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天报恨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ng tiān bào hèn成语简拼:ZTBH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終天報恨
成语解释
终天:终身。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。
成语造句
(1)成语终天报恨和心情有关。
(2)城城写不出成语“终天报恨”的拼音。
(3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终天报恨”几个大字。
(4)固始县桥沟中学的巫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终天报恨”。
(5)鸿炜大哥哥给加惠和娴淇讲了“终天报恨”的典故。
(6)毛毛不会写成语“终天报恨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『可怜他三百口亲丁尽不存,着谁来雪这终天恨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终天终天:(1)终日:终天发愁;终天不停地写。(2)<书>终身(就遗恨无穷说)。如:终天之恨;抱恨终天。
终终:zhōng 1、<动>终了;结束。《陈情表》:『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』2、<动>坚持到底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。』3、<动>死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未果,寻病终。』4、<副>自始至终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『虽然,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,弗敢易。』5、<副>终究;终归。《六国论》:『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。』6、<形>全;整。《劝学》:『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』[终古] (1)永远。(2)自古以来。
天天:tiān 1、<名>天空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』《秋声赋》:『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。』《敕勒歌》:『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』3、<名>自然;本性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』4、<名>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,天奉我也。』《子鱼论战》:『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此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。』5、<名>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。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:『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』[天道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气。[天府] 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富,地势险要的地方。[天光] 日光。天空的景象。[天理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然的组织结构。(3)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。(4)上天主持的公道。[天伦] 天然伦次,指兄弟。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。[天年] 自然寿命。[天书] (1)帝王的诏敕。(2)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。(3)比喻难认、难懂的书和文字。[天作之合] 天生的配偶。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,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。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、特殊。
报报:bào 1、<动>断狱,判决罪人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』2、<动>报恩;报答。《陈情表》: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报养刘之日短也。』3、<动>报仇;报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然则将军之仇报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。』4、<动>答复;回信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计未定,求人可使报秦者。』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。』5、<动>到……去,前往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』
恨恨:hèn 1、<形>不满意;遗憾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『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。』《伶官传序》:『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』2、<名>怨恨;仇恨。《柳毅传》:『然而恨贯肌骨,亦何能愧避?』《秋声赋》:『念谁为这戕贼,亦何恨乎秋声。』[辨] 憾,恨,怨。『?a href='http://www.baiven.com/baike/224/280895.html' target='_blank' style='color:#136ec2'>丁缓汀汉蕖皇峭宕剩急硎疽藕丁O惹匾话阌谩汉丁唬阂院蠖嘤谩汉蕖弧!涸埂缓汀汉蕖徊皇峭宕省T诠攀橹小涸埂槐硎境鹗印⒒澈蓿汉蕖徊槐硎境鹗印⒊鸷蕖V挥小涸购蕖欢至檬辈庞谐鸷抟馑肌?/p>终
终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夊《广韵》职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之戎切,□音螽。《说文》絿丝也。又《玉篇》极也,穷也。《集韵》一曰尽也。《易·系辞》《易》之为书也,原始要终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慎厥终,惟其始。《诗·大雅》高朗令终。又《礼·檀弓》君子曰终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传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时也。履端于始,举正于中,归余于终。〈疏〉归其余,分置于终末。言於终末乃置闰也。又《左传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谓一终,一星终也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月在壬曰终。又《前汉·□法志》地方一里为井,井十为通,通十为成,成方十里,成十为终。又姓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殷民七族,有终葵氏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秦之先为嬴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,有终黎氏。《前汉·终军传》终军,字子云,济南人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诸仍切。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以终叶成。又《韵补》叶诸良切。《陈琳·迷迭香赋》竭欢庆於夙夜兮,虽幽翳而弥彰。事罔隆而不杀兮,亦无始而不终。
天天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兲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他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他年切,□腆平声。《说文》颠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镇也,居高理下,为物镇也。《易·说卦》乾为天。《礼·礼运》天秉阳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无实形,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别无天。《程子遗书》天之苍苍,岂是天之形。视下亦复如是。《张子正蒙》天左旋,处其中者顺之,少迟则反右矣。《朱子·语类》离骚有九天之说,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据某观之,只是九重。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,里面重数较软,在外则渐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里转得愈紧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细察卵白,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,第八重白膜稍硬,最后九重便成硬殻。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。今西洋历说,天一层缓似一层,此七政退旋,所以有迟速也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天,根氐也。《周语》天根见而水涸。又古帝号。葛天氏,见《疏仡纪》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经》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乃以乳为目,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形一作□。《陶潜诗》□天舞干戚,猛志故常在。或作兽名,非。又地名。《蜀地志》蜀卭僰山后四野,无晴日,曰漏天。《杜甫诗》地近漏天终岁雨。又山名。《九州要记》凉州古武城有天山,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。一曰在伊州。〈注〉天山,即祁连山。又天,乐名。钧天广乐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。又署名。《唐六典》内阁惟秘书阁,宏壮曰木天。今翰林院称木天署。又景天,草名。《陶弘景曰》以盆盛,置屋上,辟火灾。又髡□。《易·暌□》其人天且劓。又姓。汉长社令天高。见《姓苑》。○按先韵,古与真文通,故天字皆从铁因反。考之经史皆然,惟《易》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,与庚青通耳。《正字通》谓,至尊莫如天,天以下又莫如君父,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,所论颇正大。□,武后所造天字,似篆文天。
报报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博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博号切,□保去声。复也,酬也,答也。《诗·郑风》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《礼·郊特牲》报本反始。〈注〉谢其恩之谓报,归其功之谓反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睚睚之怨必报。又告也。《前汉·吴王传》无文书,口报。《天宝遗事》新进士及第,以泥金书帖子,附家书中,用报登科之喜。又犹合也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下殇小功带澡麻,不绝本,诎而反以报之。又论囚曰报。《前汉·张汤传》爰书论讯鞫报。又下婬上曰报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□嬀。〈注〉郑子,文公叔父子仪也。《汉律》婬季父之妻曰报。又与赴通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报葬者报虞。〈注〉报,读为赴,急疾之义。虞以安神,不可缓也。本作□。
恨恨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胡艮切《韵会》含艮切《正韵》下艮切,□音拫。《说文》怨也。从心艮声。一曰怨之极也。《蜀志·刘巴传》巴不得反使,遂远适交址。先主深以为恨。又悔恨也。《史记·李广传》王朔谓李广曰: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。广曰:羌降者八百余人,吾诈而尽杀之,至今大恨。又叶胡甸切,音现。《欧阳修·祭范仲淹文》自公云亡,谤不待辨。始屈终伸,公其无恨。《正字通》恨与憾声义微别。憾意浅,恨意深,憾音轻,恨音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