擿植索涂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i zhí suǒ tú成语注音:ㄊㄧ ㄓㄧˊ ㄙㄨㄛˇ ㄊㄨˊ
成语简拼:ZZST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途植索涂
成语解释
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。常喻暗中求索。同『擿埴索涂』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暗中摸索
近义词
擿埴索涂、摘埴索涂、擿埴冥行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擿植索涂”几个大字。
(2)开开写不出成语“擿植索涂”的拼音。
(3)洛晗大哥哥给枝花和琇贤讲解了“擿植索涂”的典故。
(4)社港镇社港中学的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擿植索涂”。
(5)小滨不会写成语“擿植索涂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唐·段成式《西阳杂俎续集·支诺皋上》:『方蒙袂辑履,有愤于黔娄,擿植索涂,见称于扬子,差不同耳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擿擿:zhì 1、<动>搔;抓。《列子·黄帝》:『指擿无痟痒。』2、<名>搔头,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首饰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『诸簪珥皆同制,其擿有等焉。』3、<动>投掷。《庄子·胠箧》:『擿玉毁珠。』这个意义后来写作『掷』。tì<动>挑。韩愈《送穷文》:『擿块杳微。』[引] <动>挑动,指使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『卫将军商密擿永令发去。』[又] 揭发。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『以擿发其奸。』
植植:zhí 1、<动>栽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东西植松柏,左右种梧桐。』《项脊轩志》:『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。』2、<动>竖立;树立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断者架木通之,悬者植梯接之。』《童区寄传》:『一人卧,植刃道上。』3、<动>倚着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或植杖而耘耔。』4、<形>直立的;陡立的。《雁荡山》:『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,皆有植土龛岩。』5、<名>植物。《察变》:『知动植庶品,率皆递有变迁。』6、<名>关闭门户用的直木。《墨子·非儒》:『季孙与邑人争门关,决植。』7、<名>古代军队中督办工事的将官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『华元为值,巡功植。』
索索:suǒ 1、<名>大绳子;绳索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其次关木索,被箠楚受辱。』2、<动>绞合;搓。《诗经·七月》:『昼尔于茅,宵尔索綯。』3、<动>寻求。《离骚》:『路曼曼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』4、<动>寻找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『居五日,桓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』5、<动>索要;索取。《兵车行》:『县官急索租,租税从何出?』6、<形>孤独。白居易《与元稹书》:『索居则以诗相慰,同处则以诗相娱。』7、<形>尽。《宋史·刘绮传》:『逮未申间,敌力疲气索。』8、<副>须;得;能。《长亭送别》:『久已后书儿、信儿,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。』[辨] 绳,索。『绳』指小绳子。『索』指大绳子。[索居] 独居。[索然] (1)离散的零落的样子。(2)流泪的样子。[索笑] 求笑;取笑。[索隐] 寻求事物的隐僻之理。
涂涂:tú 1、<名>泥;泥巴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『夫婴儿相与戏也,以尘为饭,以涂为羹。』2、<名>特指封泥,古代公私简牍的封闭处盖有印章的泥块。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『故民之于上也,若玺之于涂也。』3、<名>道路。周密《观潮》:『珠翠罗绮溢目,车马塞涂。』4、<动>涂沫;涂饰。《论衡·幸偶》:『均之地也,或基殿堂,或涂轩户。』5、<动>玷污;污染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『雷奔电激,草木涂地。』6、<动>塞;堵住。王守仁《尊经阁记》:『没溺于浅闻小见,以涂天下之耳目。』[涂车] 泥车,古代送葬之物。[涂泥] (1)湿润的泥土。(2)泥泞地。[涂炭] (1)烂泥与炭火。比喻困苦灾难,如同陷入烂泥和坠入火中。(2)比喻肮脏;污秽[涂涂] 浓厚的样子。
擿擿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直只切,音踯。《说文》搔也。《后汉·舆服志》簪以瑇瑁为擿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指擿无痟痒。一曰投也。《史记·刺客传》荆轲废,乃引□首,以擿秦王。〈注〉与掷同。古字耳。《庄子·胠箧篇》擿玉毁珠,小盗不起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他正切,音剔。挑也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诏令三辅,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。又《赵广汉传》发奸擿伏如神。〈注〉擿谓动发之也。或作硩。又作□。又《集韵》丁正切,音的。义同。又磓也。又陟革切,音谪。取也。与摘同。
植植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常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丞职切,□音殖。《说文》户植也。《尔雅·释宫》植谓之传,传谓之突。〈疏〉植谓户之维持鏁者也,植木为之。又名传。亦名突。又《玉篇》根生之属曰植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会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一山林,其植物宜皁物。二川泽,其植物宜膏物。三丘陵,其植物宜核物。四坟衍,其植物宜荚物。五原隰,其植物宜丛物。〈注〉谓栎、杨、柳、李、梅、王棘、萑苇之属。又树立也。《左传·襄三十年》郑子产曰:□亡国也,其君弱植。《正义》草木为植,物植为树,君志弱不树立也。《周礼·地官》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,植虞旗于中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逐力切,音直。立也。《诗·商颂》植我鼗鼓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直吏切,音致。《博雅》槌也。又《韵会》种也。又悬蚕薄柱。《礼·月令》季春具曲植。又枝干之属曰植。《周礼·大司马》大役与虑事,属其植。〈注〉植筑城桢也。又将领主帅监作者谓之植。《左传·宣二年》宋华元为植巡功。又倚也。《论语》植其杖而芸。又通置。《书·金縢》植璧秉珪。又《集韵》时吏切,音侍。《贾谊·吊屈原文》方正倒植。又《正韵》直意切。义同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宫》植谓之傅,傅谓之突。〈疏〉植谓户之维持鏁者也,植木为之。又名傅。亦名突。)谨照原文三傅字□改为传字。(《左传·襄三十一年》子产曰。)谨照原文三十一年改三十年。子产上增郑字。
索索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苏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昔各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作□,草有茎叶可作绳索。从□糸。《韵会》隷作索。《小尔雅》大者谓之索,小者谓之绳。《急就篇注》索,总谓切捻之令紧者也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若朽索之驭六马。《诗·豳风》宵尔索綯。又《易·震卦》震索索。〈疏〉心不安之貌。《释文》惧也。又《书·牧誓》惟家之索。〈传〉索。尽也。又《周礼·夏官·方相氏》以索室殴疫。〈注〉索,廋也。又《礼·檀弓》吾离羣而索居。〈注〉索,散也。又《左传·昭十二年》八索九丘。《书序》八卦之说,谓之八索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武都郡有索县。又姓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殷民七族,有索氏。又《广韵》山戟切《集韵》色窄切,□音色。同□,求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大夫以索牛。〈注〉索,求得而用之。又《集韵》苏故切,音素。《释名》索,素也。八索,着素王之法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衆[音zhòng]皆竞进以贪婪兮,凭不厌乎求索。羌内恕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。〈注〉索,音素。○按《说文》在木部,今倂附入。索从□,《说文》在□部。考证:(《屈原·离骚》羌内恕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。)谨照原文恕下增己字。
涂涂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同都切,音徒。泥也。《书·禹贡》涂泥。见土字注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路旅,涂也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参涂夷庭。〈注〉参涂,郭门之三道。《潘岳·藉田赋》启四涂之广阡。又杜也,杜塞孔穴也。《书·梓材》惟其涂墍茨。《诗·小雅》如涂涂附。又污也。《庄子·让王篇》夷齐曰:周以涂吾身。不如避之以洁吾行。又厚貌。《楚辞·九叹》白露纷以涂涂。《谢朓·酬王晋诗》涂涂晚露稀。又《礼·檀弓》菆涂龙輴以椁。又涂车,明器也。《礼·檀弓》涂车刍灵。自古有之。又糊涂,不分晓也。《宋史·吕端传》太宗欲相端,或言端为人糊涂。帝曰: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又涂乙,攺窜也。《隋百官志》给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,诏敕有不便者,涂窜奏还,谓之涂归。《李义山韩□诗》点窜尧典舜典字,涂攺清庙生民诗。又涂山,国名。在寿春界巢县东北。《书·益稷》娶于涂山。《连山易》禹娶涂山氏女,名攸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禹会诸侯涂山,今山前有禹会村。《苏轼·有禹会村诗》。俗谓涂山在会稽,渝州,濠州,当涂,九江,及三巴之江州,□非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天帝山之西南曰臯涂之山。又三涂,太行轘辕崤渑也。《马融·广成颂》右矕三涂。左槩嵩岳。矕视也。又姓。见《统谱》。又《集韵》徒故切,音渡。《张衡·思玄赋》云师□以交集兮,冻雨沛其洒涂。□琱舆而树葩兮,扰应龙以服路。又《广韵》宅加切《集韵》直加切,□音茶。沮洳也。一曰饰也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谐语曰:老柏涂。《柳宗元诗》善幻迷冰火,齐谐笑柏涂。东门牛屡饭,中散蝨空爬。又叶他鲁切,音土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周流天下,还复其所。上至苍天,下薄泥涂。考证:(又三涂,太行轘辕崤渑也。)谨照集韵轘改轘。(《马融·广成颂》左矕三涂。右槩嵩岳。矕音盻。)谨照原文左矕改右矕。右槩改左槩。又盻与矕不同音,照原注音盻改视也。(《柳宗元诗》东门半屡饭,中散蝨空爬。)谨照原文半改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