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
成语简拼:ZXSQ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忠孝雙全
成语解释
对国家尽忠,对父母尽孝,两样都做得很好。同『忠孝两全』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近义词
忠孝两全
反义词
忠孝不并
成语示例
(1)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:「忠孝双全,才是好汉。」 ▼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二十一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忠孝双全”几个大字。
(2)多多写不出成语“忠孝双全”,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。
(3)南便乡第一中学的公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忠孝双全”。
(4)小果不会写成语“忠孝双全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滢梅叔叔给璎苞和琪函讲了“忠孝双全”的历史故事。
(6)岳祖庙定位是,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忠孝双全、刚。
(7)在去华南植物园的高铁上,祭奶奶给她的外甥囡讲了『忠孝双全』的典故。
(8)在去往邓州市构林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公车上,哲祺大哥哥给红萍和美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:忠孝双全,才是好汉。见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二十一。
成语出处
宋·无名氏《沁园春》词:『正归班玉笋,花袍方卸,彩衣亟著,忠孝双全。』元·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一折:『那个不说儿文章亏杀了娘针线,学成了诗云子曰,久以后忠孝双全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双全双全:成对的或相称的两方面都具备:文武双全;父母双全。
忠忠:zhōng 1、<动>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为人谋而不忠乎?』2、<形>忠贞;忠实。《出师表》:『此四君者,皆良实,志虑忠纯。』3、<名>忠诚的人。《涉江》:『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』[忠义] 忠贞节义。
孝孝:xiào 1、<形>对父母孝顺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其为子必孝。』2、<名>服丧,多指为家中尊长服丧。也指丧服。高明《琵琶记》:『我的小姐如何与别人带孝?』[孝廉] 汉代由地方定期向朝廷举荐孝子和廉洁的人,委任为官吏,被举荐的人称为『孝廉』。后代沿用。俗称举人。
双双:shuāng 1、<形>两两成对的。《木兰诗》:『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』2、<动>匹敌;匹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纤纤作细步,精妙世无双。』3、<形>逢双的;偶数。《宋史·礼志》:『唐朝故,只视事,双日不坐。』4、<量>对。《鸿门宴》:『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。』
全全:quán 1、<形>齐全;齐备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。』2、<形>完整;整个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全石以为底。』3、<动>保全。《出师表》:『苟全性命于乱世。』4、<形>全部;所有的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受制于人。』5、<副>完全;都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』6、<动>通『痊』,病愈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以五年为期,必复之全之。』
忠忠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陟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陟隆切,□音中。《说文》敬也。《玉篇》直也。《增韵》内尽其心,而不欺也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一曰六德,知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〈疏〉中心曰忠。中下从心,谓言出于心,皆有忠实也。又《六书精蕴》竭诚也。《书·伊训》为下克忠。〈传〉事上竭诚也。又不贰也。《诗·邶风·北风笺》诗人事君无二志,勤身以事君,忠也。又《广韵》无私也。《左传·成九年》无私,忠也。《后汉·任延传》延曰:私臣不忠,忠臣不私。又厚也。《周语》忠非亲礼。〈注〉厚也。又《諡法》危身奉上,险不辞难曰忠。又州名。古巴东郡,唐置忠州。又渊名。《山海经》忠极之渊。又叶陟良切,音张。《汉溧阳长潘乾□》彬文烈武,扶弱抑强。龛刈骾雄,流恶显忠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一曰六德,智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《郑疏》中心曰忠。)谨按疏非郑氏所作,谨照原书地官改大司徒。省郑字。
孝孝:《寅集上·子字部》《唐韵》呼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许敎切,□嘐去声。《说文》善事父母者。从老省,从子,子承老也。《孝经》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《书·尧典》克谐以孝。《礼·祭统》孝者,畜也。顺於道,不逆於伦之谓畜。又《祭义》曾子曰:居处不庄非孝,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,朋友不信非孝,战□无勇非孝。五者不遂烖,及於亲,敢不敬乎。又《諡法》五宗安之,慈惠爱亲,秉德不回,协时肇享,大虑行节,□曰孝。又姓。《风俗通》秦孝公后。又叶许救切,音臭。《诗·周颂》於乎皇考,永世克孝。叶上疚造。又叶许六切,音旭。《诗·大雅》匪棘其欲,遹追来孝。叶上淢,淢音侐。
双双:《子集下·又字部》《韵会》双,俗作双,非。(双)《唐韵》所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疎江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隹二枚也。从雔,又持之。《后汉·王乔传》有双凫,从东南飞来。又《玉篇》两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凡献执一双。又《玉篇》偶也。《诗·齐风》冠绥双止。〈笺〉五人为奇,而襄公往从而双之。又兽名。《山海经》南海之外,赤水之西,流沙之东,有三青兽相幷[同并],名双双。〈注〉郭璞曰:言体合为一也。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,盖谓此也。吴任臣云:兽经曰:文文善呼,双双善行。骈志云:双双合体,蛩蛩假足。麟书曰:双双俱来,孟极是覆。又鸟名。《公羊传·宣五年》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。〈疏〉旧说云:双双之鸟,一身二首尾,有雌雄,随便而偶,常不离散,故以喻焉。○按公羊传疏与山海经注异。又《正字通》温庭筠诗:招客先开四十双。王弇州注云:双,五亩也。四十双,二百亩也。或曰唐书南诏传:官给田,四双为二百亩。又云南亲志:俗耕田,三人使二牛,前牵,中压,后驱,犂一曰为一双。又陶九成辍耕录,谓一双为四亩,佛地以二亩为一双,盖各从其方俗而名之,非有成数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孝子双泰贞。又《集韵》朔降切,音淙。偶也。又叶所终反。《谢惠连·七夕诗》弄杼不成藻,耸辔骛前踪。昔离秋已两,今聚夕无双。
全全:《子集下·入字部》《唐韵》疾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从缘切《正韵》才缘切,□音泉。《说文》完也。《玉篇》具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玉人之事,天子用全。〈注〉纯用玉也。又姓。《韵会》吴有大司马全琮。又《韵会》州名。汉零陵郡,晋置全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