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时识务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ī shí shí wù成语简拼:ZSSW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知時識務
成语解释
务:事。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和了解世事,不去违背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成语造句
(1)航航写不出成语“知时识务”,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知时识务”几个大字。
(3)君燕大哥哥给雨霖和池秀讲解了“知时识务”的典故。
(4)麻城乘马中学的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知时识务”。
(5)小莉不会写成语“知时识务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六:『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,况我每知时识务,正该如此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知知:zhī 1、<动>知道;了解。《察今》:『故察己则可以知人。』2、<动>认识;识别。《马说》:『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』3、<名>知觉;感觉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官知止而神欲行。』4、<动>感到;觉得。《惠崇<春江晚景>》:『春江水暖鸭先知。』5、<动>交好;相亲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『公孙明知叔孙于齐。』6、<名>交情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绝宾客之知。』7、<名>朋友。鲍照《鲍参军集·咏双燕》:『悲歌辞旧爱,衔泪觅新知。』8、<动>主持。《国语·赵语》:『吾与之共知赵国之政。』zhì通『智』。智慧;聪明。《劝学》:『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』[知遇] 得到赏识和重用。
时时:shí 1、<名>季节;时节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3、<名>时辰;时刻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斧斤以时入山林,林木不可胜用也。』4、<名>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;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。』5、<名>时代。《察今》:『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』6、<名>时事;时势。《春望》:『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』7、<名>时俗;时尚。《师说》:『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』8、<名>时机;机遇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『大丈夫相时而动。』9、<名>时运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时不利兮骓不逝。』10、<副>按时。《论语》:『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』11、<副>当时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。』12、<副>时常;经常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小鸟时来啄食,人至不去。』
识识:shí 1、<动>知道;懂得。《谋攻》:『识众寡之用者胜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汝识之乎?』2、<动>认识。《回乡偶书》:『儿童相见不相识。』3、<动>识别;辨认。《采草药》:『八月苗未枯,采掇者易辨识耳。』4、<名>知识;见识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『鄙夫寡识。』zhì 1、<动>通『志』。记;记住。《论语》:『默而识之。』2、<名>通『帜』。标记;记号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『公拆袄,出珠授之,封识宛然。』
务务:wù 1、<动>从事;致力于。《过秦论》:『内立法度,务耕织,修守战之具。』2、<动>追求;要求得到。《五蠹》:『糟糠不饱者,不务梁肉。』3、<名>事务;事情;事业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经纶世务务者,窥谷忘反。』4、<副>务必;一定。《察今》:『非务相反也,时势异也。』
知知:《午集中·矢字部》《唐韵》陟离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珍离切《正韵》珍而切,□智平声。《说文》词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识也,觉也。《增韵》喻也。《易·系辞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书·臯陶谟》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又汉有见知法。《史记·酷吏传》赵禹与张汤论定诸律令,作见知法。〈注〉吏见知不举劾为故纵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传·昭四年》公孙明知叔孙于齐。〈注〉相亲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适郑,鬷蔑一言而善,执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辞·九歌》乐莫乐兮新相知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匹也。《诗·桧风》乐子之无知。〈注〉匹也。又《广韵》欲也。《礼·乐记》好恶无节於内,知诱於外。又犹记忆也。《论语》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又犹主也。《易·系辞》乾知大始。《左传·襄二十六年》公孙挥曰:子产其将知政矣。《魏了翁·读书亲抄》后世官制上知字始此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愈也。南楚病愈者,或谓之知。《黄帝素问》二刺则知。〈注〉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为知。又药名。《日华志》预知子,取缀衣领上,遇有蛊毒,则闻其有声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七年》公徒败于且知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知义切。《正韵》知意切。□与智同。《易·临卦》知临大君之宜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是是非非谓之知。又姓。《左传》晋有知季,即荀首也。别食知邑,又为知氏。又《諡法》官人应实曰知。
时时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(古文)旹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市之切《正韵》辰之切,□音莳。《说文》四时也。《释名》四时,四方各一时。时,期也,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。《书·尧典》敬授人时。〈传〉敬记天时以授人也。〈又〉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闰月定四时成岁。《礼·孔子间居》天有四时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阴阳之专精为四时。〈又〉三月而为一时。又《韵会》辰也,十二时也。又《广韵》是也。《书·尧典》黎民於变时雍。〈传〉时,是也。《诗·大雅》曰止曰时,筑室于兹。《朱传》可以止于是,而筑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论语》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〈疏〉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。又《博雅》善也。《广韵》中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庄九年》战于乾时。〈注〉乾时,齐地。时水在乐安界,岐流旱则竭涸,故曰乾时。又姓。《广韵》良吏传有时苗。《何氏姓苑》云:今钜鹿人。又与埘同。《诗·王风》鸡栖于埘。《释文》埘,本亦作时。又《韵补》叶上纸切。《王粲·七释》不以志易道,不以身后时。进德修业,与世同理。又叶侧吏切。《屈原·离骚》忳鬰邑余侘傺兮,吾独穷苦乎此时也。叶下态,态音替。
识识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赏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设职切,□音式。《说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长笺》训常无意义。《玉篇》识,认也。《增韵》能别识也。又见识也。《诗·大雅》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《左传·襄二十九年》吴公子札聘于郑,见子产如旧相识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前识者,道之华而愚之始。《庄子·缮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识。《扬子·法言》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,至识也。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,迷识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礼·夏小正》三月采识。识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识利州属高丽降户州。又姓。见《姓纂》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职吏切,音志。与志同。记也。《易·大畜》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《书·益稷》书用识哉。《论语》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。又《韵会》器之款镂为识。《史记·孝武纪》鼎文镂无款识。〈注〉韦昭曰:款,刻也。师古曰:识,记也。杨慎曰:三代钟鼎文,隐起而凸曰款,以象阳,中陷而凹曰识,以象阴。又《韵会》通作志。《周礼·春官》保章氏掌天星,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。《郑注》志,古文识字,记也。又《读书通》通作帜。《后汉·虞诩传》以采綖缝贼裾为帜。〈注〉帜,记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式吏切,音试。义同。又《韵会》表识,谓有所标表,令异日可识知也。《左传·宣十二年杜注》楚以茅为旌识,谓以旌旗为表也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不可不识也。《师古注》墓须表识。俱音试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昌志切,音炽。义同。又《释名》识,帜也。有章帜可按视也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旌旗表识。《师古注》识读与帜同。又叶式列切,音刷。《崔駰·达旨》传序正数,三代兴灭。大庭尚矣,赫胥罔识。又叶施灼切,音烁。《苏轼·毛长官诗》宦游逢此岁年恶,飞蝗来时半天黑。羡君封境稻如云,蝗自识人人不识。《集韵》或书作□。
务务:《子集下·力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亡遇切,音雾。《说文》趣也。从力,敄声。《徐曰》言趣赴此事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务,强也。〈注〉事务以力勉强。《广韵》事务也,专力也。《易·系辞》夫易开物成务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列仙传有务光。又《集韵》微夫切,雾平声。务娄,邑名。又《广韵》谟袍切,音毛。前高后下。又《集韵》莫□切,音茂。昏也。又《正韵》罔古切,音武。同侮。《诗·小雅》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又《韵补》叶迷侯切,音谋。《刘桢·瓜赋》丰细异形,圆方殊务。扬晖发藻,九采亲糅。糅平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