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散亲离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òng sàn qīn lí成语简拼:ZSQL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眾散親離
成语解释
离:离开。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不得人心
近义词
[同]众叛亲离、亲离众叛
成语示例
(1)及至时运衰微,禄命将终之日,不但众散亲离,人心背叛。(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八十九回)
(2)《晋书·卷一二三·慕容垂载记》:『淮南之败,众散亲离,而垂侍卫圣躬,诚不可忘。』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众散亲离”几个大字。
(2)波波写不出成语“众散亲离”,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。
(3)冬冬不会写成语“众散亲离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和通哥哥给芳菲和语洋介绍了“众散亲离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立后劲国中的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众散亲离”。
(6)及至时运衰微,禄命将终之日,不但众散亲离,人心背叛。
(7)去往第四中学的公车上,于涵大哥哥给俊弛和际峰讲解了『众散亲离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『淮南之败,众散亲离,而垂侍卫圣躬,诚不可忘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众众:zhòng 1、<形>众多;多。《子鱼论战》:『彼众我寡,及其未既济也。』2、<名>众人;大家。《冯婉贞》:『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,毋妄发。』3、<名>士众;兵士人数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』4、<名>军队。《隆中对》: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』5、<形>广泛;普遍。《师说》:『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。』[众庶] 众人;众民。
散散:sàn 1、<动>散开;分离。《过秦论》:『于是从散约败,争割地而赂秦。』2、<动>飘散;散布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散入珠帘湿罗幕。』3、<动>驱散;排除。陆嵩《新年作》:『愿得东风起南陌,催动春光散寒色。』4、<动>罢休。《后汉书·王龚传》:『会赦,事得散。』5、<动>碎裂;摧毁。《白马篇》:『俯身散马蹄。』sǒn 1、<形>没有约束;懒散。《荀子·修身》:『庸众驽散,则劫之以师友。』2、<形>零散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』3、<形>闲散。代称闲散的职位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『投闲置散,乃分之宜。』4、<名>粉状的药。《后汉书·华陀传》:『佗以为肠痛,与散两钱服之。』5、<名>曲名。应璩《与刘孔才书》:『听广陵之清散。』6、<名>酒器。《礼记·礼器》:『贵者献以爵,贱者献以散。』[散诞] (1)放诞不羁。(2)逍遥自在。
亲亲:qīn 1、<名>父母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冯公有亲乎?』2、<形>亲的;血统最接近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有亲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』3、<名>亲人;亲族。《陈情表》: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。』4、<动>亲近;接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今行而无信,则秦未可亲也。』[又] <名>亲近的人。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『疏而不亲,还是不说罢。』5、<副>亲自。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:『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』
离离:lí 1、<动>分离;分散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』2、<动>离开;离别。《出师表》:『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。』3、<动>距离;相隔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『只是小家离得远了。』4、<动>背离;违背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如有离违,宜别图之。』5、<动>通『罹』。遭遇;遭受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「离骚」者,犹离忧也。』《与吴质书》:『昔年疾疫,亲故多离其灾。』[离离] (1)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。(2)忧伤的样子。(3)历历分明的样子。[离披] 散乱的样子。[离析] 分离;散失。
众众:《补遗·子集》《人字部》《篇海类编》鱼琴切,音吟。衆[音zhòng]立也。与乑异。俗书为衆[音zhòng]字。非。(众)(古文)《唐韵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之仲切,终去声。《说文》多也。《徐曰》国语三人为众。数成於三也。《易·说卦》坤为众。〈疏〉取其地载物非一也。《书·汤誓》格尔众庶。《诗·周颂》命我众人。《黉山子损益篇》寡者,为人上者也。众者,为人下者也。又众雨。《礼·月令·淫雨蚤降注》雨三日以上为霖,今月令曰众雨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娄为聚众。又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安众县,秦置,属南阳郡。又《唐韵》职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之戎切,□音终。义同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疏》众,一名秫。稷之黏者也。又泺,一名贯众,药草也。又姓。《左传》有众仲,众父,以字为氏。又叶诸良切,音章。《道藏歌》携袂明真馆,仰期无上皇。北钧唱羽人,玉女粲贤众。又叶诸仍切,音蒸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减於艾无以涖众也,减黄贞臣道丁也。又叶才淫切,音琴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减其仪欲自禁也,减於艾无以涖众也。《正字通》从横目,从□,人数多也。目,数也。字汇作衆[音zhòng],列血部,非。
散散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(古文)枚《广韵》《韵会》苏旱切《集韵》颡旱切,□音伞。□,通作散。《易·说卦》风以散之。《礼·曲礼》积而能散。又《公羊传·庄十二年》散舍诸宫中。〈注〉散,放也。又《博雅》布也。《广韵》散,诞也。《增韵》又宂散,间散。《韵会》不自检束为散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散人又恶知散木。〈注〉不在可用之数。又姓。《书·君奭》有若散宜生。〈传〉散氏,宜生名。又酒尊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鬯人》凡疈事用散。〈注〉漆尊也,无饰曰散。《仪礼·燕礼》酌散西阶上。〈注〉酌散者,酌方壷酒也。《礼·礼器》贱者献以散。〈注〉五升曰散。○按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《释文》□音素旱反。《韵会》独引此条入去声,非是。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。又药石屑曰散。《后汉·华陀传》漆叶青□散。又琴曲名。《晋书·嵆康传》有广陵散。又《广韵》苏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先旰切,□音鏾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相干切。与跚同。《史记·平原君传》盘散行汲。〈注〉索隐曰:先寒反,亦作珊。音同。
亲亲:《酉集上·见字部》寴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七人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雌人切,□七平声。《广韵》爱也。《孝经序》亲誉日着。〈注〉慈爱之心曰亲。《荀子·不苟篇》交亲而不比。〈注〉亲谓仁恩。《周语》慈惠保民,亲也。又近也。《易·乾卦》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。又《增韵》躬也。《诗·小雅》弗躬弗亲。〈笺〉言不躬而亲之也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世子亲齐□而养。〈注〉亲,犹自也。又《释名》衬也。言相隐衬也。《增韵》姻也。《礼·大传》亲者,属也。〈疏〉谓有亲者,各以属而为之服。《左传·昭十四年》禄勳合亲。《杜注》亲,九族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阴礼敎亲,则民不怨。〈注〉谓男女之礼,婚姻以时,则男不旷,女不怨。又六亲,父母、兄弟、妻子也。《管子·牧民篇》上服度则六亲固。又《前汉·礼乐志注》如淳曰:父、子、从父昆弟、从祖昆弟、曾祖昆弟、族昆弟,为六亲。又姓。《史记·孟尝君传》齐王逐周最,而听亲弗。〈注〉亲弗,人姓名。《战国策》作祝弗。又通作新。《大学》在亲民。《程注》亲,当作新。又《唐韵》七遴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七刃切《正韵》寸遴切,□七去声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庶人工商,各有分亲。〈注〉以亲疏为分别。《释文》有平去两音。又《广韵》亲家也。《集韵》婚姻相谓为亲。又叶苍先切,音千。《杨方·合欢诗》磁石引长针,阳燧下焱烟,宫商声相和,心同自相亲。《字汇》古从□。今省作亲。《集韵》或作媇儭。○按字汇补又作□□□,非。考证:(《诗·小雅》勿躬勿亲。)谨照原文改为弗躬弗亲。
离离:《午集下·禸字部》《广韵》丑知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抽知切,□音摛。同魑。又《韵会》邻知切。同离。明也,丽也。易卦名。又散也,违也。《晋书·宣帝纪》司马公尸居余气,形神已离。亦同离。(离)《唐韵》吕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邻知切,□音骊。《说文》黄仓庚也,鸣则蚕生。从隹离声。《玉篇》亦作鹂。《广韵》今用鹂为鹂黄,借离为离别。《集韵》或作鵹。又卦名。《易·离卦》彖曰:离,丽也。《玉篇》离,明也。又《玉篇》散也。《广韵》近曰离,远曰别。《扬子·方言》参蠡,分也。秦晋曰离。《易·乾卦》进退无恒,非离羣也。《待王风》有女仳离。又《玉篇》遇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罗谓之离。《易·小过》飞鸟离之。《前汉·扬雄传·反离骚注》应劭曰:离,犹遭也。又《诗·小雅》不离于里。〈疏〉离,正也。又《玉篇》两也。《礼·曲礼》离坐离立。〈注〉离,两也。两相丽谓之离。又《玉篇》判也。《礼·学记》一年视离经辨志。〈注〉离经,断绝句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形方氏》无有华离之地。〈注〉华读为□,正之使不□邪离绝。又《礼·明堂位》叔之离磬。〈注〉离,谓次序其声悬也。〈疏〉叔之所作编离之磬。又《仪礼·大射礼》中离维纲。〈注〉离,犹过也,猎也。又《玉篇》□也。《左传·昭元年》设卫离服。〈注〉离,□也。又《尔雅·释亲》男子谓□妹之子为出,谓出之子为离孙。又《荀子·非相篇》离离然。〈注〉离离,不亲事之貌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覭髳茀离也。〈注〉谓草木之蒙茸翳荟也。茀离即弥离,弥离犹蒙茸。又《屈原·离骚》长余佩之陆离。〈注〉陆离,犹□嵯,衆[音zhòng]貌也。许慎云:美好貌。师古云:分散也。又《前汉·郊祀歌》辟流离。〈注〉流离,不得其所者。又《司马相如·大人赋》滂濞泱轧,丽以林离。〈注〉林离,撡攦也。《扬雄·羽猎赋》淋离廓落。又《司马相如·大林赋》前长离而后矞皇。〈注〉服虔曰:皆神名也。师古曰:长离,灵鸟也。○按前汉礼乐志作长丽。注云:星名。《张衡·思□赋》前长离使拂羽兮。〈注〉长离,南方朱雀神也。又《尔雅·释乐》大琴谓之离。〈疏〉音多变,声流离也。又《前汉·西域传》罽賔出璧流离。〈注〉师古曰:魏略云:大秦国出赤、白、黑、黄、青、绿、缥、绀、红、紫十种流离。又马名。《李斯·谏逐客书》乗[音chéng]纤离之马。又鸟名。《诗·邶风》流离之子。〈传〉流离,鸟也。○按尔雅释鸟注,作留离。又草名。《屈原·离骚》扈江离与辟芷兮。〈注〉离,蘼芜也。又《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蘖离朱杨。〈注〉离,山梨。又《埤雅》韩诗曰:芍药,离草也。将离,相赠以芍药。一名可离。又木名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注》《皇览》曰:茔中树,柞、枌、雒、离。又水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出零陵下离水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成十五年》会吴于钟离。〈注〉钟离,楚邑,淮南县。又国名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东离国,大国也。《拾遗记》泥离之国来朝。又《广韵》姓也。孟子弟子离娄。又《集韵》抽知切,音痴。本作螭。详虫部螭字注。又《集韵》辇尒切,音逦。离跂,攘臂貌。又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离靡广衍。〈注〉离靡,谓相连不绝也。离,音力尔反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力智切,音荔。《广韵》去也。《书·胤征》畔官离次。《释文》离,如字,又力智反。《礼·曲礼》鹦鹉能言,不离飞鸟。又与荔同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答遝离支。〈注〉晋灼曰:离支,大如鸡子,皮粗,剥去皮,肌如鸡子,中黄,味甘多酢少。师古:音力智反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郞计切,音丽。《礼·月令》司天日月星辰之行,宿离不贷。〈注〉离,读如俪偶之俪,宿俪谓其属。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,相与宿偶,当审伺□,不得过差也。《释文》离,吕计反。偶也。又叶音黎。《卓文君·白头吟》凄凄复凄凄,嫁女不须啼。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又叶良何切,音罗。《韩愈·裴少府墓铭》支分族离,各为大家。家,音歌。(离)考证:(《曲礼》离坐离立。〈注〉离,两也。两相丽,谓之立。)谨按注无此文。今据陈氏集说引方氏注改两相丽谓之离。(《扬雄·校猎赋》淋离廓落。)谨照文选校猎赋改羽猎赋。(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前长离而后矞皇。)谨照汉书上林赋改大林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