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精钩深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án jīng gōu shēn成语简拼:YJG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研精鈎深
成语解释
钩深:探取深沉的东西。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,探求深奥的学问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研精钩深”几个大字。
(2)成语研精钩深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3)大毛写不出成语“研精钩深”,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。
(4)泓欣叔叔给祥惠和晨西介绍了“研精钩深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小岚不会写成语“研精钩深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樟村初中的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研精钩深”。
成语出处
唐·白居易《礼部试策·第三道》:『虽言微旨远,而学者苟能研精钩深,优柔而求之,则壼奥指趣,将焉廋哉!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研研:yán 1、<动>细细的磨。岑参《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》诗:『挥毫散林鹊,研墨警池鱼。』2、<动>研究;探讨。《北史·马敬德传》:『沈思研求,昼夜不倦。』《晋书·徐广传》:『百家数术,无不研览。』yàn<名>通『砚台』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『安能久事笔研间乎?』
精精:jīng 1、<名>精米;上等的细米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『鼓荚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』2、<名>精华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齐楚之精英。』3、<形>精粹;精纯。《张衡传》:『阳嘉元年,复造候风地动仪,以精铜铸成。』4、<形>精良;精锐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』5、<形>精美;美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纤纤作细步,精妙细无双。』6、<动>精通;谙熟。《冯婉贞》:『精技击者不过百人。』7、<形>精湛;精妙。《卖油翁》:『吾射不亦精乎?』8、<形>精心;专一。《张衡传》:『精思附会,十年乃成。』9、<名>精神;精力。《秋声赋》:『有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』10、<形>瘦,不肥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『却才精的,怕府里要裹馄饨,肥的臊子何用?』
钩钩:gōu 1、<名>衣带上的钩。[引] 各种挂东西的钩。《陌上桑》:『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。』2、<动>钩取;捉取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少有连,必多方钩致。』3、<动>钩连;牵连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且矫诏纷出,钩党之捕遍于天下。』4、<名>木匠用来画圈的工具。《庄子·马蹄》:『曲者中钩,直者应绳。』5、<名>一种兵器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『吴钩越棘。』6、<名>镰刀。《汉书·龚遂传》:『诸持鉏钩田器者,皆为良民。』[钩党] 指相牵连的同党。[钩援] 登成之具。
深深:shēn 1、<形>水深,与『浅』相对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地势极而南溟深。』2、<形>深远,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。《口技》:『遥闻深巷中犬吠。』《游园》:『人立小庭深院。』3、<形>时间久。《琵琶行》:『夜深忽梦少年,梦啼妆泪红阑干。』4、<形>程度深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『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深。』5、<形>苛刻;严厉;刻毒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。』6、<形>深刻;深入。《过秦论》:『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。』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。』7、<形>茂盛。《春望》:『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』8、<副>很;非常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子布、元表诸人各顾妻子,挟持私虑,深失孤望。』
精精:《未集上·米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子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咨盈切,□音晶。《说文》择也。《广韵》熟也,细也,专一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惟精惟一。《易·系辞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。又密也。《公羊传·庄十年》觕者曰侵,精者曰伐。〈注〉精,犹精密也。侵,责之不服,推兵入竟,伐,击之益深,用意稍精密。又灵也,真气也。《易·系辞》精气为物。〈疏〉阴阳精灵之气,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。《左传·昭七年》子产曰:用物精多,则魂魄强,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。又《庄二十五年·日有食之疏》日者阳精,月者阴精。又《襄二十八年·春无水疏》五星者五行之精:木精曰岁星,火精曰荧惑,土精曰镇星,金精曰太白,水精曰辰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劳乎子之精。又《广韵》正也,善也,好也。《礼·经解》洁静精微易敎也。又明也。《前汉·京房传》阴雾不精。〈注〉精,谓日光清明也。又凿也。《论语》食不厌精。《屈原·离骚》精琼爢以为粻。〈注〉精,凿也。又《韵会小补》巧也。又《增韵》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。又古者以玉为精。《楚语》一纯二精。又地精,黄精,草名。《博雅》地精,人葠也。黄精,一名仙人余粮。又精卫,鸟名。《山海经》发鸠之山有鸟,名精卫。又□米曰精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鼓筴播精。〈注〉□米曰精。又精绝,国名。《水经注》南河又东经精绝国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精绝国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余里。又精庐,精舍。《前汉·儒林传论》精庐暂建。〈注〉精庐,讲读之舍。《后汉·李充传》充立精舍讲授。又《广东新语》猺之渠帅,号曰精夫。又《韵会》同睛。又鸟名。与鶄通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交精旋目。〈注〉交精,似凫而脚高,有毛冠,辟火灾。又与菁同。《尔雅·释草·茢薽注》一名天蔓精。又叶咨良切,音将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婺女寄其曜,翼轸寓其精。〈注〉精,咨良切,叶上疆。又《广韵》子姓切《集韵》子正切,□音婧。强也。
钩钩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广韵》古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侯切,□音沟。《玉篇》铁曲也。又《广韵》刃属。《韵会》古兵有钩,有镶,皆刃属。引来曰钩,推去曰镶。《前汉·韩延寿传》铸作刀刃钩镡。〈注〉钩,亦兵器也。似刃而曲,所以钩杀人也。又刃环。《战国策》无钩竿镡,蒙须之便。〈注〉钩,刃头环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楚国折钩之喙,足以为九鼎。〈注〉凡戟有钩喙,钩口之尖也。言楚国戟之钩,口尖有折者,足以为鼎也。又刃名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纯钩鱼肠。〈注〉纯钩,利刃名。又刀名。《鲍照·乐府》锦带佩吴钩。《沈括曰》吴钩,刀名也。刀弯,今南蛮用之,谓之葛党刀。《李贺诗》男儿何不带吴钩。又钓钩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任公子为大钩巨缁,五十犗以为饵,蹲乎会稽,投竿东海,旦旦而钓。又带钩。《孟子》岂谓一钩金。〈注〉钩,带钩也。又刈禾镰曰刈钩。《前汉·龚遂传》遂为渤海太守,贼弃弓弩而持鉏钩。又幔钩。《隋书·苏威传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,盛□节俭之美,帝为攺容。又马颔钩。《诗·大雅》钩膺鞗革。〈注〉娄颔之钩。又凡县物者曰钩。亦曰鹿觡,曰钩格。见《扬子·方言》。又钩物也。《左传·襄二十三年》或以戟钩之。又《正字通》钩索义理,犹言穷理也。《易·系辞》钩深致远。〈疏〉物在深处,能钩取之。又绕也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豫则钩楹内。〈注〉钩楹,绕楹而东也。又屈也。《战国策》弓拨矢钩。〈注〉钩,矢锋屈也。或作拘。古通。又留也。《前汉·鲍宣传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。〈注〉钩,留也。又致也。《前汉·赵广汉传》善为钩距,以得事情。〈注〉钩,致也。距,闭也。使对者无疑,示若不问而自知,衆[音zhòng]莫觉所由,以闭其术为距也。《前汉·□万年传》咸皆钩校发其奸臧。又规也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带钩矩而佩衡兮。〈注〉钩,规也。矩,方也。又牵引也。《后汉·灵帝纪》皆为钩党下狱。〈注〉钩,谓相牵引也。又车名。《礼·明堂位》钩车,夏后氏之路也。〈注〉钩,有曲舆者也。又车心木。《易·小畜舆脱辐疏》谓舆下缚木,舆轴相连,钩心之木是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车人》以凿其钩。〈注〉钩,钩心。又射具。《诗·小雅》决拾既佽。〈疏〉决,钩弦也。又服饰名。《仪礼·士虞礼》钩袒。〈注〉如今擐衣也。〈疏〉若汉时人擐衣以露臂,故云如今擐衣也。又星名。《后汉·班固传·两都赋》周以钩□之位。〈注〉前书音义曰:钩□,紫宫外星也。宫卫之位,亦象之。又钩钤,详前钤字注。又《字汇补》钩芒,神名。与句芒同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丽钩芒与骖[音cān]乗[音chéng]蓐收兮。又汉宫名。《前汉·车千秋传》钩弋夫人。〈注〉钩弋,宫名。赵婕妤好居之,故号钩弋夫人。又《列仙传》钩弋夫人发手,得一玉钩,故号焉。又宦者署。《前汉·昭帝纪》上耕於钩盾弄田。〈注〉钩盾,宦者近署。又官名。《前汉·百官公卿表》又中书,谒者,黄门,钩盾,尚方,御府,永巷内者,宦者,八官令丞。〈注〉钩盾,主近苑囿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李陵传》遮钩营之道。〈注〉单于要害道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钩吾之山。又水名。《尔雅·释水》九河,八钩盘。〈注〉水曲如钩流盘桓也。〈疏〉在东光之南,鬲县之北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钩芺。〈注〉大如拇指,中空,茎头有台,似蓟,初生可食。〈疏〉蓟类也。一名钩。一名芺。〈又〉钩,藈姑。〈注〉钩,□也。一名王瓜。实如瓝瓜正赤,味苦。《博雅》茛,钩吻也。又藤名。《山海经》其上多桃枝钩端。〈注〉郭云:钩端,桃枝属。吴任臣曰:钩端,藤也。又鸟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鸟焉,其状如凫而鼠尾,善登木,其名曰絜钩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钩光祖。又藏钩。《风土记》京师人,□日后为藏钩之戏,分二曹,鬭胜负。《李商隐诗》隔坐送钩春酒暖。又《正韵》与阄同。《荀子·君道篇》探筹投钩。又交钩,语不止也。《欧阳修诗》异日说交钩。又钩輈,鹧鸪鸣声。《林逋诗》云水叫钩輈。又《集韵》权俱切,音劬。钩町,西南夷国名。《前汉·西南夷传》立亡波为钩町王。〈注〉钩音钜于反,町音大鼎反。又《集韵》居□切,音冓。钩梯,攻城具。《诗·大雅》以尔钩援。〈传〉钩,钩梯也。所以钩引上城者。《释文》钩,古□反。又古侯反。又《韵补》叶音拘。《古·日出东南隅行》罗敷善采桑,采桑城南隅。青丝为笼绳,桂枝为笼钩。
深深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式针切,音□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出桂阳南平,西入营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韵》深者,浅之对。《诗·邶风》深则厉,浅则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系辞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礼·深衣疏》衣裳相连,被体深邃,故谓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韵会》后汉博陆郡,隋置深州。《广舆记》今属真定府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式禁切,音谂。度浅深曰深。《周礼·地官》以土圭测土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