁狁。《周礼·夏官》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。《左传·庄二十九年》凡师有钟鼓曰伐,无曰侵。又《小尔雅》伐,美也。又伐阅,与阀阅同。《史记·功臣侯表》古者人臣功有五等,明其功曰伐,积日曰阅。《左传·庄二十八年》且旌君伐。〈注〉伐,功也。又自称其功曰伐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不自伐,故有功。又斫木也。《诗·周南》伐其条枚。又考击钟鼓也。《礼·郊特牲》孔子曰:二日伐鼓何居。又攻杀击刺也。《书·牧誓》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,乃止齐焉。〈注〉少不下四五,多不过六七而齐,所以戒其贪杀也。又兵器。《诗·秦风》蒙伐有苑。〈注〉蒙,亲文。伐,干也。亦作瞂。又星名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熊旗六斿。以象伐也。〈注〉熊虎为旗,师都之所建,伐属白虎宿,与参连体而六星。又与垡同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一耦之伐。〈疏〉畎上高土谓之伐。又叶许竭切,音歇。《诗·商颂》韦顾既伐。叶上截下桀。又叶扶废切,音吠。《徐干·西征赋》奉明辟之渥德,与游轸而西伐。过京邑以释驾,观帝居之旧制。伐字从人从戈,戍字亦从人从戈。《留青日札》人坐卧则为戍守,人立行则为征伐。考证:(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一耦之伐。〈疏〉亩上高土谓之伐。)谨照原文亩上改畎上。
鼓鼓:《亥集下·鼓字部》《唐韵》工户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果五切《正韵》公土切,□音古。革音之器。伊耆氏造鼓。《说文》鼓,郭也。春分之音,万物郭皮甲而出,故谓之鼓。《徐锴曰》郭者,覆冒之意。《玉篇》瓦为椌,革为面,可以击也。乐书,鼓所以检乐,为羣音长。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掌敎六鼓。〈注〉六鼓:靁鼓八面,灵鼓六面,路鼓四面,鼖鼓,皋鼓,晋鼓,皆两面。又夏后氏足鼓,置鼓於趺上,谓之节鼓。殷楹鼓,以柱贯中,上出而树之也。周县鼓,植簨虡而县之也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河鼓谓之牵牛。《郭注》荆楚人呼牵牛为担鼓。担者,荷也。又《前汉·五行志》天水冀南山大石鸣,曰石鼓,鸣则有兵。又国名。春秋鼓国,白狄别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三年》晋袭鼓,灭之。《后汉·郡国志》钜鹿下曲阳有鼓聚,故翟鼓子国。又量名。《礼·曲礼》献米者操量鼓。《广雅》斛谓之鼓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瓜桃枣李,一本数以盆鼓。〈注〉鼓,量也。谓数度以盆量也。又《后汉·东夷传》扶余国,正月,国中连日大会饮乐,名曰迎鼓。《集韵》俗作皷,非是。考证:(乐器,鼓所以检乐,为羣音长。)谨按玉篇无此文,语见韵会引乐书。谨改乐器为乐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