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ū fēn háo xī
成语注音:ㄓㄨ ㄈㄣ ㄏㄠˊ ㄒㄧ
成语简拼:ZFHX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銖分毫析
成语解释
指细微地分析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
成语接龙
1、铢分毫析→析肝吐胆→胆战心摇→摇嘴掉舌→舌挢不下→下车作威→威刑肃物→物稀为贵→贵极人臣→臣心如水→水漫金山→山止川行→行住坐卧→卧榻之侧→侧目而视→视为知己→己溺己饥→饥冻交切→切齿拊心→心浮气粗→粗心浮气→气宇不凡→凡夫肉眼→眼中拔钉→钉嘴铁舌
2、铢分毫析→析骸易子→子子孙孙→孙庞斗智→智勇兼全→全能全智→智周万物→物换星移→移气养体→体规画圆→圆凿方枘→枘圆凿方→方寸万重→重操旧业→业峻鸿绩→绩学之士→士农工商→商彝周鼎→鼎鼎有名→名正言顺→顺口开河→河清难俟→俟河之清→清洌可鉴→鉴往知来
3、铢分毫析→析交离亲→亲疏贵贱→贱目贵耳→耳听八方→方滋未艾→艾发衰容→容光焕发→发综指示→示贬于褒→褒衣博带→带罪立功→功高望重→重金兼紫→紫绶金章→章句小儒→儒雅风流→流天澈地→地上天官→官样文章→章句之徒→徒子徒孙→孙康映雪→雪操冰心→心满意得
4、铢分毫析→析精剖微→微为繁富→富埒陶白→白手成家→家藏户有→有所作为→为民父母→母以子贵→贵贱无二→二三其德→德言容功→功若丘山→山高水低→低首下心→心如悬旌→旌旗蔽日→日增月益→益寿延年→年高望重→重规袭矩→矩步方行→行远升高→高不可登→登高眺远
5、铢分毫析→析律贰端→端本正源→源源不断→断脰决腹→腹中兵甲→甲第连天→天上石麟→麟角凤毛→毛羽零落→落纸云烟→烟断火絶→絶处逢生→生灵涂地→地老天荒→荒淫无道→道骨仙风→风雷火炮→炮龙烹凤→凤采鸾章→章父荐屦→屦贱踊贵→贵极人臣→臣门如市→市无二价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铢分毫析”几个大字。
(2)放放写不出成语“铢分毫析”的拼音。
(3)妙妙不会写成语“铢分毫析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省含叔叔给进梅和文婧介绍了“铢分毫析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示范初中的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铢分毫析”。
成语出处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八:『学问须严密理会,铢分毫析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铢铢:zhū 1、<量>古代重量单位,二十四铢为一两。《商君书·定分》:『虽有千金,不能以用一铢。』2、<形>钝。《淮南子·齐谷》:『其兵戈铢而无刃。』[铢两] 极轻的重量。比喻很少,一点儿。
分分:fēn 1、<动>剖开;分开。《谋攻》:『倍则分之。』《滕王阁序》:『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』2、<名>半;一半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天日。』3、<动>分配;分享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』4、<动>区分;辨别。《荷蓧老人》:『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』5、<名>春分;秋分。《左传》:『日过分而未至。』6、<量>成;事物的在十分之一。《祭妹文》:『减一分则喜。』7、<量>长度单位,十分为一寸。《核舟记》: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。』fèn 1、<名>职分;名分;本分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欺于郑袖。』《﹤指南录﹥后序》:『予分当引决。』2、<名>情分;情谊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『恩爱苟不亏,在远分日亲。』3、<名>缘分;福分。刘禹锡《寄乐天》:『幸免于斯分非分。』4、<名>才分;天分。《颜氏家和训·杂艺》:『良由无分故也。』5、<动>料想。《苏武》:『自分已死久矣。』
毫毫:háo 1、<名>长而尖的细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』2、<名>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。《老子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》:『合之木,生于毫末。』《赤壁赋》:『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』3、<名>毛笔。袁宏道《答王百谷》:『方且挥毫命楮,恣意著述。』4、<量>长度单位。十丝为一毫,十毫为一厘。[毫光] 光线四射如毫毛。
析析:xī 1、<动>劈;劈木头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『析薪如之何?匪斧不克。』[引] 剖开。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『剖心析肝。』2、<动>分散;分离。《论语·季氏》:『邦分离析,而不能守也。』3、<动>分析;辨析。陶潜《移居》:『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』
铢铢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市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慵朱切,□音殊。《说文》权十分黍之重也。一曰十黍为絫,十絫为铢。又八铢为鍿,二十四铢为两。又孟康曰: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,为十二铢。《礼·儒行》虽分国如鍿铢。又《博雅》钝也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其兵戈铢而无刃。〈注〉楚人谓刀顿为铢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举人铢炫,德兴人。又人名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。〈注〉铢音殊。
分分:《子集下·刀字部》《唐韵》府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方文切,□音餴。《说文》别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别物也。《易·系辞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韵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广韵》赋也,施也。《增韵》与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一黍之广为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着,可分别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传·庄二年》师丧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齐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传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后敢食。又与纷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终始也。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祸之生也分分。〈注〉犹纷纷。又《周礼·天官》以待国之匪颁。〈注〉匪读为分。又《唐韵》扶问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符问切,□汾去声。名分也。《礼·礼运》礼达而分定。又均也,分剂也。《礼·曲礼》分毋求多。又分位也。《汉诸葛亮出师表》此臣所以报先帝,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又《集韵》方问切,纷去声。均也。《左传·僖元年》救患分灾。又《正韵》府吻切,音粉。《尔雅·释器》律谓之分。〈注〉分音粉,律管可以分气。又《韵补》叶肤容切,音丰。《曹植·七启》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。万物纷错,与道俱隆。又叶肤眠切,音近徧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九市开场,货别队分。人不得顾,车不得旋。灾字原刻从□。
毫毫:《辰集下·毛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胡刀切,音豪。长锐毛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。《前汉·鲍宣传》有益毫毛。又言物细曰秋毫,言毫至秋极纤细也。《孟子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秋毫为小,待之成体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沛公入关,秋毫无犯。又《谢察微·算经》十丝曰毫,十毫曰厘。《礼·经解》差若毫厘,谬以千里。《晋书·虞预传》毫厘之失。又笔谓之毫。《陆机·文赋》或含毫而邈然。《唐书·刘知几传》每记事载言,则阁笔相视,含毫不断。又蘸笔曰濡毫,落笔曰挥毫。又姓。汉毫康,封安阳侯。又修毫,狗名。《西京亲记》李亨好驰骏狗,有修毫、厘睫、白望、青曹之名。《说文》作豪。籀文作毫。《正字通》毫、豪虽通,然《山海经》豪猪可借毫,孟子《豪杰》之士,《淮南子》智过百人谓之豪,当用豪,俗溷为一,非。又《姓谱》毫、豪分二姓。考证:(《陆机·文赋》或含毫而渺然。)谨照原文渺改邈。
析析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先击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先的切《正韵》思积切,□音锡。《说文》破木也。《诗·齐风》析薪如之何,非斧不克。一曰折也。又分也。《书·尧典》厥民析。《孔安国传》丁壮就功,老弱分析也。又剖析。《晋·陶潜·移居诗》疑义相与析。又《史记·律书》寅曰析木。又国名。《书·禹贡》崐崘析支渠搜。又地名。析城,属冀州。又邑名。《左传·僖二十五年》秦取析矣。又《尸子》虹蜺为析翳。又《类篇》相支切,音斯。《周礼·天官·醢人》馈食之豆□析。又草名。张揖曰:析似燕麦。又平声。《唐韵》息黎切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析支、渠廀。《索隐》作鲜支、渠搜。鲜析音相近,古读鲜为斯。又息例切,音近赐。《后汉·西羌传》濵于赐支。〈注〉赐支者,禹贡所谓析支者也。考证:(《书·禹贡》析支渠搜西戎。)谨照原文改崐崘析支渠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