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ú dàng shī fǎn
成语注音:ㄓㄨˊ ㄉㄤˋ ㄕㄧ ㄈㄢˇ
成语简拼:ZDSF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逐宕失返
成语解释
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。指随逐时俗,而不知返归根本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逐流忘返
成语接龙
1、逐宕失返→返哺之恩→恩威并用→用智铺谋→谋臣武将→将胸比肚→肚里蛔虫→虫臂拒辙→辙乱旗靡→靡然乡风→风花雪月→月异日新→新愁旧恨→恨相见晚→晚节不终→终南捷径→径行直遂→遂心应手→手不应心→心殒胆落→落英缤纷
2、逐宕失返→返来复去→去邪归正→正言厉色→色飞眉舞→舞文弄法→法出多门→门到户说→说长说短→短兵接战→战战兢兢→兢兢战战→战无不克→克俭克勤→勤学苦练→练达老成→成名成家→家成业就→就汤下面→面引廷争→争权夺利
3、逐宕失返→返璞归真→真枪实弹→弹斤估两→两瞽相扶→扶弱抑强→强干弱枝→枝附叶连→连昏达曙→曙后星孤
成语造句
(1)奔奔写不出成语“逐宕失返”的拼音。
(2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逐宕失返”几个大字。
(3)黄果树中学的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逐宕失返”。
(4)曦之叔叔给传荣和诗铃讲述了“逐宕失返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小航不会写成语“逐宕失返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张尔田《〈词莂〉序》:『虽絜瓶庸受,逐宕失返,若夫越世扶衰,有足征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逐逐:zhú 1、<动>追赶;追击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遂逐齐师。』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吴之战方痛心焉,于是乘其厉声以呵,则噪而相逐。』2、<动>跟随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『逐水草移徙。』《芙蕖》:『纳凉而凉逐之生。』3、<动>追求。《原君》:『其逐利之情,不觉溢之于辞矣。』4、<动>竟争。《五蠹》:『上古竞于道德,中世逐于智谋,当今争气力。』5、<动>驱逐。《项羽本纪赞》:『放逐义帝而自立。』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维扬帅下逐客之令。』[逐队] 随众而行。[逐客] (1)被驱逐的人。(2)被朝廷贬谪的人。[逐鹿] 争夺天下。
宕宕:[dàng] (1)穿过;通过。邗子寻犬,宕入仙穴。――《列仙传》。(2)引申为流荡;游荡。回过曰宕。――《通俗文》;长狄兄弟三人佚宕中国。――《谷梁传·文公十一年》;借问叹者谁,言是宕子妻。――曹植《怨歌行》。又如:宕子(荡子。到处流浪的人);宕宕(无定止的样子);宕落(流动而富于变化)(3)放纵,不受约束。性豪宕,不拘细行。――《金史·姬汝作传》。又如:宕往(豪爽不羁);宕迈(放逸豪爽)(4)耷拉着;悬挂。如:宽皮宕肉。(5)拖延。如:不许宕过年;宕挨,宕延(拖延);宕账(悬欠未还的账)。
失失:shī 1、<动>丧失;失去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『尚后竟失边和。』2、<动>迷失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至阴陵,迷失道。』3、<动>错过;耽误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』4、<名>过错;过失。《柳毅传》:『帝知其冤而宥其失。』5、<动>忍不住;禁不住。杜甫《远游》:『似闻胡骑走,失喜问京华。』
返返:fǎn 1、<动>返回;回来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。』2、<动>更换。《吕氏春秋·慎人》: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,子路抗然执干而舞。』
逐逐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直六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仲六切,□音轴。《说文》追也。《左传·隐九年》祝□逐之。又《隐十一年》子都拔戟以逐之。又《广韵》驱也。《正韵》斥也,放也。《史记·李斯传》非秦者去,为客者逐。又《管仲传》三仕三见逐。又《玉篇》竞也。《左传·昭元年》自无令王诸侯逐进。《后汉·赵壹传》捷慑逐物,日富月昌。又《正韵》逐逐,笃实也。又驰貌。《易·颐卦》其欲逐逐。又日逐,地名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迎日逐,破车师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亭正切,音迪。〈易〉其欲逐逐。《苏林》音迪。又《字汇补》同门切。与豚同。《山海经》苦山有兽焉,名曰山膏,其状如逐。又《集韵》直佑切,音胄。奔也。《山海经》夸父与日逐。考证:(《左传·昭元年》自无令诸侯逐进。)谨照原文令下增王字。
宕宕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广韵》徒浪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大浪切,□音荡。《说文》过也。一曰洞屋,从宀砀省声。《谷梁传·文十一年》长翟兄弟三人佚宕中国。又州名。秦汉诸羌地,后魏内附,周置宕州,陕西化外,汝南项有宕乡。又《集韵》采石工谓之宕户。又《正字通》与荡通。考证:(《谷梁传·文十一年》长翟弟兄三人佚宕中国。)谨照原文弟兄改兄弟。
失失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式质切,音室。得之反。《说文》纵也。一曰错也,过也,遗也。《书·泰誓》时哉弗可失。《杜甫诗》虽乏谏诤资,恐君有遗失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弋质切。与□同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自失而走。《荀子·哀公篇》其马将失。《六书本义》与佚轶通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式吏切《正韵》式至切,□音试。《应桢华·林园集诗》示武恐荒,过亦为失。凡厥羣后,无懈于位。
返返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广韵》甫远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府远切,□音反。《说文》还也。《玉篇》复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返之于天。〈注〉谓还归之也。又《伍被传》往者不返。〈注〉言不复来也。又叶补脔切,音扁。《秦嘉诗》遣车迎子还,空去复空返。忧来如循环,匪席不可卷。又叶孚绚切,翻去声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重闺幽闼,转相逾延。望□窱以径庭,眇不知其所返。延读去声。《韵会》通作反。考证:(《秦嘉传》遣车迎子还,空去复空返。)谨按此系秦嘉诗,传改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