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ng jūn ài guó
成语简拼:ZJAG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忠君愛國
成语英文:patriatic and loyal to the throne
成语解释
对君主忠贞,对国家挚爱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封建思想
近义词
忠君报国
成语示例
(1)诸将赴都堂听讲经史,庶几忠君爱国之心。▼清·朱彝尊《袁凯传》
(2)…敢如此,还有甚么说的!』制台是旗人,另有一副忠君爱国的心肠,一见佘小观说出这犯上的话来,连连象话打断…——晚清·李伯元《官场现形记》
(3)…理万机,忧心国事,已是忙碌之极,咱们做奴才的忠君爱国,可不能再多让皇上操心。太后和皇上钟爱公主,听到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4)…三桂这老小子罢。』赵良栋道:『皇上早料到爵爷忠君爱国,得知吴逆猖獗,定要请缨上阵。皇上说道,韦小宝想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5)…心里只有一个忠字,自然记得多些,还有……还有忠君爱国,忠臣不怕死,怕死不忠臣,还有忠厚老实……』康熙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6)…说句公道话儿。若不是真正关龙逢、比干,十二分忠君爱国的,宁可误了朝廷,岂敢得罪宰相?其时有无名子感慨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(7)…贤的行为,不只为了科举及第;做一个官吏,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,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?我们守住本…——《朱柏庐治家格言》
成语造句
(1)爱爱写不出成语“忠君爱国”的拼音。
(2)白云区黄石中学的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忠君爱国”。
(3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忠君爱国”几个大字。
(4)彬彬不会写成语“忠君爱国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成语忠君爱国和心情有关。
(6)柃旭大哥哥给缆茜和贝你讲了“忠君爱国”的典故。
(7)周瑜多谋善断,性度恢廓,忠君爱国。
(8)令尊一向老成持重、忠君爱国,况且世受皇恩,此事确不易办。
(9)诸将赴都堂听讲经史,庶几忠君爱国之心。见清·朱彝尊《袁凯传》。
(10)邓禹、耿君子之儒,忠君爱国,守正恶邪,务使泽及当时,名留后世。
(11)黄飞虎素有忠君爱国之心,今贾氏进宫朝贺,此臣下之礼,岂有无故而死!
(12)这些清议,只讲情理,全不顾国势,貌似最忠君爱国,实则将君国置于危险之中。
(13)平原郡的太守,乃临沂人,姓颜名真卿,字清臣,复圣颜子之后裔,是个忠君爱国的人。
(14)左相乃月之国三朝元老,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,是月之国难得的一位忠君爱国的好官。
(15)原来那人姓郭名子仪,华州人氏,骨相魁奇,熟谙韬略,素有建功立业,忠君爱国之志。
(16)不过万岁爷日理万机,忧心国事,已是忙碌之极,咱们做奴才的忠君爱国,可不能再多让皇上操心。
(17)抗旨罪名已不轻,何况当此非常变故之际、皇上蒙难之时,抗旨不发兵,你曾国藩平时口口声声标榜忠君爱国,岂不都是假话?
成语出处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『此人虽则商贾之流,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、排患解纷之略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爱国爱国:[àiguó] 热爱自己的国家。爱国忧民有古风。
忠忠:zhōng 1、<动>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为人谋而不忠乎?』2、<形>忠贞;忠实。《出师表》:『此四君者,皆良实,志虑忠纯。』3、<名>忠诚的人。《涉江》:『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』[忠义] 忠贞节义。
君君:jūn 1、<名>君王;君主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苟无民,何以有君?』2、<动>君临;统治。《五蠹》:『鲁哀公,下主也,南面君国。』3、<名>古代的一种封号。如『信陵君』、『平原君』等。4、<名>对对方尊称。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『落花时节又逢君。』《鸿门宴》:『君安与项伯有故?』5、<名>妻子对丈夫的尊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君既若见录。』6、<名>用于姓氏后,构成对某人的尊称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余感焉,以杜君言泛讯之。』
爱爱:ài 1、<动>喜爱.《师说》:『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。』2、<形>亲爱的;心爱的.《柳毅传》:『见大王爱其女牧羊于野。』3、<动>爱护.《陈涉世家》:『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』4、<动>怜惜;同情.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『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。』5、<动>爱惜.《指南录后序》:『国事至此,予不得爱身。』6、<动>吝啬.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吾何爱一丰?。』7、<动>爱好.《阿房宫赋》:『秦爱纷奢,人亦念共家。』[爱服] 心甘情愿地服从.
国国:guó 1、<名>国家。《察今》:『故治国无法则乱。』2、<名>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用心者。』3、<名>国都;京都。《殽之战》:『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』《岳阳楼记》:『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』4、<名>地方;地域。《硕鼠》:『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』
忠忠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陟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陟隆切,□音中。《说文》敬也。《玉篇》直也。《增韵》内尽其心,而不欺也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一曰六德,知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〈疏〉中心曰忠。中下从心,谓言出于心,皆有忠实也。又《六书精蕴》竭诚也。《书·伊训》为下克忠。〈传〉事上竭诚也。又不贰也。《诗·邶风·北风笺》诗人事君无二志,勤身以事君,忠也。又《广韵》无私也。《左传·成九年》无私,忠也。《后汉·任延传》延曰:私臣不忠,忠臣不私。又厚也。《周语》忠非亲礼。〈注〉厚也。又《諡法》危身奉上,险不辞难曰忠。又州名。古巴东郡,唐置忠州。又渊名。《山海经》忠极之渊。又叶陟良切,音张。《汉溧阳长潘乾□》彬文烈武,扶弱抑强。龛刈骾雄,流恶显忠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一曰六德,智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《郑疏》中心曰忠。)谨按疏非郑氏所作,谨照原书地官改大司徒。省郑字。
君君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举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拘云切,□音军。《说文》尊也。从尹,发号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归心也。《易·师卦》大君有命。《书·大禹谟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为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仪礼·子夏传》君,至尊也。〈注〉天子,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晋语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称君。《诗·鄘风》我以为君。〈传〉君国小君。〈笺〉夫人对君称小君。《论语》邦君之妻,邦人称之曰君夫人。称诸异邦曰寡小君,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称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严君焉,父母之谓也。又子孙称先世皆曰君。《孔安国·尚书序》先君孔子,生于周末。又兄称弟曰君。《杜牧·为弟墓志》君讳顗。又妾称夫曰君。《礼·内则》君已食彻焉。〈注〉此谓士大夫之妾也。《仪礼·丧服》妾谓君。〈注〉妾谓夫为君者,不得体之,加尊之也,虽士亦然。〈疏〉以妻得体之,得名为夫,妾虽接见於夫,不得体敌,故加尊之,而名夫为君。又妇称夫亦曰君。《古乐府》十七为君妇。又夫称妇曰细君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归遗细君,又何仁也。又上称下亦曰君。《史记·申屠嘉传》上曰:君勿言吾私之。又封号曰君。《史记·商君传》秦封之於商十五邑,号为商君。又妇人封号亦曰君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。又彼此通称亦曰君。《史记·司马穰苴传》百姓之命,皆悬於君。君谓庄贾也。又《张仪传》舍人曰:臣非知君,知君乃苏君。又隐士就聘者曰徵君。《后汉·逸民韩康传》亭长以韩徵君当至。又持节出使者曰使君。《后汉·□恂传》非敢胁使君。又《諡法》庆赏□威曰君,从之成羣曰君。又君子,成德之称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,终曰乾乾。《论语》不亦君子乎。〈注〉君子,成德之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有君助。又叶姑员切,音涓。《刘向·烈女传》引过推让,宣王悟焉。夙夜崇道,为中兴君。
爱爱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乌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於代切《正韵》於盖切,□同□。仁之发也。从心旡声。又亲也,恩也,惠也,怜也,宠也,好乐也,吝惜也,慕也,隐也。又《孝经·谏诤章疏》爱者,奉上之通称。又《諡法》啬於赐与曰爱。又姓。宋刺史爱申。又叶乌胃切,音秽。《诗·小雅》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。《楚辞·九章》世溷浊莫吾知,人心不可谓兮。知死不可让,愿勿爱兮。《袁宏·名臣赞》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达人兼善,废已存爱。《谢瞻·答灵运诗》寻涂涂既睽,即理理已对。丝路有恒悲,矧乃所在爱。小篆作□。
国国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(古文)囗囶圀《唐韵》古或切《集韵》骨或切,□觥入声。《说文》邦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国之法,以分国为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记》匠人营国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《礼·王制》五国以为属,十国以为连,二十国以为卒,二百一十国以为州。《孟子》大国,地方百里,次国,地方七十里,小国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山国用虎节,土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。〈注〉山国多山者,土国平地也,泽国多水者。又灭人之国曰胜国。《左传注》胜国者,绝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国。亦曰绝国。《后汉·班超传》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。〈又〉远处绝国。又两国相距曰敌国。《孟子》敌国不相征也。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。《李陵·答苏武书》闻子之归位,不过典属国。〈注〉典,掌也。即掌属国之事者。又城郭国,行国。《宋程大昌备北边对》汉西域诸国,有城郭国,有行国。城郭国,筑城为守者,行国不立城,以马上为国也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太公之后。齐有国氏,世为上卿,宋有国卿。又囯,《正字通》俗国字。囻,同国,民国期间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