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ū bó yín píng
成语简拼:ZBYP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珠箔銀屏
成语解释
箔:帘子;屏:屏风。珠缀的帘子,银制的屏风。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居室等
成语接龙
1、珠箔银屏→屏气敛息→息迹静处→处之绰然→然糠自照→照猫画虎→虎视眈眈→眈眈逐逐→逐句逐字→字里行间→间不容缓→缓急轻重→重规累矩→矩步方行→行师动众→众虎同心→心满原足→足不履影→影影绰绰→绰绰有余→余音绕梁→梁孟相敬→敬老慈少→少安毋躁→躁人之死
2、珠箔银屏→屏气敛息→息息相关→关山迢递→递兴递废→废然而返→返观内视→视为儿戏→戏蝶游蜂→蜂拥而来→来者勿拒→拒狼进虎→虎掷龙拿→拿贼见赃→赃盈恶贯→贯斗双龙→龙跃凤鸣→鸣金收军→军不血刃→刃树剑山→山水相连→连城之璧→璧坐玑驰→驰魂夺魄→魄消魂散
3、珠箔银屏→屏气敛息→息息相通→通文达艺→艺高胆大→大谬不然→然荻读书→书声琅琅→琅琅上口→口尚乳臭→臭腐神奇→奇离古怪→怪声怪气→气喘吁吁→吁天呼地→地广人希→希世之宝→宝刀未老→老骥嘶风→风云变色→色仁行违→违条犯法→法力无边→边尘不惊→惊才绝艳
4、珠箔银屏→屏气凝神→神采英拔→拔地倚天→天罗地网→网开一面→面目可憎→憎爱分明→明知故犯→犯言直谏→谏尸谤屠→屠所牛羊→羊入虎群→群空冀北→北叟失马→马鹿易形→形槁心灰→灰心丧气→气壮山河→河海清宴→宴安酖毒→毒泷恶雾→雾释冰融→融汇贯通→通儒硕学
5、珠箔银屏→屏气凝神→神差鬼遣→遣辞措意→意在笔前→前车之鉴→鉴毛辨色→色色俱全→全力以赴→赴汤蹈火→火烧眉毛→毛骨耸然→然糠自照→照章办事→事往日迁→迁延时日→日许时间→间不容瞬→瞬息之间→间不容缓→缓兵之计→计穷途拙→拙贝罗香→香火姻缘→缘情体物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“珠箔银屏”几个大字。
(2)成语珠箔银屏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3)赐山中学的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珠箔银屏”。
(4)卡卡写不出成语“珠箔银屏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。
(5)熙多哥哥给姚琰和林贞讲述了“珠箔银屏”的成语典故。
(6)小媚不会写成语“珠箔银屏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揽衣推枕起徘徊,珠箔银屏迤逦开。
(8)闻道汉家天子使,九华帐里梦魂惊。揽衣推枕起徘徊,珠箔银屏迤逦开。
成语出处
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诗:『揽衣推枕起徘徊,珠箔银屏迤逦开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银屏银屏:[yínpíng] (1)电视接收机的荧光屏。银屏内外。(2)又称『荧屏』。
珠珠:zhū 1、<名>珍珠。《琵琶行》:『大珠小珠落玉盘。』2、<动>把珍珠看作……《阿房宫赋》:『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。』3、<名>珠状的小颗粒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却与小姑别,泪落连珠子。』4、<形>珍贵;华丽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散入珠帘湿罗幕。』5、<名>优美的文辞。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『茂先摇笔而散珠。』[珠斗] 北斗星。[珠晖] 月光。[珠玉] (1)珠宝玉石。(2)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。(3)容貌姣美。
箔箔:1、bó(1)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:苇箔;席箔。(2)蚕箔。2、bó(1)金属薄片:金箔儿;镍箔;铜箔。(2)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的纸(迷信的人在祭祀时当做纸钱焚化)。如:锡箔;金银箔。
银银:yín(1)金属元素,符号Ag(argentum)。白色,质软,延展性很大,是热和电的良导体,在空气中不氧化。用来镀金属器物、镜子和保温瓶的瓶胆。银的合金可以制造货币、日用器皿和装饰品。通称银子或白银。(2)跟货币有关的:银行;银根。(3)象银子的颜色:银灰色;红地银字的匾。(4)姓。
屏屏:píng 1、<名>照壁;对着门的小墙。《荀子·大略》:『天子外屏,诸侯内屏。』2、<名>屏风;围屏。《口技》:『撤屏视之,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』3、<名>屏障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『三镇国之屏蔽,割之何以立国?』bǐng 1、<动>排除;除去。《礼记·王制》:『屏之远方。』2、<动>退避;使……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侯生乃屏人间语曰。』3、<动>退隐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『归乡里屏居教授。』4、<动>抑制;抑止(呼吸)。常『屏息』或『屏气』连用。《大铁椎传》:『宋将军屏息观之,股栗欲堕。』bìng见『屏营』。[屏翰] 屏障;藩卫。[屏匽] 厕所。[屏营] (1)彷徨。(2)惶恐。[屏黜] 除去。
珠珠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《唐韵》章俱切《集韵》钟输切《正韵》专于切,□音朱。《说文》蚌之阴精。春秋国语曰:珠以御火灾,是也。《通雅》古有辟尘珠,辟寒珠,夜光照乗[音chéng],大者径寸,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,非独出於蚌也。陆佃云:龙珠在颔,蛇珠在口,鱼珠在眼,鲛珠在皮,□珠在足,蛛珠在腹,皆不及蚌珠。《沈怀远·南越志》珠有九品,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,有光彩,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,璫珠之次名走珠,走珠之次为滑珠,滑珠之次为磊砢珠,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,官雨珠之次为税珠,税珠之次为葱珠。见续博物志。《书·禹贡》淮夷□珠曁鱼。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若合诸侯,则共珠盘玉敦。又《博物志》江珠,琥珀别名。又《正字通》山海经滥水注:汉水多□□之鱼,状如覆铫,是生珠玉数,正山楚水多白珠,蜀郡平泽出青珠。左思云:青珠黄环,西国琅玕[音gān]碧珠,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珠厓儋耳。〈注〉二郡在大海中,崖岸之边出真珠,故曰珠崖。《穆天子传》天子舍于珠泽。〈注〉珠泽在越巂。《水经注》若水旁有光珠穴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经》开明北有视玉珠树。〈注〉论衡云:珠树似珠,非真珠也。又连珠,文家篇名。《傅□序》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,班固,贾逵,傅毅三子受诏作之,不指说事情,假喻达旨,合古诗劝兴之义,欲使正正如贯珠,易睹而可悦也。《沈约·注连珠表》窃寻连珠之作,始於子云,谓辞句连续,互相发明,若珠之结排也。又《韵补》叶音周。《易林》老猾大偸,东行盗珠。
箔箔:《未集上·竹字部》《广韵》傍各切《韵会》白各切,□音薄。帘也。通作薄、簿。
银银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语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鱼巾切,□音誾。《说文》白金也。《尔雅·释器》白金谓之银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朱提银,重八两,为一流,直一千五百八十,它银一流直千。〈注〉朱提,县名,出善银。又黄银。《山海经·臯涂之山注》黄银出蜀中,与金无异,但上石则色白。又《唐书·房□龄传》赐□龄黄银带。又《宝藏论》银有十七种,天生牙出银坑内石缝中,状如乱丝,色红者上,入火紫白,如草根者次之。衔黑石者最奇,生乐平鄱阳产铅之山,一名龙牙,一名龙须。生银出石□中,成片块,大小不定,状如硬锡。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,色理赤光。黑铅银得子母之气。此四种为真银。有水银、银草、砂银、曾青银、石绿银、雄黄银、雌黄银、硫黄银、胆矾银、灵草银,皆是以药制成者。丹阳银、铜银、铁银、白锡银,皆以药点化者,皆假银也。外国四种,新罗银、波斯银、林邑银、云南银,□精好。又水银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水银为江海。《桂海虞衡志》邕州丹砂盛处,椎凿有水银自然流出。又乌银。《本草纲目》□藏器曰:今人用硫黄熏银,再宿泻之,则色黑。工人用为器,养生家以器煑药,可辟恶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银木。明正德鸡泽知县银镜。又地名。《公羊传·昭十一年》会于屈银。《左传》《谷梁》作厥憖。又《集韵》州名。陕西白狄地,北周立银州。又《字汇》上声。《黄香·九宫赋》眄旭正而锐银。〈注〉犹钻硏。又《同文铎》与垠同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守其银。又《字汇补》廉锷也。《大戴礼》银手如断,是卜商之行也。又《韵补》叶音沿。《杨方·合欢诗》修途曲且险,秋草生两边。黄华如沓金,白华如散银。
屏屏:《寅集上·尸字部》《正字通》俗屛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