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ēng hóng dòu zǐ
成语简拼:ZHD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爭紅鬥紫
成语解释
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象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争红斗紫→紫袍玉带→带月披星→星移斗转→转弯抹角→角立杰出→出手得卢→卢生之梦→梦魂颠倒→倒海翻江
成语造句
(1)丹桂中学的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争红斗紫”。
(2)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争红斗紫”几个大字。
(3)亮帆哥哥给谭婕和丽瑾讲解了“争红斗紫”的故事。
(4)亮亮不会写成语“争红斗紫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小加写不出成语“争红斗紫”,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。
成语出处
元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·开场》:』陌上争红斗紫,窗外莺啼燕语,花落满庭空。『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争争:zhēng 1、<动>争夺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』2、<动>竞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并举而争起矣。』3、<动>争论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』zhèng<动>规劝。后来写作『诤』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『以数争不合,去。』
红红:hóng 1、<名>本为粉红色、浅红色;后泛指红色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红罗复斗帐。』2、<名>红花,花。《春夜喜雨》:『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』gōng<名>通『工』,指妇女从事的手工劳作。
斗斗:dǒu 1、<名>量粮食的器具。《庄子·胠箧》:『棓斗折衡,而民不争。』2、<量>容量单位。十升等于一斗《陈州粜米》:『这米则有一石六斗。』3、<名>古代酒器。《鸿门宴》:『项王曰:「壮士!赐之卮酒」则与斗卮酒。』4、<名>斗形的器物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红罗复斗帐,四角垂香囊。』5、<名>星宿名。斗宿。南斗六星,总称斗宿。《赤壁赋》:『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』6、<名>北斗星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』《诗经·大东》:『虽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』dòu 1、<动>打架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任气好斗。』2、<动>战斗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『且引且战,连斗八日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蒙冲斗舰乃以千数,操悉浮以沿江。』。3、<动>较量;拚斗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。』《促织》:『试与他虫斗,虫尽靡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相斗。《过秦论》:『外连衡而斗诸侯。』4、<动>交接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』[斗室] 狭小的房子。
紫紫:zǐ 1、<名>紫色。《陌上桑》:『湘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』2、<名>紫色绶带。《芋老人传》:『或绾黄纡紫,或揽辔褰帷。』[紫禁] 皇帝的住处。[紫陌] 京城郊野的道路。[紫气] 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。
争争:《巳集中·爪字部》《唐韵》侧茎切《集韵》甾耕切,□音筝。《说文》引也。从□⺁。《徐铉曰》⺁音曳。□二手而曳之,争之道也。《广韵》竞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又《玉篇》谏也。又讼也。《增韵》理也,辨也。《礼·曲礼》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薮有争不识,争同。又《集韵》侧逬切,筝去声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本作诤,谏诤也,止也。《孝经·谏诤章》天子有争臣七人。《韵会》俗作争,非。考证:(《礼·曲礼》非理不决。)谨照原文非理改非礼。
红红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户公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胡公切,□音洪。《说文》帛赤白色。《释名》红,绦也。白色之似绦者。《论语》红紫不以为亵服。〈疏〉红,南方间色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昭八年》大蒐于红。〈注〉红,鲁地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红,茏古。〈注〉俗呼红草为茏鼓,语转耳。又《集韵》沽红切《正韵》古红切,□音公。与功通。《史记·文帝纪》服大红十五日,小红十四日。〈注〉服虔曰:当言大功、小功。又与工通。《前汉·郦食其传》红女下机。〈注〉师古曰:红,读曰工。又《集韵》古巷切,音降。绦或作红。《前汉·外戚恩泽侯表》孝平二十二人,有红侯。〈注〉师古曰:疑红字当为绦。刘攽曰:今有红县,音降。红亦有降音。
斗斗:《卯集下·斗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当口切,音陡。《说文》大升也。《羣经音辨》升十之也。《史记·李斯传》平斗斛度量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斗者,聚升之量也。又宿名。《春秋·运斗枢》第一至第四为魁,第五至第七为杓,合为斗。居阴播阳,故称北斗。《易·丰卦》日中见斗。〈疏〉日中盛明之时,而斗星显见。《诗·小雅》维北有斗。〈疏〉维此天上,其北则有斗星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北斗七星,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。〈又〉衡殷南斗。〈注〉南斗六星为天庙,丞相大宰之位。又酒器。《诗·大雅》酌以大斗。〈疏〉大斗长三尺,谓其柄也。盖从大器挹之於樽,用此勺耳。《史记·滑稽传》目眙不禁,饮可七八斗。又吴中市鱼亦以斗计。《松陵倡和诗》一斗霜鳞换浊醪。又《前汉·王莽传》作威斗,长二尺五寸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掌染革注》染革蓝蒨象斗之属。〈疏〉象斗,染黑。又《尚书序》皆科斗文字。〈疏〉科斗,虫名。虾蟆子也。书形似之。又《史记·封禅书》成山斗入海。〈注〉谓斗绝曲入海也。又《韩愈·答张十一诗》斗觉霜毛一半加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肿庾切,音主。枓,或省作斗。勺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鬯人》大丧之大渳设斗。〈注〉所以沃尸也。《释文》斗依注,音主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·司徒掌染革注》染革蓝蒨象斗之属。)谨照原文司徒改为序官。两革字均改为草字。
紫紫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将此切《集韵》蒋氏切,□音呰。《说文》帛青赤色。《释名》紫,疵也,非正色。五色之疵瑕,以惑人者也。《论语》红紫不以为亵服。《郉昺疏》紫,北方间色。〈又〉恶紫之夺朱也。《何晏注》紫,间色之好者。又水名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紫渊在其北。〈注〉文颖曰:西河谷罗县有紫泽,其水紫色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《何氏姓苑》。又同孳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紫然洞然。〈注〉紫,与孳同。柔弱之貌。考证:(《释名》紫,疵也,非正色。正色之疵瑕,以惑人者也。)谨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。(又同絮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紫然洞然。〈注〉紫,与絮同。)谨照原文两絮字□改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