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ǎn chán dù bǎo
成语注音:ㄧㄢˇ ㄔㄢˊ ㄉㄨˋ ㄅㄠˇ
成语简拼:YCDB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眼饞肚飽
成语英文:have eyes bigger than the belly
成语解释
形容人贪得无厌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贪得无厌
近义词
贪得无厌
成语接龙
1、眼馋肚饱→饱谙世故→故步自封→封官许原→原始要终→终成泡影→影只形单→单文孤证→证据确凿→凿坏以遁→遁俗无闷→闷闷不乐→乐昌破镜→镜分鸾凤→凤仪兽舞→舞榭歌台→台阁生风→风驰电击→击中要害→害人不浅→浅斟低唱→唱筹量沙→沙鸥翔集→集矢之的→的一确二
2、眼馋肚饱→饱经风雨→雨约云期→期期艾艾→艾发衰容→容光焕发→发扬踔厉→厉世磨钝→钝学累功→功败垂成→成己成物→物以羣分→分烟析生→生死骨肉→肉飞眉舞→舞衫歌扇→扇枕温席→席不暇暖→暖衣饱食→食前方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虚中馈→馈贫之粮→粮多草广→广庭大众
3、眼馋肚饱→饱经世变→变化如神→神摇目夺→夺胎换骨→骨软筋麻→麻痺不仁→仁义道德→德言工容→容光焕发→发奋图强→强加于人→人生朝露→露面抛头→头晕目眩→眩视惑听→听天安命→命蹇时乖→乖僻邪谬→谬采虚声→声入心通→通宵达旦→旦种暮成→成败兴废→废然而返
4、眼馋肚饱→饱经忧患→患难与共→共挽鹿车→车笠之盟→盟山誓海→海沸山摇→摇尾涂中→中流一壶→壶中日月→月夕花晨→晨光熹微→微服私行→行间字里→里勾外连→连枝同气→气逾霄汉→汉官威仪→仪表不凡→凡桃俗李→李郭同船→船坚炮利→利绾名牵→牵牛下井→井臼亲操
5、眼馋肚饱→饱练世故→故甚其词→词穷理尽→尽多尽少→少不更事→事过境迁→迁于乔木→木本水源→源清流洁→洁清自矢→矢志不移→移山回海→海水群飞→飞云掣电→电光朝露→露才扬己→己溺己饥→饥渴交攻→攻苦食淡→淡而不厌→厌难折冲→冲冠怒发→发人深思→思贤如渴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“眼馋肚饱”几个大字。
(2)柴村中学的马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眼馋肚饱”。
(3)佳佳不会写成语“眼馋肚饱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瑞瑞写不出成语“眼馋肚饱”,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。
(5)艳东叔叔给爰婷和锌洁讲了“眼馋肚饱”的历史故事。
(6)往苏杭走一趟回来,也该见点世面了,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。
成语出处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『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,也该见点世面了,还是这幺眼馋肚饱的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眼馋眼馋:[yǎnchán] 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。
眼眼:yǎn 1、<名>眼珠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』《晋书·阮籍传》:『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。』[引] 眼睛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『眼前万里江山。』2、<名>孔洞;窟窿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『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。』3、<量>用于井、泉水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』
肚肚:一、dù(肚儿)肚子。二、dǔ(肚儿)肚子:羊肚儿;拌肚丝儿。
饱饱:bǎo(1)满足了食量(跟『饿』相对)。如:我饱了,一点也吃不下了。(2)饱满:谷粒儿很饱。(3)足足地;充分:饱经风霜。(4)满足:一饱眼福。
眼眼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限切,□颜上声。《说文》目也。《灵枢经·大惑论》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,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童子,筋之精为黑眼,气之精为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衇法于阳。《释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说卦》巽其於人也,为多白眼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籍能为青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仙书云:眼方者寿千岁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时而方。又马有夜眼。《本草纲目》马夜眼在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状》南方之果,珍异者有龙眼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白眼,香黄熟之别名。又彪眼泉,地名。见《北史·常景传》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恳切,垠上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望其毂欲其眼也。〈注〉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郑康成读。又叶五建切,言去声。《谢灵运·斤竹□诗》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又叶伊甸切,音宴。《苏辙·雪诗》终胜溪嶂长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
馋馋:《戌集下·食字部》《广韵》士咸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锄咸切《正韵》鉏咸切,□音谗。《广韵》不廉。《集韵》饕也。又《韵会》通作嚵。《韩愈·月蚀诗》虽食八九无嚵名。
肚肚:《未集下·肉字部》《广韵》当古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董五切,□音赌。《广韵》腹肚。《集韵》胃也。《正字通》俗呼曰肚。《博雅》□谓之肚。又《广韵》《正韵》□徒古切,音杜。义同。又《正韵》独故切,音覩。《正字通》方音读曰睹。《韩愈诗》肠肚镇煎煼。〈注〉音覩。
饱饱:《戌集下·食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博巧切,包上声。《说文》厌也。《玉篇》饱满也。《广韵》食多也。《易·渐卦》饮食衎衎,不素饱也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尝馔善,则世子亦能食。尝馔寡,世子亦不能饱。又《陆机·豪士赋》心翫居常之安,耳饱从谀之说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添差通判临江军事饱安盈。又《五音集韵》许既切,音欷。饫也。又古通有韵。《诗·小雅》牂羊坟首,三星在罶。人可以食,鲜可以饱。又叶彼五切,音补。《吴子·治兵篇》适其水草,节其饥饱。冬则温廐,夏则凉庑。考证:(《礼·文王世子》尝馔善,则世子亦能食。尝馔寡,则世子亦不能饱。)谨照原文尝馔寡下省则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