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òng lù qīng xián
成语简拼:ZLQ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重賂輕賢
成语解释
看重别人的贿赂而轻视有才能的人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接龙
1、重赂轻贤→贤否不明→明德慎罚→罚一劝百→百年之好→好谋而成→成百上千→千红万紫→紫色蛙声→声色不动
2、重赂轻贤→贤否不明→明若观火→火上弄冰→冰肌玉骨→骨颤肉惊→惊喜交加→加人一等→等闲人家→家贼难防
3、重赂轻贤→贤良方正→正大高明→明镜高悬→悬悬而望→望眼欲穿→穿杨贯虱→虱胫虮肝→肝肠寸断→断缣片纸
成语造句
(1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重赂轻贤”几个大字。
(2)兰兰写不出成语“重赂轻贤”的拼音。
(3)小程不会写成语“重赂轻贤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芯洁大哥哥给宝霞和胜春讲述了“重赂轻贤”的历史典故
(5)兴南中学的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重赂轻贤”。
成语出处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四回:『岂有此理!我想那秦太师亦是十载寒窗,由青灯而居相位,怎么重赂轻贤!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重重:zhòng 1、<形>重,与『轻』相对。《论语》:『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』[又] <形意动>以……为重。《五蠹》:『子孙累世絜驾,故人重之。』2、<形>重要;重大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『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,尤倍重于三十年前。』[又] <名>重要作用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匹夫之有无重于社稷也。』3、<动>重视;看重。《琵琶行》:『商人重利轻别离。』4、<形>贵重。《过秦论》: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。』5、<形>严重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情罪重者反出在外。』6、<形>严格。《原毁》:『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。』7、<形>庄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』8、<动>尊重。《过秦论》:『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,宽厚而爱人,尊贤而重士。』9、<副>更加;加重。《苏武传》:『见犯乃死,重辱国。』chóng 1、<形>重叠。《三峡》:『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』2、<量>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卷我屋上三重茅。』3、<副>重新;再次。《琵琶行》:『添酒回灯重开宴。』4、<动>拖累;牵连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赞》:『事发相重,岂不危哉。』[重民] 农民。[重泉] (1)水极深的地方。(2)黄泉。[重舌] 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。[重身] 怀孕。[重阴] (1)浓云密布的阴天。(2)地下。[重足] 迭足而立,不敢前进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
赂赂:lù 1、<动>赠送财物,割让土地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『乃割露山这阴五百里以赂之。』2、<动>贿赂;因请托而赠予财物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富者赂数十百金,贫者亦罄衣装』3、<名>赠送的财物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,求得则私安。』4、<名>割让的土地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『秦责赂于魏,魏不与。』5、<名>财物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『遂杀幽王骊山下,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』
轻轻:qīng 1、<形>(分量)轻;不重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』2、<形>轻便;轻快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舟遥遥以轻飏,风飘飘而吹衣。』3、<动>轻视;看不起。《望洋兴叹》:『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。』4、<形>轻率;轻易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师轻而无礼,必败。』5、<副>轻轻地;不费劲地。《琵琶行》:『轻拢慢捻抺复挑。』6、<形>次要的;不重要的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『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』
贤贤:xián 1、<形>有道德的;有才能的。《出师表》:『亲贤臣,远小人。』2、<名>有德有才的人。《过秦论》:『宽厚而爱人,尊贤而重士。』3、<形>善;好。《察今》:『非不贤也,为其不可得而法。』4、<形>胜于;甚于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。』[贤达] 有德有才有声望的当地人士。
重重:《酉集下·里字部》《唐韵》柱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储用切,□音緟。《说文》厚也。《增韵》轻之对也。《易·系辞》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《礼·王制》轻任幷[同并],重任分。又《广韵》更为也。《博雅》重,再也。又难也。《战国策》臣之所重处重留也。〈注〉重,犹难也。《前汉·淮南王传》文帝重自切责之。〈注〉如淳曰:重,难也。又贵也。《战国策》张仪之残樗里疾也,重而使之。〈注〉重,犹贵也。又尊也。《礼·祭统》所以明周公之德,而又以重其国也。〈注〉重,犹尊也。又尚也。《礼·缁衣》臣仪行不重辞。〈注〉重,犹尚也。〈疏〉为臣之法,不尚虚华之辞。又数也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武不可重,用不恢于夏家。〈注〉重,犹数也。又甚也。《礼·檀弓》子之哭也,壹似重有忧者。《战国策》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。〈注〉重犹甚也。又《淮南子·汜论训》古者,人醇,工龎,商朴,女重。〈注〉女重,贞正无邪。又《战国策》军重踵高宛。〈注〉重,輺重也。《前汉·张耳□余传》从间路绝其輺重。又星名。《博雅》岁星谓之重星。又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重平县,属渤海郡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重阴之山。又木名。《博雅》重皮,厚朴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柱勇切《正韵》直陇切,□音□。《集韵》厚也,善也,慎也。《五音集韵》多也。《韵会》毛氏曰:凡物不轻而重,则上声。因其可重而重之,与再重、郑重,皆去声。○按《说文》柱用切,厚也,即与轻重义同。《集韵》柱勇切,慎也,即与郑重义同。上去虽有二音,□无二义。古人三声通用,必谓上去异训,不可通押,此宋人拘泥之过也。又《广韵》直容切《韵会》传容切,□音褈。《广韵》复也,叠也。《易·乾卦》九三重刚而不中。〈疏〉上下俱阳,故重刚也。《书·舜典》重华协于帝。《礼·礼器》天子之席五重,诸侯之席三重,大夫再重。《楚辞·九辩》岂不鬰陶而思君兮,君之门以九重。又谷名。《诗·豳风》黍稷重穋。〈传〉后熟曰重。《释文》重,直容切,先种后熟曰重。又作穜,音同。又多也。《左传·成二年》重器备。〈注〉重,犹多也。《释文》直恭切。又累也。《诗·小雅》无思不忧,只自重兮。〈笺〉重,犹累也。《释文》直龙切,又直用切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辛曰重光。《释文》直龙切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僖三十一年》臧文仲往宿於重馆。〈注〉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。《释文》直龙切。又车名。《诗·卫风》猗重较兮。〈传〉重较,卿士之车。《释文》直恭切。又屋承溜也。《礼·檀弓》池视重溜。〈疏〉重溜,屋承溜也,以木为之。《释文》直容切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襄十七年》卫孙蒯田于曹隧,饮马于重丘。〈注〉重丘,曹邑。又人名。《书·吕□》乃命重黎。〈传〉重即羲,黎即和。《释文》直龙切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重黎之后,明有重省。又神所依也。《礼·檀弓》重主道也。〈注〉始死未作主,以重主其神也。重既虞而埋之,乃复作主。〈疏〉言始死作重,犹若吉祭本主之道。主者,吉祭,所以依神。在丧重亦所以依神,故云重主道也。又《正韵》徒红切,音同。与穜同。谷名。又与童同。《礼·檀弓》与其邻重汪踦往,皆死焉。〈注〉重当为童未冠者之称。《释文》重,音同。又《正韵》之仲切,音衆[音zhòng]。《前汉·匈奴传》不如重酪之便美。〈注〉重,乳汁也。本作潼。又《韵补》叶直良切,音长。《道藏歌》神畅感寂庭,默思彻九重。灵歌理冥运,百和结朱章。考证:(《礼·缁衣》臣仪□不重辞。)谨照原文□改行。”
赂赂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洛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鲁故切,□音路。《说文》遗也。《韵会》以财与人也。《诗·鲁颂》大赂南金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寘其赂器於大庙。
轻轻:《酉集下·车字部》《广韵》去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牵盈切《正韵》丘京切,□音卿。《说文》轻车也。《广韵》重之对也。又去声。《广韵》虚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牵正切《正韵》丘正切,□音庆。《集韵》疾也。《左传·桓十二年》绞小而轻,轻则寡谋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师轻而无礼。
贤贤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(古文)臤贒《广韵》《正韵》户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户千切,□音弦。《说文》多才也。《玉篇》有善行也。《易·鼎卦》大亨,以养圣贤。又《系辞》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《书·大禹谟》野无遗贤。又《咸有一德》任官惟贤材。又《礼·内则》若富,则具二牲献其贤者於宗子。〈注〉贤,犹善也。又胜也。《礼·投壷》某贤於某若干纯。〈注〉以胜为贤。又下见切,音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《轮人》:五分其毂之长,去一以为贤。〈注〉贤,大穿也。又《韵补》叶下珍切。《诗·小雅》我从事独贤。叶上臣。《前汉·叙传》既登爵位,禄赐颐贤,布衾疏食,用俭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