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风召雨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ēng fēng zhào yù成语简拼:ZFZ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征風召雨
成语解释
征:征召,召唤。呼唤风雨。形容神通广大,具有支配自然神灵的法力。
成语接龙
1、征风召雨→雨鬣霜蹄→蹄閒三寻→寻风捉影→影只形单→单车就路→路柳墙花→花簇锦攒→攒零合整→整纷剔蠹
2、征风召雨→雨顺风调→调剂盐梅→梅妻鹤子→子不语怪→怪力乱神→神龙失势→势胁利诱→诱掖后进→进谗害贤
成语造句
(1)雏祯大哥哥给芝婷和朝迎讲述了“征风召雨”的历史典故
(2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征风召雨”几个大字。
(3)凡凡写不出成语“征风召雨”,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。
(4)红光乡红光中学的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征风召雨”。
(5)小关不会写成语“征风召雨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晋·桓驎《西王母传》:『而蚩尤幻变多方,征风召雨,吹烟喷雾,师众大迷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征征:zhēng(徵) 1、<动>出征;远行。王昌龄《出塞》:『万里长征人未还。』2、<动>征伐;征讨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挟天子以征四方。』3、<动>征收;争夺。《促织》:『宣德间,宫尚促织之戏,岁征民间。』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。』4、<名>赋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『什一,去关市之征。』5、<动>征召。《张衡传》:『公车特征拜郎中。』6、<动>追究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『寡人是征。』7、<名>证明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『而其事信而有征。』8、<名>迹象;预兆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『兵未战先见败征。』[征夫] (1)行人;旅人。(2)从役之人。
风风:fēng 1、<名>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。2、<名>教化;感化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『山东之国,从风而服。』3、<名>风俗;风气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以俟观人风者得焉。』陆游《游西山村》:『衣冠简朴古风存。』4、<名>作风;风度。《孟子·万章》:『故闻柳下惠之风声,鄙乎宽,薄乎敦。』5、<名>民歌;民谣。如《诗经》中的十五国风。6、<名>风声;消息。《儒林外史》:『才晓得是门子透风。』7、<名>景象;景色。如『风景』。8、<动>吹风;乘凉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『浴乎沂,风乎舞雩。』9、<名>某些疾病的名称,如麻风。fàng﹤动﹥通『讽』,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。《汉书·蚡田传》:『乃微言太后风上。』
召召:zhào 1、<动>呼唤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方急时,不及召下兵。』2、<动>召见。《张衡传》:『大将军邓陟奇其才,累召不应。』3、<动>召集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号令召三老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。』4、<动>招致。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:『此所谓以阳召阳,以阴召阴。』
雨雨:yǔ<名>雨。《殽之战》:『其北陵,文王之所辟风雨也。』yǔ 1、<动>下雨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云青青欲雨。』2、<动>降落。《苏武传》:『天雨雪,武卧齧雪。』[雨脚] 像线一样的雨点。[雨露] 雨水和露水,比喻恩惠。
征征:《寅集下·彳字部》(古文)徰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诸盈切《正韵》诸成切,□证平声。《尔雅·释言》行也。《易·泰卦》拔茅茹,以其汇征吉。《诗·小雅》之子于征。又《韵会》征,伐也。《易·离卦》王用出征。《书·大禹谟》惟时有苗弗率,汝徂征。《孟子》征者,上伐下也。又《正韵》征,取也。《礼·王制》关讥而不征。又姓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厮征伯侨,而役羡门兮。〈注〉仙人,姓征,名伯侨。又《韵会》通政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施其职,而平其政。〈注〉音征,税也。当作征。又通正。《周礼·夏官》惟加田无国正。〈注〉音征,税也。独加赏之田无税。
风风:《戌集下·风字部》凬飌檒《唐韵》方戎切《集韵》方冯切《正韵》方中切,□音枫。风以动万物也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《河图》风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阴阳怒而为风。《尔雅·释天》南风谓之凯风,东风谓之谷风,北风谓之凉风,西风谓之泰风。《礼·乐记》八风从律而不奸。〈疏〉八方之风也。《史记·律书》东北方条风,立春至。东方明庶风,春分至。东南方清明风,立夏至。南方景风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风,立秋至。西方阊阖风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风,立冬至。北方广莫风,冬至至。《周礼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风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别之妖祥。〈注〉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,以知和不。又《玉篇》散也。《易·系辞》风以散之。又趋风,疾如风也。《左传·成十六年》郤至三遇楚子之卒,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。又《玉篇》敎也。《书·毕命》彰善瘅恶,树之风声。又《说命》四海之内,咸仰朕德,时乃风。〈注〉言天下仰我德,是汝之敎也。《诗·关雎序》风之始也。〈笺〉风是诸侯政敎也。又风俗。《礼·乐记》移风易俗,天下皆宁。又疾名。《左传·昭元年》风淫末疾。〈注〉末,四肢也。风为缓急。又《广韵》佚也。《书·费誓》马牛其风。〈传〉马牛风佚。〈疏〉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贾逵云:风,放也。牝牡相诱谓之风。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。又防风,国名。今湖州武康县。又地名。宁风,齐地,见《左传》。右扶风,见《汉书》。又官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。又鸟名。《诗·秦风》鴥彼晨风。《尔雅·释鸟》晨风,鸇。〈疏〉晨风,一名鸇,挚鸟也。郭云:鹞属。又《晋书·舆服志》相风中道。《正字通》晋制,车驾出,相风居前。刻乌於竿上,名相风。又《述征记》长安南有台,高十仞,立相风铜乌,遇风辄动。又草名。《西京亲记》怀风,苜蓿别名。一名光风。又姓。黄帝臣风后。又风胡,见《越绝书》。又《神异经》西方有披发东走,一名狂,一名颠,一名狷,一名风。又《广韵》方凤切,音讽。《诗·关雎序》诗有六义焉。一曰风,上以风化下,下以风刺上,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戒,故曰风。〈笺〉风化。风刺,皆谓譬谕,不直言也。《释文》下以风之。风,福凤反。〈注〉风刺同。又叶分房切,音方。《楚辞·惜誓》涉丹水而驰骋兮,右大夏之遗风。黄鹄之一举兮,知山川之纡曲,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。又叶甫烦切,音蕃。《王粲诗》烈烈冬日,肃肃凄风。潜鳞在渊,归鴈载轩。又叶闾承切。《后汉·冯衍显志赋》摛道德之光辉兮,匡衰世之渺风。褒宋襄于泓谷兮,表季札于延陵。又叶孚金切,音分。《诗·邶风》絺兮綌兮,凄其以风。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。又《大雅》吉甫作颂,穆如清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。《楚辞·九章》乗[音chéng]鄂渚而反顾兮,欸秋冬之绪风。步余马兮山臯,邸余车兮方林。《释名》兖豫幷[同并]冀,横口含唇言之,读若分。青徐,踧口开唇推气言之,读若方。风,放也,气放散也。《□第·毛诗古音考》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,孚金切。或曰今太行之西,汾晋之间读风如分,犹存古音。《正韵》一东收风,十二侵阙,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。《说文》风动虫生,故虫八日而化。从虫凡声。《赵古则曰》凡物露风则生虫,故风从虫,凡谐声。考证:(《尔雅》西风谓之秦风。)谨照原文秦风改泰风。(《书·费誓》马牛其风。〈疏〉贾逵云,风,放也。牝牡相诱谓之风,然则马牛放佚,因牝牡相逐,而遂至放佚远去也。)谨照原文马牛放佚改马牛风佚。(《陈第·毛诗古音考》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,孚金切。《正韵》一东收风,二十侵阙,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。)谨照原文二十侵改为十二侵。
召召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直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直笑切,□潮去声。《说文》评也。《王逸曰》以手曰招,以言曰召。《书·甘誓》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《诗·齐风》自公召之。《礼·曲礼》父召,无诺唯而起。又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实照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时照切,□同邵。《广韵》邑名。《诗序》甘棠,美召伯也。〈笺〉召伯,姬姓,名奭,食邑于召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召公之后。《前汉·循吏传》召信臣,九江寿春人。《氏族博考》春秋召与邵一氏,后分为二,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邵。
雨雨:《戌集中·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王矩切,音羽。《说文》水从云下也。一象天,冂象云,水霝其间也。《玉篇》云雨也。《元命包》阴阳和为雨。《大戴礼》天地之气和则雨。《释名》辅也。言辅时生养。《易·乾卦》云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《书·洪范》八庶徵,曰雨,曰阳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暴雨谓之涷,小雨谓之霡霂,久雨谓之淫。陆佃云:疾雨曰骤,徐雨曰零,久雨曰苦,时雨曰澍。又谷雨,二十四气之一。见《后汉·律历志》。又《正字通》雨虎,虫名。遁甲开天图曰:霍山有雨虎,状如蚕,长七八寸,在石内,云雨则出,可炙食。或曰石蚕之类。详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又《集韵》欧许切,音□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王遇切,音芋。《集韵》自上而下曰雨。《韵会》风雨之雨上声,雨下之雨去声。《诗·邶风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小雅》雨我公田。《释文》雨,于付反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始雨水。〈注〉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。又叶羽轨切,音以。《易林》阴积不已,云作淫雨。考证:(《说文》水从云下也。一象天,门象云,水霝其间也。)谨照原文门改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