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循资序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ǐ xún zī xù成语简拼:ZXZ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止循資序
成语解释
止:只;循:遵循;序:顺序。只是按顺序论资排辈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“止循资序”几个大字。
(2)敏敏写不出成语“止循资序”,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。
(3)小虎不会写成语“止循资序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宇寰哥哥给乐瑶和蕾谨介绍了“止循资序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镇洪市中学的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止循资序”。
成语出处
《宋史·选举志》:『若专引知识,则嫌于私;若止循资序,未必皆才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止止:zhǐ 1、<名>脚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『当斩左止者,笞五百。』这个意义后来写作『趾』。2、<动>停止。《察今》:『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停止。《鸿门宴》:『交戟之卫士欲止(之)不内。』3、<动>住下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复从峡度栈以上,止文殊院。』4、<动>留住。《荷蓧丈人》:『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。』5、<动>阻止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河曲智叟笑而止之。』6、<动>中止。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『臂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吾止也。』7、<副>通『只』。只是;仅仅。《黔之驴》:『技止此耳。』《活板》:『若止印三二本,未为简易。』8、<助>用于句未,表示感叹。《诗经·南山》:『既曰归止,曷又怀止。』
循循:xún 1、<动>顺着。《察今》:『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。』2、<动>遵循;依照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奉事循公姥,进止敢自专。』[循分] 安守本分。
资资:zī 1、<名>钱财;物资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当续发人众,多载资粮,为卿后援。』2、<动>积蓄。《信凌君窃符救赵》:『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,如姬资之三年,自王以下,欲求报其父仇,莫能得。』3、<动>供给;资助。《祭妹文》:『汝来床前,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,聊资一次。』4、<名>资本;依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若据而有之,此帝王之资也。』5、<名>天赋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『今陛下贵为天子……又有能致之资。』6、<动>通『咨』。询问。《礼记·表记》:『事君先资其言。』[资斧] (1)旅费。(2)征伐。[资望] 门第;声望。
序序:xù 1、<名>堂屋的东西墙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》:『曾子惧,退,负序而立。』2、<名>地方办的学校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。』3、<名>次序;秩序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『长幼有序。』4、<名>时序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』5、<动>按次序排列。《美猴王》:『一个个序齿排班,朝上礼拜。』6、<名>赠序;一种临别赠言。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。7、<名>序言;评价著作的文章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『予为斯序。』[又] 〈名为动〉为……作序。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。』8、<动>通『叙』述说。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『会桃花之芳园,序天伦之乐事。』[序齿] 按年龄长幼定先后次序。
止止:《辰集下·止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诸市切,音芷。《说文》下基也。象草木出有址,故以止为足。《徐曰》初生根干也。又《广韵》停也,足也。《易·艮卦》艮,止也。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又静也。《礼·玉藻》口容止。〈注〉不妄动也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人莫鉴於流水,而鉴於止水,唯止能止衆[音zhòng]止。又已也,息也。《论语》止吾止也。《史记·酷吏传》寇盗不为衰止。又居也。《诗·大雅》乃慰乃止。又《商颂》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。又心之所安为止。《书·益稷》安汝止。《孔传》言当先安好恶所止。《正义》曰:止谓心之所止。《大学》云:为人君止於仁,为人臣止於敬,好恶所止,谓此类也。又朱子曰:止者,必至於是而不迁之谓。又留也。《论语》止子路宿。《孟子》可以止而止。又行师营曰止,暂待曰次。又凡战而被获曰止。《左传·隐十一年》公与郑人战於狐壤,止焉。《杜注》内讳获,故言止。又《僖十五年》辂秦伯将止之。又容止。《诗·鄘风》人而无止。〈笺〉止,容止。无止则无礼节也。《孝经·圣治章》容止可观。又举止。《齐书·张欣泰传》欣泰着鹿皮冠衲衣。世祖曰: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。又俗谓德行曰行止。《外史檮杌》郑奕敎子《文选》。其兄曰:莫学沈、谢嘲风弄月,污人行止。又乐器。《尔雅·释乐》所以鼓柷谓之止。〈注〉止者,其椎名也。《书·益稷》合止柷敔。《郑注》柷,状如漆桶,中有椎,合之者,投椎於其中而撞之。又鸟集亦曰止。《诗·小雅》载飞载止。又三止,三礼也。《班固·幽通赋》嬴取威於百仪兮,姜本支乎三止。〈注〉谓齐之先伯夷典三礼也。又语辞。《诗·周颂》百室盈止,妇子宁止。又首止,卫地名。在陈留襄邑。《春秋·僖五年》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。又与趾同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皆有枕北止。《郑注》止,足也。古文止作趾。《山海经》韩流麟身,渠股豚止。《郭注》止,足也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获白麟,爰五止。《师古注》止,足也。时白麟足有五蹄。
循循:《寅集下·彳字部》《唐韵》详遵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松伦切。《正韵》详伦切,□音旬。《尔雅·释诂》自也,率循也。《说文》行顺也。《礼·射义》卿大夫以循法为节。《史记·循吏传》奉职循理,亦可以为治,何必威严哉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此业壹定,世世常安,而后有所持循矣。〈注〉执持而顺行之。又《增韵》依也。《左传·昭七年》循墙而走。《二十三年》循山而南。〈注〉依山南行也。又《广韵》善也。又《玉篇》循次序也。《论语》夫子循循然善诱人。又《韵会》循环,谓旋绕往来。《史记·高帝纪》三王之道,若循环终而复始。又巡也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遣使者循行郡国,问民所疾苦。又《正韵》循,摩也。《前汉·李陵传》数数自循其刀环。〈注〉循,谓摩循也。又抚循,慰安也。《前汉·萧何传》拊循勉百姓。《赵充国传》拊循和辑。又《广雅》述也。《前汉·冯立传》立为西河上郡太守,居职公廉,与其兄野王相似。吏民歌之曰:大冯君,小冯君,兄弟继踵相因循。又无所作为曰因循。《韩愈·酬裴功曹诗》多才自劳苦,无用秖因循。又《集韵》船伦切,音唇。蹲循,逡巡也。
资资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即夷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津私切,□音咨。《说文》货也。《易·旅卦》旅即次,怀其资。〈注〉必获次舍,怀来资货。又《易·乾卦》万物资始。《释文》资,取也。又《仪礼·聘礼》问岁月之资。〈注〉资,行用也。又《五经文字》齎,与资同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资黍于羊俎两端。〈注〉资,犹减也。今文资作齎。又与咨同。《礼·缁衣》民惟曰怨资。《尚书》作咨。又姓。《玉海》资氏。《□留·风俗传》黄帝之后。《四明志》会稽有资氏。又《集韵》资四切。与恣同。秦刻石文恣作资。
序序:《寅集下·广字部》《唐韵》徐吕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象吕切,□音绪。《尔雅·释宫》东西墙谓之序。〈注〉所以序别内外。〈疏〉此谓室前堂上东厢西厢之墙也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又《玉篇》学也。《礼·王制》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,养庶老于西序。〈注〉东序,大学,在国中,王宫之东。西序,小学,在西郊。又《明堂位》夏后氏之序也。《孟子》殷曰序。又《玉篇》长幼也。《孟子》长幼有序。又《广雅》次也。《诗·大雅》序賔以贤。〈笺〉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掌四时祭祀之序事。〈注〉次序之时。又姓。《礼·射义》序点扬觯。〈疏〉序氏点名也。又《韵会》叙,通作序。《尔雅·序疏》叙□此经之旨。孔子作书序,子夏作诗序,故郭氏亦谓之序。又与绪通。《韩愈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端序则见长而愈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