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ǐ chǐ wàn lǐ
成语注音:ㄓㄧˇ ㄔㄧˇ ㄨㄢˋ ㄌㄧˇ成语正音咫,不能读作『zhī』。
成语简拼:ZCWL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咫尺萬裏
歇后语:地图上量距离
成语解释
形容画幅虽小,意境深远。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形容事物内容丰富
近义词
[同]咫尺天涯、咫尺千里
成语示例
(1)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·卷一一七·北都潜丘台崔相国应梦修观验》:『良久,复聆天乐笳箫之音,寻访之意弥切,但四隅陡绝,咫尺万里。』
(2)杜甫歌行,自称鲍、庾,加以时事,大作波涛,咫尺万里,非虚夸矣。▼清·王闿运《湘绮楼论唐诗》
(3)唐·林蕴〈上安邑李相公安边书〉:『当昔汉室,彼为内府,囊賝走马,曾不虚日,咫尺万里,烟尘不动。』
成语造句
(1)安琪不会写成语“咫尺万里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楚楚写不出成语“咫尺万里”的拼音。
(3)桂花中学的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咫尺万里”。
(4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咫尺万里”几个大字。
(5)矫大爷给小虾和淼淼讲解了“咫尺万里”的故事。
(6)前往公安县胡家场初级中学的大巴上,轶鹏叔叔给奕雅和家安讲解了『咫尺万里』的历史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南史·萧贲传》:『能书善画,于扇上图山水,咫尺之内,便觉万里为遥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咫尺咫尺:周制八寸为咫,十寸为尺。谓接近或刚满一尺。1、很短或很近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『天威不违颜咫尺。』2、微小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『虽有高世之名,无咫尺之功者不赏。』
咫咫:zhǐ <量>古代的长度单位,周制八寸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『其长尺有咫。』[咫尺] (1)很短或很近。(2)微小。
尺尺:chǐ 1、<量>长度单位,十寸为一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邹忌修八尺有余。』2、<名>量长度的工具,尺子。3、<形>表示短、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群臣侍殿上者,不得持尺兵。』[尺晷] 晷,日影。日影移动一尺。比喻较短的时间。《宋史·朱台符传》:『时太宗廷试贡士,多擢敏速者,台符与同辈课试,以尺成一赋。』[尺书] 1.信札;书信。古诗《弧儿行》:『愿欲寄尺,将与地下父母。』2.简册;书籍。王充《论衡·书解》:『秦虽无道,不燔[音fán]诸子,诸子尺,文篇具在。』[尺素] 1.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。后泛指文章、书籍。古诗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『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书。』2.用作书信的代称。秦观《踏莎行》:『驿寄梅花,鱼传尺。』
万万:wàn 1、<数>十个一千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』[又] 泛指众多。《察今》:『臂之若良医,病万变,药亦万变。』2、<副>极;非常。韩愈《柳子厚暮志铭》:『无辞以白其大,且万无母子俱往理。』3、<名>古代一种大型舞蹈的名字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『九月,考仲子之宫,将万焉。』[注] 万,萬。古代『万』读『mò』,用于复姓『万俟』。『萬』作数词时可以用『万』,如今简化统一作『万』。[万福] (1)多福,用于祝颂。(2)唐宋时女子行礼,常口称『万福』,后指女子行礼。[万机] 古时专指皇帝处理日常杂事。[万籁]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。[万乘] (1)万辆兵车。(2)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兵车万辆,故以万乘称天子。(3)指大国。
里里:lǐ 1、<名>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:『以县统乡,以乡统里。』2、<名>家乡;乡里;里巷。《周处》:『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』3、<量>长度单位,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,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。《劝学》:『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』4、<名>衣服、被褥等的内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』5、<名>里面;内部;当中。《观沧海》:『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』
咫咫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诸氏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掌氏切,□音纸。《说文》周制,寸尺咫寻,皆以人之体为法。中妇人手长八寸,谓之咫,周尺也。《左传·僖九年》天威不违颜咫尺。《晋语》文公学读书於臼季,三日,曰:吾不能行也,咫闻则多矣。〈注〉咫,咫尺间也。《鲁语》肃慎氏贡楛矢石砮,其长尺有咫。又《楚语》是知天咫,安知民则。〈注〉咫言少也,言少知天道耳,何知治民之法。又《酉阳亲俎》书目有天咫。《集韵》或作□□。
尺尺:《寅集上·尸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昌石切,音赤。《说文》十寸也。人手郤十分动衇为寸口,十寸为尺,规矩事也。从尸从乙。乙所识也。周制:寸尺咫寻常仞,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。《家语》布指知尺,舒肱知寻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,一黍为分,十分为寸,十寸为尺。《蔡邕·独断》夏十寸为尺,殷九寸为尺,周八寸为尺。《周礼·司市》疏置丈尺於绢布之肆。又大尺曰施。《管子·地员篇》其施五尺。〈注〉施音遗,大尺之名。又《小尔雅》五尺谓之墨。《周语》不过墨丈寻常之间。〈注〉五尺为墨,倍墨为丈。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宫室,其名为墨,则墨者工师之五尺也。又《唐辇下岁时记》二月朔日为中和节,赐大臣戚里尺,谓之裁度民间。又法三尺,谓以三尺竹□书写法律,故俗谓舞文为弁髦三尺。今以三尺为□具,非也。又叶昌约切,音绰。《诗·鲁颂》是寻是尺。叶下作若。《韵会》通作赤。考证:(《说文》周制,寸,尺,咫,寻,常,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。)谨照原文常字下增仞字。(《周礼·地官》置丈尺於绢布之市。)谨照原文地官改为司市疏,市改肆。
万万:《子集上·一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同万。又三字姓。西魏有柱国万纽于谨。又《广韵》莫北切《集韵》密北切。万俟,复姓。俟音其,今读木其。北齐特进万俟普。(万)(古文)《唐韵》无贩切,音蔓。《说文》虫也。《埤雅》蜂一名万。盖蜂类衆[音zhòng]多,动以万计。又数名。《易·乾象》万国咸宁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纪于一,协于十,长于百,大于千,衍于万。又舞名。《诗·邶风》方将万舞。〈疏〉万者,舞之总名。《大戴礼·夏小正》万也者,干戚舞也。《韵会》汤武以万人得天下,故干舞称万舞。又州名。《寰宇记》汉巴东郡,后唐贞观曰万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万氏,孟子门人万章。又《韵补》入铣韵。《白居易·寄元九诗》怜君为谪吏,穷薄家贫褊。三寄衣食资,数盈二十万。《六书正伪》或省作万,非。
里里:《酉集下·里字部》《广韵》良已切《集韵》两耳切《正韵》良以切,□音裏。《尔雅·释言》里,邑也。《诗·郑风》将仲子兮,无踰我里。〈传〉里,居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在壄曰庐,在邑曰里。《风俗通》五家为轨,十轨为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韵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。又忧也。《诗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〈笺〉里,忧也。又姓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郑之未灾也,里析告子产。〈注〉里析,郑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复姓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诱子华而杀之南里。〈注〉南里,郑地。又山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注》高里山,在泰山下。又《五代史·附录》契丹所居曰枭罗个没里。〈注〉没里者,河也。又古夫称妻曰乡里。《南史·张彪传》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。《沈约·山阴柳家女诗》还家问乡里,讵堪持作夫。又《正韵》汉制:长安有戚里,人君姻戚居之,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。又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匠人》里为式,然后可以传衆[音zhòng]方。〈注〉里,读为已,声之误也。《释文》里,音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