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í biān suí dèng
成语注音:ㄓㄧˊ ㄅㄧㄢ ㄙㄨㄟˊ ㄉㄥˋ
成语简拼:ZBSD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執鞭随鐙
成语解释
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;表示倾心追随
近义词
执鞭坠镫、鞍前马后、执鞭随蹬
成语示例
(1)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25回:『望爷爷收录,小人情愿执鞭随镫。』
(2)…自为。』房德道:『某受相公大恩,即使生生世世执鞭随镫,尚不能报万一;今不过少尽其心,何足为劳。』铺设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(3)…我同往常山?』路信道:『相公肯收留,小人情愿执鞭随镫。』李勉道:『你乃大恩人,怎说此话?』遂叫王太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成语造句
(1)昂昂不会写成语“执鞭随镫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执鞭随镫”几个大字。
(3)传斌大哥哥给梦葶和缆挑讲解了“执鞭随镫”的典故。
(4)菁菁写不出成语“执鞭随镫”的拼音。
(5)伊宁县第二中学的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执鞭随镫”。
(6)若蒙不弃卑微,许以执鞭随镫,小人等当焚毁山寨,愿效犬马之劳。
(7)哎,文帅对我恩重如山,可惜我却不能再为他执鞭随镫、冲锋陷阵了。
(8)前往杞县苏木乡二中的巴士上,辰汉大哥哥给诗倘和舄贞讲了『执鞭随镫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8回:『愿将军不弃,收为步卒,早晚执鞭随镫,死亦甘心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执鞭执鞭:[zhíbiān] (1)手拿鞭子。(2)举鞭为人驾车,表示景仰追随。假令晏子而在,余虽为之执鞭,所忻慕焉。――《史记·管晏列传赞》;执鞭随镫。(3)指从事教学或教练工作。
执执:zhí 1、<动>持;握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』2、<动>掌握;把持。《论语·季氏》:『陪臣执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』3、<动>捉拿;逮捕。《梅花岭记》:『被执至南门。』4、<名>执掌国政的人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。』5、<动>执行;施行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『有司执法,未得其中。』6、<动>取得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是皆不足以执信也。』7、<名>朋友。《礼记·曲礼》:『见父之执,不谓之进,不敢进。』[执牛耳] 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。[执事] (1)担任工作;从事劳役。(2)侍从。(3)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
鞭鞭:biān 1、<动>打马;驱赶马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『马不出者,助之鞭之。』2、<名>马鞭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『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』3、<名>古刑名,古代官刑之一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『薄刑用鞭扑,以威民也。』4、<名>竹根。张公宾《新竹》:『新鞭暗入庭,初昃两三茎。』5、<名>古兵器名,有竹制、铁制两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『操鞭使人,则役万夫。』
随随:suí 1、<动>跟随;跟从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』2、<动>沿着;顺着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四角龙子幡,婀娜随风转。』3、<动>听凭;任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『随安陵氏而亡之。』4、<副>随即;接着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染此者十不一二,或随有瘳。』[随辈] 随同众人。
镫镫:dēng 1、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『实于镫,宰右执镫。』2、<名>通『灯』。油灯。刘桢《赠五官中郎将》诗:『众宾会广座,明镫糦炎光。』dèng<名>马鞭两旁的脚踏(后起意义)。李白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》诗:『龙驹雕镫白玉鞍。』
执执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之入切《正韵》质入切,□音汁。守也,持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允执厥中。又处也。《礼·乐记》师乙曰:请诵其所闻,吾子自执焉。又塞也。《左传·僖二十八年》子玉使伯棼请战曰:非敢必有功也,愿以闻执谗慝之口。又父之友曰执友。《礼·曲礼》见父之执,不问不敢对。《后汉·马援传》援为梁松父执,松贵拜援牀下,援不之答。又捕也。《礼·檀弓》肆诸市朝,而妻妾执。《孟子》执之而已。又姓。又执失代,三字姓。又与慹同。《前汉·朱博传》豪强执服。〈注〉谓畏威慑服也。本作□,省作执。亦作瓡。考证:(《书·大禹谟》允执其中。)谨照原其改厥。
鞭鞭:《戌集中·革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□连切,音编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驱也。《玉篇》笞也。马箠也。《书·舜典》鞭作官□。〈传〉以鞭为治官之□。《左传·僖二十三年》左执鞭弭,右属櫜鞬。《礼·曲礼》乗[音chéng]路马,必朝服载鞭策,不敢授绥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则胥执鞭度守门。《史记·三皇纪》以赤鞭鞭草木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则胥吏执鞭度守门。)谨照原文省吏字。
随随:《戌集中·阜字部》遀追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旬为切,音隋。《广韵》从也,顺也。《书·禹贡》随山刊木。《易·□象》随风巽,君子以申命行事。《诗·大雅》无纵诡随。〈传〉诡,人之善。随,人之恶者。又易卦名。又《易·咸卦》咸其股,执其随往吝。〈注〉随,谓趾也。〈疏〉腓动,则足随之,故谓足为随。又《艮卦》艮其腓,不拯其随。又《仪礼·乡射礼》其间容弓,距随长武。〈注〉距随者,物横画也。始前足至东头为距,后足来合而南面为随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隐五年》翼侯奔随。〈注〉随,晋地。又国名。汉为县。《左传·桓六年》楚武王侵随。〈注〉随国,今义阳随县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南阳郡随县。〈注〉故厉国也。《韵会》晋置随郡,齐攺为州。《正韵》亦作隋。详前隋字注。又西随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牂牁郡西随县。又沙随,地名。《春秋·成十六年》会于沙随。〈注〉宋地,梁国宁陵县北有沙随亭。又姓。《风俗通》随侯之后,汉有博士随何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有诏捕太医令随但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随巢子六篇。〈注〉墨翟弟子。又《正韵》亦作遗。《诗·小雅》莫肯下遗。〈笺〉遗,读曰随。〈疏〉随从於人,先人后己,以相□下之义也。又《集韵》古通追。《屈原·离骚》背绳墨以追曲。〈注〉追,与随通。又《唐韵正》古音旬禾反。《论语》季随,季騧。《杨慎曰》大理董难曾见宋人小说,周有八士,命名八人而四韵。季随、季騧,随,旬禾反,騧,乌戈反,一韵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音声相和,先后相随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人不倡不和,天不始不随。《易林》宫商既和,声音相随。《马融·广成颂》鲂鱮鱏鯿,鰋鲤鱨魦。乐我纯德,腾跃相随。《顾炎武曰》随字自素问天元纪大论,知迎知随,气可与期,始入之韵。又《史记·天官书》前列直斗口三星,随北端兑。〈注〉索隐曰:随,他果反。又与椭通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闚面於盘水则员,於杯则随,面形不异,其故有所员,有所随者,所自闚之异也。《吕大临曰》随,当读椭,圜而长也。《正字通》俗作随。
镫镫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都滕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都腾切,□音登。《说文》锭也。《徐铉曰》锭中置烛,故谓之镫。今俗别作灯,非是。《楚辞·招魂》华镫错些。《刘公干·赠五官中郞将诗》明镫熺炎光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鼓镫之山。又与登同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实于镫。〈注〉瓦豆谓之镫。〈疏〉诗:于豆于登。毛传:木曰豆,瓦曰登。《后汉·礼仪志》瓦镫一,彤矢四。又《广韵》都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丁邓切,□音嶝。《广韵》鞍镫。《集韵》马鞁具。《正字通》马鞍两旁,足所踏也。《韩致尧诗》和裙穿玉镫。又《韵会》豆下跗。《礼·祭统》执镫。〈注〉镫,豆下跗也。《释文》镫,音登。又丁邓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