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始参差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ng shǐ cēn cī成语简拼:ZSCC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終始參差
成语解释
终:结束。结束时与开始时不一致。形容前后不一样。
成语接龙
终始参差→差可人意→意外之财→财大气粗→粗中有细→细雨和风→风尘表物→物是人非→非分之念→念念不忘
成语示例
(1)一春多少伤心事,著情疼热,痛口嗟咨。往来迢递,终始参差。(元·张可久《套数·梁州》曲)
成语造句
(1)包包写不出成语“终始参差”,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。
(2)朵儿不会写成语“终始参差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觉铭叔叔给诗祺和苓丁讲了“终始参差”的历史故事。
(4)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“终始参差”几个大字。
(5)密山镇三合学校的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终始参差”。
(6)在去往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的出租车上,永鑫大哥哥给成美和青坪讲了『终始参差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『岂期终始参差,仓黄翻覆,泪翟子之悲,恸朱公之哭;乍回迹以心染,或先贞而后黩,何其谬哉!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参差参差:长短、高低不齐和纷繁不一的样子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差披拂。』《柳毅传》:『明珰满身,绡縠参差。』
终终:zhōng 1、<动>终了;结束。《陈情表》:『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』2、<动>坚持到底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。』3、<动>死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未果,寻病终。』4、<副>自始至终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『虽然,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,弗敢易。』5、<副>终究;终归。《六国论》:『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。』6、<形>全;整。《劝学》:『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』[终古] (1)永远。(2)自古以来。
始始:shǐ 1、<动>开始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』2、<副>当初;起初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。』3、<副>才;方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年始十八九,便言多令才。』
参参:cān 1、<动>参与;参加。《柳敬停传》:『宁南以为相见之晚,使参机密。』《谭嗣同》:『与杨锐、林旭、刘光第同参预新政。』2、<动>检验;检查。《劝学》: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』3、<动>参考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『参之《国语》以博其趣;参之《离骚》以致其幽。』4、<动>古代下级见上级叫参,见『参拜』。5、<动>弹劾。《谭嗣同》:『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。』cēn见『参差。』sān<数>三;三分。《左传·郑伯克段于鄢》:『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』(参国之一:国都的三分之一。国:国都。)[辨] 三,参。『三』的意义比『参』广,『参』只用于『配合成三』或『三分』。该用『参』的地方有时可以用『三』,但该用『三』的地方不能用『参』。『三』在古代汉语中有时表示多数,『参』则无此用法。shēn 1、<名>星宿名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『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』2、药用植物名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。』[参拜] 下属谒见长官。[参乘] 即『骖[音cān]乘』,坐在车子的右边担任警卫的人。司马迁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『项羽目之,问为谁,张良曰:「沛公参樊哙。」』[参天] 高耸在天空中。[参赞] 参谋;协助。《南史·王俭传》:『先是齐高帝为相,欲引时贤参大业。』[参佐] 僚属,部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基传》:『基上疏固让,归功参。』[参差] 长短、高低不齐和纷繁不一的样子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青树翠蔓,蒙络摇缀,参披拂。』《柳毅传》:『明珰满身,绡縠参。』
差差:chā 1、<动>差别;相差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无差,谁为多与者?』2、<名>差错;错误。《失街亭》:『若有差失,乞斩全家。』3、<副>略微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『令军士屯田,粮储差积。』chāi 1、<动>差遣;派遣。《陈州粜米》:『特地差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。』2、<名>差役;公务。《[般涉调] 哨遍·高祖还乡》:『这差使不寻俗。』chài<形>病愈,后写作『瘥』。《祭妹文》:『后虽小差,犹尚,无所娱遣。』cī 1、<形>长短、高低不齐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』2、<动>比并;挨着。《祭妹文》:『予幼从先生授经,汝差肩而坐,爱听古人节义事。』[差池] 差错。[差互] 1.错乱。2.交错。[差可] 犹『尚可』。[差品] 等级,品级。班固《汉书·货殖传序》:『昔先王之制,自天子、公侯、卿大夫、士至于皂隶抱关击柝者,其爵禄、奉养、宫室、车服、棺椁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。』[差强人意] 尚能使人满意。《周书·李贤传》:『术祖喜曰:「李万岁所言,差。」』[差忒] 差错,差误。孔颖达《毛诗正义序》:『准其绳墨,差未免。』[差度] 衡量选择。[差论] 选择。[差人] 1.派遣仆役。2.明清时指官府的差役。[差择] 选择。[差愈] 同『瘥愈』,即病愈。[差等] 等级,区别等级。[差肩] 1.差挨肩。2.相并。
终终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夊《广韵》职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之戎切,□音螽。《说文》絿丝也。又《玉篇》极也,穷也。《集韵》一曰尽也。《易·系辞》《易》之为书也,原始要终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慎厥终,惟其始。《诗·大雅》高朗令终。又《礼·檀弓》君子曰终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传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时也。履端于始,举正于中,归余于终。〈疏〉归其余,分置于终末。言於终末乃置闰也。又《左传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谓一终,一星终也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月在壬曰终。又《前汉·□法志》地方一里为井,井十为通,通十为成,成方十里,成十为终。又姓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殷民七族,有终葵氏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秦之先为嬴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,有终黎氏。《前汉·终军传》终军,字子云,济南人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诸仍切。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以终叶成。又《韵补》叶诸良切。《陈琳·迷迭香赋》竭欢庆於夙夜兮,虽幽翳而弥彰。事罔隆而不杀兮,亦无始而不终。
始始:《丑集下·女字部》乨兘《广韵》《正韵》诗止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首止切,□音□。初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。《毛诗序》是为四始。〈注〉风二雅颂也。《前汉·鲍宣传》日食于三始。〈注〉元日为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。始,犹朝也。《王褒·圣主得贤臣颂》春秋法五始之要。〈注〉元者,气之始。春者,四时之始。王者,受命之始。正月者,政敎之始。公即位者,一国之始。又七始,华始,□乐名。《孟康曰》七始,天地人四时之始。华始,万物英华之始。《汉·安世房中歌》七始华始,肃倡和声。又旬始,星名。《前汉·天文志》旬始,出于北斗傍。《司马相如·大人赋》垂旬始以为幓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东始之山多苍玉。又州名。属广汉郡,魏攺始州。宋攺隆庆府为始州。又式吏切,音试。《毛晃曰》本始之始上声,易资始,大始之类是也。方始为之始去声,礼月令桃始华,蝉始鸣之类是也。幓字原从车从参。或作襂縿。考证:(《汉·安世房中歌》七始华始,肃侣和声。)谨照原文侣改倡。(《司马相如·大人赋》垂旬始以为輽;车参。)谨照原文;车参;改幓。
参参:《子集下·厶字部》朁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仓含切,音骖[音cān]。《集韵》谋度也,间厠也。又《玉篇》相谒也。《广韵》参,承也,觐也。又《增韵》干与也,参错也。又《韵会》三相参为参,五相伍为伍。《易·系辞》参伍以变。《韵会》左传,自参以上。周礼,设其参。皆谓三相参列也。后世参军,参谋,参知政事,盖取此义。又星名。《前汉·天文志》参为白虎三星,直者是为衡石。〈注〉参三星者,白虎宿中,东西直似称衡也。又《唐韵》所今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疏簪切,□音森。《说文》商星也。本作曑,从晶□声。《徐曰》其上晶与星同义也。今文作参。又《韵会》丛立貌。《束皙·补亡诗》参参其穑。《论语》立则见其参於前。又姓。《广韵》祝融之后。又人参。药名。本作薓。又《唐韵》楚簪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初簪切,□音嵾。《广韵》同嵾。嵾嵳,不齐貌。《诗·周南》参差荇菜。又《张衡·思□赋》长余佩之参参。〈注〉长貌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桑感切,音糁。亲也。《韵会》与糁同。《周礼·天官·司裘注》大射,大侯九十,参七十,干五十。又《正韵》七绀切,音掺。曲名。又参鼓,亦作掺鼓。又与三通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□分去一。考证:(《前汉·天文志》参为白虎三星,直者为衡石。)谨照原文为字上增是字。(《张衡·思元赋》长金佩之参参。)谨照原文金佩改余佩。《王宏源注》《张衡·思玄赋》,避讳玄字。
差差:《寅集中·工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初牙切《正韵》初加切,□音杈。《说文》贰也,不相値也。《徐锴曰》左于事,是不当値也。《广韵》舛也。《韵会》差错之义。《书·吕□》察辞于差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择也。《释文》差音□。《诗·小雅》既差我马。又《广韵》楚宜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叉宜切《正韵》叉兹切,□音縒。《广韵》次也,不齐等也。《后汉荀爽传》天子娶十二,诸侯以下各有等差。又《玉篇》参差,不齐也。《韵会》参差,乱丝貌。参相参为参,两相参为差。《诗·周南》参差荇菜。《风俗通》舜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,其形参差,象凤翼。又《韵会》参差,洞箫也。《楚辞·九歌》吹参差兮谁思。又《韵会》差池,燕飞也。《诗·邶风》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。又《唐韵》楚佳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初佳切,□音钗。《韵会》差使也。《唐宣宗诏》凡役事委令轮差。又择也。《广韵》□也。《诗·□风》谷旦于差。《释文》差,郑初佳反。王音嗟。徐七何反。又《广韵》差殊,亦不齐。《礼·王制》庶人在官者,其禄以是为差。《释文》差,初佳反。徐,初宜反。又僭差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军礼同邦国。〈注〉同谓威其不协僭差者。《释文》差,初佳反。又《韵会》夫差,吴王名。又差分,算法。《周礼·地官·九数注》有差分,今有重差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仓何切,音磋。《集韵》淅也。《礼·丧大记》御者差沐于堂上。〈注〉差,淅也。淅饭米取其潘为沐也。又《韵补》差,过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汤禹俨而祗敬兮,周论道而莫差。又《韵会》景差,楚人名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楚懈切,钗去声。《广韵》病除也。《集韵》瘉也。《魏志·张辽传》疾小差。又《韵会》差,较也。《左传·宣十二年注》拔旗投衡使不帆,风差轻。《释文》差,初卖反。又《集韵》楚嫁切,杈去声。差异也。《韩愈·泷吏诗》飓风有时作,掀簸真差事。又与磋通。《韵会》磋或作差。又《集韵》古与嗟通。注详口部十画。考证:(《礼·丧大记》御者差沐于堂上。〈注〉差,淅也。淅饭米取其渖为沐也。)谨照原文渖改潘。(《屈原·离骚》汤禹俨而祗敬兮,同论道而莫差。)谨照原文同改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