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ōng guàn bái rì
成语注音:ㄓㄨㄙ ㄍㄨㄢˋ ㄅㄞˊ ㄖㄧˋ
成语简拼:ZGBR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忠貫白日
成语解释
贯:贯通。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。形容忠诚无比。亦作『忠心贯日』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忠贯日月、忠心贯日
成语接龙
1、忠贯白日→日久歳长→长年累月→月旦春秋→秋色平分→分文不取→取信于人→人满为患→患难与共→共贯同条→条分节解→解甲休兵→兵连祸接→接二连三→三冬二夏→夏日炎炎→炎黄子孙→孙康映雪→雪案萤窗→窗间过马→马前泼水→水净鹅飞→飞沙走石→石烂江枯→枯枝再春
2、忠贯白日→日往月来→来者不拒→拒谏饰非→非亲非故→故步自封→封官许原→原形败露→露胆披诚→诚惶诚恐→恐后争先→先难后获→获兔烹狗→狗心狗行→行同狗彘→彘肩斗酒→酒龙诗虎→虎兕出柙→柙虎樊熊→熊罴之士→士农工商→商彝周鼎→鼎足而三→三熏三沐→沐猴而冠
3、忠贯白日→日许多时→时诎举赢→赢奸卖俏→俏成俏败→败俗伤风→风行电扫→扫地俱尽→尽其所长→长途跋涉→涉海登山→山阴夜雪→雪操冰心→心如古井→井底之蛙→蛙鸣蚓叫→叫苦不迭→迭床架屋→屋下架屋→屋下作屋→屋乌推爱→爱憎分明→明哲保身→身做身当→当之无愧
4、忠贯白日→日月如流→流离转徙→徙善远罪→罪大恶极→极天蟠地→地久天长→长辔远驭→驭凤骖[音cān]鹤→鹤立鸡群→群鸿戏海→海底捞月→月地云阶→阶前万里→里丑捧心→心惊胆落→落荒而走→走马观花→花天酒地→地瘠民贫→贫贱骄人→人尽其才→才高气清→清浄无为→为所欲为
5、忠贯白日→日月入怀→怀质抱真→真情实感→感天动地→地动山摧→摧枯振朽→朽株枯木→木干鸟栖→栖冲业简→简贤附势→势在必行→行动坐卧→卧雪眠霜→霜露之感→感恩怀德→德重恩弘→弘奖风流→流光易逝→逝将去汝→汝南晨鸡→鸡胸龟背→背城一战→战战兢兢→兢兢乾乾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忠贯白日”几个大字。
(2)苟堂镇第二初中的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忠贯白日”。
(3)小欢写不出成语“忠贯白日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。
(4)小梅大哥哥给彦斌和莲蕊讲了“忠贯白日”的典故。
(5)小美不会写成语“忠贯白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《宣和书谱·颜真卿》:『惟其忠贯白日,识高天下,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,特立而兼括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白日白日:[báirì] (1)白天。(2)太阳。白日依山尽。――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。(3)泛指时光。浪费白日。
忠忠:zhōng 1、<动>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为人谋而不忠乎?』2、<形>忠贞;忠实。《出师表》:『此四君者,皆良实,志虑忠纯。』3、<名>忠诚的人。《涉江》:『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』[忠义] 忠贞节义。
贯贯:guàn 1、<名>穿钱的绳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『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』2、<量>古代货币单位。一千为一贯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五贯足钱一桶。』3、<动>穿过。《柳毅传》:『然而恨贯肌骨,亦何能愧避。』4、<动>融会贯通。《张衡传》:『遂通五经,贯六艺。』5、<名>事;例。《论语·先进》:『仍旧贯,如之何?』6、<名>条理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』7、<动>侍奉;服侍。《硕鼠》:『三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』8、<形>通『惯』,习惯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『我不贯与小人乘,请辞。』9、<名>世代居住的地方;原籍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『其无贯之人,乐州县编户者,谓之浮浪人。』[贯彻] 上下贯穿,通达至底。[贯日] (1)一天又一天,积日。(2)遮蔽日光。[贯叙] 按次序叙录。[贯鱼] 成串的鱼。比喻前后有次序。也写作『鱼贯』。
白白:bái 1、<名>白色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永州之野产异蛇,白质而黑章。』2、<形>纯洁;干净。《石灰吟》:『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问。』3、<形>明亮;光明。《赤壁则》:『相与枕藉手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』4、<形>清楚;明白。《荀子·天论》:『功名不白。』《书搏鸡者事》:『然使君冤未白,犹无益也。』5、<形>真诚;坦白。《庄子·天地》:『机心存于胸中,则纯白不各。』6、<动>禀告;陈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』7、<副>单单;只是。《红楼梦》:『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。』8、<名>指罚酒用的酒杯,也泛指酒杯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『飞觞举白。』[白衣] 1.白色的衣。杜甫《可叹》:『天上浮云如白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』2.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,犹言『平民』,『老百姓』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『以为不宜与白会。』3.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『闻之白,戒君勿言也。』
日日:rì 1、<名>太阳。《夸父逐日》:『夸父与日逐走。』2、<名>白昼;白天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』3、<名>一昼夜;一天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尝一日千里,不忍杀之。』[又] 每天;天天。《劝学》: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。』[又] 一天天地。《涉江》:『鸾鸟凤皇,日以远兮。』4、<名>日子;时间。《过故人庄》:『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』5、<名>往日;从前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『日君乏使,使臣斯司马。』6、<名>他日;以后的某一天。《列子·汤问》:『日以偕来,吾与若俱观之。』
忠忠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陟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陟隆切,□音中。《说文》敬也。《玉篇》直也。《增韵》内尽其心,而不欺也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一曰六德,知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〈疏〉中心曰忠。中下从心,谓言出于心,皆有忠实也。又《六书精蕴》竭诚也。《书·伊训》为下克忠。〈传〉事上竭诚也。又不贰也。《诗·邶风·北风笺》诗人事君无二志,勤身以事君,忠也。又《广韵》无私也。《左传·成九年》无私,忠也。《后汉·任延传》延曰:私臣不忠,忠臣不私。又厚也。《周语》忠非亲礼。〈注〉厚也。又《諡法》危身奉上,险不辞难曰忠。又州名。古巴东郡,唐置忠州。又渊名。《山海经》忠极之渊。又叶陟良切,音张。《汉溧阳长潘乾□》彬文烈武,扶弱抑强。龛刈骾雄,流恶显忠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一曰六德,智,仁,圣,义,忠,和。《郑疏》中心曰忠。)谨按疏非郑氏所作,谨照原书地官改大司徒。省郑字。
贯贯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古玩切,音瓘。《说文》贯,钱贝之贯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京师之钱累百钜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又《博雅》穿也。《五经文字》既穿曰贯。《易·剥卦》贯鱼。《释文》贯,穿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岂不同条共贯与。〈注〉贯者,聮[音lián,古同联]络贯穿。又中也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不贯不释。〈注〉贯,犹中也。又《谷梁传·昭十九年》羁贯成童。〈注〉羁贯,谓交午剪发以为饰。又《晋书·文苑传》架彼辞人,共超清贯。《正字通》侍从之官曰清贯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赵相贯高。《古音略》贯高之贯,音冠。又《博雅》累也。又《韵府》本贯,乡籍也。又国名。《括地志》故贯城即古贯国,在曹州济阴县。又《诗·魏风》三岁贯女。〈传〉贯,事也。《释文》古乱反。○按朱传:贯,习也。音惯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古患切,音惯。惯,亦作贯。《尔雅·释诂》贯,习也。《诗·齐风》射则贯兮。《释文》毛古乱反,中也。郑古患反,习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习惯如自然。〈注〉师古曰:贯,亦习也。又《集韵》乌关切,音弯。弯,亦作贯。《史记·伍子胥传》贯弓执矢向使者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古丸切,音官。义同。○按《说文》毋,穿物持之也,音古丸切,贯音古玩切,毋与贯通,故经典贯亦音官。
白白:《午集中·白字部》《唐韵》旁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薄陌切,□音帛。《说文》西方色也。阴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阴数也。《释名》启也。如水启时色也。《尔雅·释天》秋为白藏。〈疏〉秋之气和,则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书绘之事,西方谓之白。《书·禹贡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青州,厥土白坟。又《礼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韵》素也。洁也。《易·贲卦》白贲无咎。〈注〉其质素,不劳文饰也。又《说卦》巽为白。〈疏〉风吹去尘,故洁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礼·曾子问》当室之白。〈注〉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说不行,则白道而冥穷。〈注〉白道,谓明道也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反除白罪。〈注〉罪之明白者,皆反而除之。又白屋,以茅覆屋也。《前汉·萧望之传》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。又白衣,给官府趋走者。《前汉·两龚传》闻之白衣,戒君勿言也。又白徒,犹白身。《管子·乘马篇》白徒三十人奉车两。又白丁。《北史·李敏传》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:敏何官。对曰:一白丁耳。又白民。《魏书·食货志》庄帝班入粟之制,白民输五百石,听依第出身。又白着。《唐书·刘晏传》税外横取谓之白着。《春明退朝录》世人谓酒酣为白着。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,酩酊如饮者之着也。又《礼·玉藻》君衣狐白裘。《□注》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。又《尔雅·释器》白金谓之银。又《唐书·食货志》隋末行五铢白钱。又《前汉·□法志》罪人为白粲。〈注〉坐择米使正白,三岁□也。又《古今注》白笔,古珥笔,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。又《字学渊源》飞白书,蔡邕见施垩帚而作。又星名。《博雅》太白谓之长庚。又旗名。《礼·明堂位》殷之大白。又罚爵名。《说苑》魏文侯与大夫饮,使公乘不仁为觞政,曰:饮不釂者,浮以大白。又酒名。《礼·内则》酒清白。〈注〉白事酒,昔酒也。色皆白,故以白名之。又稻曰白,黍曰黑。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其实□蕡白黑。又马名。《诗·秦风》有马白颠。〈疏〉额有白毛,今之戴星马也。又猛兽名。《汲冢周书》义渠以兹白。〈注〉兹白,一名驳,能食虎豹。又虫名。《尔雅·释虫》蟫白鱼。〈注〉衣书中虫也。又《大戴礼》白鸟者,谓蚊蚋也。又草名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邺善国多白草。又三白,正月雪也。《西北农谚》要宜麦,见三白。又五白,簙簺五木也。《宋玉·招魂》成枭而牟,呼五白些。又梵言一年为一白。《传灯录》我止林间,已经九白。又山名。《后汉·耿恭传》窦固前击白山,功冠三军。〈注〉冬夏有雪,故名白山。《金史·礼志》有司言,长白山在兴王之地,礼合尊崇。又水名。《桑钦水经》白水出朝阳县西。又州名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武德四年置白州,因博白溪而名。又海外有白民国。见《山海经》。又白狄,狄别名。见《春秋·成九年》。又戎类有六,一曰老白。见《风俗通》。又姓。黄帝后。《左传》秦大夫白乙丙。又复姓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白冥氏,秦族。《潜夫论》吉白氏,莘姓后。又白杨提,代北三字姓。又《諡法》外内贞复曰白。又《玉篇》告语也。《正字通》下告上曰禀白。同辈述事□义亦曰白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,白见四人。《后汉·钟皓传》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。又《唐书·宦者传》宣宗时,诸道岁进阉儿,号私白。○按《说文》入声有白部,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。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,曰此亦自字也。省自者,词言之气从鼻出,与口相助也。是告语之白读自,西方之白读帛,音义各别。许氏分为二部。《玉篇》合而为一,今从之。又《集韵》步化切,音杷。亦西方色也。又博陌切。与伯同。长也。一曰爵名。亦姓。《印薮》有白鸾氏。〈注〉即伯字。又叶旁各切,音薄。《诗·小雅》裳裳者华,或黄或白。我觏之子,乘其四骆。又叶房密切,音弼。《苏轼·寒食雨诗》暗中偸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头已白。□,古文自。疾二切。考证:(《礼·明堂位》殷之太白。)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。
日日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人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入质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实也。太阳之精不亏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释名》日,实也,光明盛实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与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系辞》县象着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说卦》离为火为日。《周礼·天官·九□注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礼·祭义》日出於东。《史记·天官书注》日者,阳精之宗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日合於天统。《后汉·荀爽传》在地为火,在天为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火气之精者为日。又《书·舜典》协时月正日。〈传〉合四时之气节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齐一也。又《洪范》五纪,三曰日。〈传〉纪一日。〈疏〉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,周十二辰为一日。又《礼·曲礼》外事以刚日,内事以柔日。〈疏〉十日有五奇五偶,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,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。又《郊特牲》郊之祭也,迎长日之至也。〈注〉迎长日者,建卯而书夜分,分而日长也。又《左传·文七年》日卫不睦。〈注〉日,往日也。又《左传·桓十七年》天子有日官,诸侯有日御。〈注〉皆典正数者。又《史记·日者传注》卜筮占□时日,通名日者。又《集韵》而力切,音眲。义同。又《韵补》叶而至切。《李嵩·述志赋》审机动之至微,思遗餐而忘寐。表略韵於纳素,托精诚於白日。《类篇》唐武后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