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i zhí suǒ tú
成语注音:ㄓㄞ ㄓㄧˊ ㄙㄨㄛˇ ㄊㄨˊ
成语简拼:ZZST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摘埴索塗
成语解释
盲人以杖点地,探索道路。比喻盲目的行为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擿植索涂、擿埴索涂、擿埴冥行
成语示例
(1)夸词以为美,嚣听而无所终,摘埴索涂,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。▲孙中山 《民报》发刊词
成语造句
(1)丁丁不会写成语“摘埴索涂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辉煌哥哥给彭绢和慧鹏讲了“摘埴索涂”的故事。
(3)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摘埴索涂”几个大字。
(4)私立新时代中学的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摘埴索涂”。
(5)小画写不出成语“摘埴索涂”的拼音。
(6)去往福建省政和县石屯中学的车上,文凯大哥哥给琳妲和淑闵讲了『摘埴索涂』的典故。
(7)夸词以为美,嚣听而无所终,摘埴索涂,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。见孙中山《民报》发刊词。
成语出处
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『凡舟车之运转流行,道里之险易涩滑,岩墙之必压,坎陷之至凶,摘埴索涂,都忘趋避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摘摘:zhāi(1)取(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、挂着的东西);摘梨;摘一朵花;摘帽子;把灯泡摘下来。(2)选取:摘要;摘录。(3)摘借:摘了几个钱救急。
埴埴:zhí <名>制作陶器用的黏土。《管子·任法》:『犹埴在埏也。』
索索:suǒ 1、<名>大绳子;绳索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其次关木索,被箠楚受辱。』2、<动>绞合;搓。《诗经·七月》:『昼尔于茅,宵尔索綯。』3、<动>寻求。《离骚》:『路曼曼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』4、<动>寻找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『居五日,桓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』5、<动>索要;索取。《兵车行》:『县官急索租,租税从何出?』6、<形>孤独。白居易《与元稹书》:『索居则以诗相慰,同处则以诗相娱。』7、<形>尽。《宋史·刘绮传》:『逮未申间,敌力疲气索。』8、<副>须;得;能。《长亭送别》:『久已后书儿、信儿,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。』[辨] 绳,索。『绳』指小绳子。『索』指大绳子。[索居] 独居。[索然] (1)离散的零落的样子。(2)流泪的样子。[索笑] 求笑;取笑。[索隐] 寻求事物的隐僻之理。
涂涂:tú 1、<名>泥;泥巴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『夫婴儿相与戏也,以尘为饭,以涂为羹。』2、<名>特指封泥,古代公私简牍的封闭处盖有印章的泥块。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『故民之于上也,若玺之于涂也。』3、<名>道路。周密《观潮》:『珠翠罗绮溢目,车马塞涂。』4、<动>涂沫;涂饰。《论衡·幸偶》:『均之地也,或基殿堂,或涂轩户。』5、<动>玷污;污染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『雷奔电激,草木涂地。』6、<动>塞;堵住。王守仁《尊经阁记》:『没溺于浅闻小见,以涂天下之耳目。』[涂车] 泥车,古代送葬之物。[涂泥] (1)湿润的泥土。(2)泥泞地。[涂炭] (1)烂泥与炭火。比喻困苦灾难,如同陷入烂泥和坠入火中。(2)比喻肮脏;污秽[涂涂] 浓厚的样子。
摘摘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他正切,音剔。《说文》拓果树实也。一曰指近之也。《傅毅·舞赋》摘齐行列。〈注〉指摘行列。使整齐也。又《广韵》发也,动也。《元稹诗》共邀连榻坐,兼去摘船行。《自注》音剔。又《唐韵》竹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陟革切,□音谪。手取也。《唐书·建宁王倓传》天后次子贤作歌曰: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三摘尚云可,四摘抱蔓归。或作擿。
埴埴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广韵》常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丞职切,□音寔。《说文》黏土也。《书·禹贡》厥土赤埴坟。又陶旊之工谓之抟埴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抟埴之工。《庄子·马蹄篇》陶者曰:我善为埴。又瞽者以杖擿地而后行,谓之擿埴。《扬子·修身篇》擿埴索涂,冥行而已。或作□□。又《类篇》质力切。埴□同。
索索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苏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昔各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作□,草有茎叶可作绳索。从□糸。《韵会》隷作索。《小尔雅》大者谓之索,小者谓之绳。《急就篇注》索,总谓切捻之令紧者也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若朽索之驭六马。《诗·豳风》宵尔索綯。又《易·震卦》震索索。〈疏〉心不安之貌。《释文》惧也。又《书·牧誓》惟家之索。〈传〉索。尽也。又《周礼·夏官·方相氏》以索室殴疫。〈注〉索,廋也。又《礼·檀弓》吾离羣而索居。〈注〉索,散也。又《左传·昭十二年》八索九丘。《书序》八卦之说,谓之八索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武都郡有索县。又姓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殷民七族,有索氏。又《广韵》山戟切《集韵》色窄切,□音色。同□,求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大夫以索牛。〈注〉索,求得而用之。又《集韵》苏故切,音素。《释名》索,素也。八索,着素王之法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衆[音zhòng]皆竞进以贪婪兮,凭不厌乎求索。羌内恕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。〈注〉索,音素。○按《说文》在木部,今倂附入。索从□,《说文》在□部。考证:(《屈原·离骚》羌内恕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。)谨照原文恕下增己字。
涂涂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同都切,音徒。泥也。《书·禹贡》涂泥。见土字注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路旅,涂也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参涂夷庭。〈注〉参涂,郭门之三道。《潘岳·藉田赋》启四涂之广阡。又杜也,杜塞孔穴也。《书·梓材》惟其涂墍茨。《诗·小雅》如涂涂附。又污也。《庄子·让王篇》夷齐曰:周以涂吾身。不如避之以洁吾行。又厚貌。《楚辞·九叹》白露纷以涂涂。《谢朓·酬王晋诗》涂涂晚露稀。又《礼·檀弓》菆涂龙輴以椁。又涂车,明器也。《礼·檀弓》涂车刍灵。自古有之。又糊涂,不分晓也。《宋史·吕端传》太宗欲相端,或言端为人糊涂。帝曰: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又涂乙,攺窜也。《隋百官志》给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,诏敕有不便者,涂窜奏还,谓之涂归。《李义山韩□诗》点窜尧典舜典字,涂攺清庙生民诗。又涂山,国名。在寿春界巢县东北。《书·益稷》娶于涂山。《连山易》禹娶涂山氏女,名攸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禹会诸侯涂山,今山前有禹会村。《苏轼·有禹会村诗》。俗谓涂山在会稽,渝州,濠州,当涂,九江,及三巴之江州,□非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天帝山之西南曰臯涂之山。又三涂,太行轘辕崤渑也。《马融·广成颂》右矕三涂。左槩嵩岳。矕视也。又姓。见《统谱》。又《集韵》徒故切,音渡。《张衡·思玄赋》云师□以交集兮,冻雨沛其洒涂。□琱舆而树葩兮,扰应龙以服路。又《广韵》宅加切《集韵》直加切,□音茶。沮洳也。一曰饰也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谐语曰:老柏涂。《柳宗元诗》善幻迷冰火,齐谐笑柏涂。东门牛屡饭,中散蝨空爬。又叶他鲁切,音土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周流天下,还复其所。上至苍天,下薄泥涂。考证:(又三涂,太行轘辕崤渑也。)谨照集韵轘改轘。(《马融·广成颂》左矕三涂。右槩嵩岳。矕音盻。)谨照原文左矕改右矕。右槩改左槩。又盻与矕不同音,照原注音盻改视也。(《柳宗元诗》东门半屡饭,中散蝨空爬。)谨照原文半改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