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衣提领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èn yī chí lǐng成语简拼:ZYCL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振衣提領
成语解释
振:提起。要提起一件衣服,必须拎住衣领。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近义词
振裘持领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振衣提领”几个大字。
(2)鞠姐姐给枝倩和岑韵讲了“振衣提领”的成语故事。
(3)盘县华夏中学的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振衣提领”。
(4)小波写不出成语“振衣提领”的拼音。
(5)小乖不会写成语“振衣提领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北周·王褒《京师突厥寺碑》:『索隐穷源,振衣提领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振振:zhèn 1、<动>举;举起。《过秦论》:『振长策而御宇内。』2、<动>抖动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新浴者必振衣。』3、<动>奋起;振作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痿蹶而不复振。』4、<动>整顿。《史记·主父偃传》:『诸侯春振旅,秋治兵,所以不忘战也。』5、<动>通『赈』,救济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。』6、<动>通『震』,震动。《张衡传》:『如有地动,尊则振龙。』7、<形>通『震』,惊恐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秦武阳色变振恐。』8、<动>通『震』,威吓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振之以威怒。』
衣衣:yī 1、<名>上衣。古代上衣称衣,下衣称裳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『何不作衣裳,莫令事不举。』2、<名>衣服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。』[又] <名为动>为(给)…穿上。《资治通鉴·周纪四》:『有老人涉淄而寒,出水不能行。田单解其裘而衣之。』3、<动>穿(衣)。《<论语>十则》:『愿车马,衣轻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乃使其从者衣褐,怀其璧,从径道亡。』[衣冠] (1)衣帽,即穿衣、戴帽。(2)指官绅、士大夫。(3)文明礼仪。
提提:tí 1、<动>提着;把东西垂手悬空拿着。《灞桥饯别》:『您但提起刀枪,却早小鹿儿心头撞。《大铁椎传》:『一贼提刀突奔客。』2、<动>携带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今提一匕首,入不测之强秦。』3、<动>带领;牵引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前者呼,后者应,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,滁人游也。』4、<动>提拔。《北史·魏收传》:『提奖后辈,以名行为先。』dǐ 1、<动>掷击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。』2、<动>断绝。《礼记·少仪》:『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』[提孩] 幼儿。
领领:lǐng 1、<名>脖子;脖颈。《促织》:『俄见小虫跃起,张尾伸须,直龁敌领。』2、<名>衣领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『若挈裘领。』3、<动>率领;带领。《群英蒋干中计》:『吾自领军以来,滴酒不饮。』4、<动>领取;领受。《失街亭》:『汝以全家之命,领此重任。』5、<动>领导;倡导。《图画》:『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。』6、<量>件;张。《窦娥冤》:『要一领净席。』[领会] (1)遭遇。(2)理解;体会。[领解] 科举考试中,乡试录取。
振振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章刃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刃切,□音震。《说文》举救也。《增韵》拯也。《易·蛊象》君子以振民育德。〈注〉济民养德也。《礼·月令》振乏绝。《前汉·元帝纪》振业贫民。〈注〉振起之,令有作业。又《说文》一曰奋也。《广韵》裂也,又动也。《易·恒卦》振恒。《礼·月令》孟春蛰虫始振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五曰振祭。〈注〉至祭之末,但擩肝盐中振之,谓将食者既擩,必振乃祭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振,讯也。〈注〉当作迅。谓奋迅。又同震。《战国策》燕王振怖大王之威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振惊朕衆[音zhòng]。又整也。《礼·曲礼》振书端,书於君前。〈疏〉振,拂去尘也,臣不豫慎,将文书簿领於君前,临时乃拂整也。又发也。《左传·文十六年》振廪同食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是必有以振我也。又收也。《礼·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泄。《孟子》金声而玉振之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中春敎振旅。〈注〉兵入收衆[音zhòng]专於农也。◎按书传云:振旅言整衆[音zhòng]。又止也。《诗·小雅》振旅阗阗。〈笺〉战止将归。又振旅伐鼓。振,犹止也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振,古也。《诗·周颂》振古如兹。〈笺〉振亦古也。又鸟羣飞貌。《诗·周颂》振鹭于飞。又州名。《寰宇记》琼州府有崖州,唐武德五年改振州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□之人切,音真。厚也。《诗·周南》宜尔子孙振振兮。〈传〉仁厚也。〈又〉振振公子。〈传〉信厚也。又盛貌。《左传·僖五年》均服振振。又上声。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止忍切,音轸。与袗通。襌也。《礼·玉藻》振絺綌,不入公门。又叶诸延切,音旃。《□琳·柳赋》救斯民之绝命,挤山岳之陨颠。匪神武之勤恪,几踣毙之不振。
衣衣:《申集下·衣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於希切,音依。《说文》上曰衣,下曰裳。《世本》胡曹作衣。黄帝时人。《白虎通》衣者,隐也。《释名》衣,依也。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。《玉篇》所以形躯依也。《类篇》象覆二人之形。《易·系辞》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,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《礼·玉藻》衣,正色。裳,间色。《傅□·衣铭》衣服从其仪,君子德也。衣以饰外,德以饰内。又丝衣,祭服也。《诗·周额》丝衣其紑。又《博雅》寝衣,衾,□服也。又《释名》中衣,言在外小衣之外,大衣之中也。又心衣,抱腹而施钩肩,钩肩之间施一裆,以养心也。又面衣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尚书高光进面衣。又耳衣。《唐·边塞曲》金缝耳衣寒。又缀衣,掌衣服官名。《书·立政》王左右常伯、常任、准人、缀衣、虎贲。又白衣,未仕之称。《后汉·崔駰传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。又牛衣,编乱麻为之。即今俗呼为龙具者。《前汉·王章传》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。又垣衣,苔也。《王融诗》垣衣不可裳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见《姓苑》。《正字通》明有衣勉仁、衣佑。又人名。《高士传》被衣,尧时人。蒲衣,舜时人。又青衣,地名。《史记·彭越传》处蜀青衣。〈注〉今为临卭。又借服膺意。《书·康诰》绍闻衣德言。又《唐韵》於既切,读去声。服之也。《玉篇》以衣被人也。《增韵》着衣也。《晏子·亲下篇》衣十升之布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身衣弋绨。又《韵补》於斤切。齐人言衣声如殷,今姓有衣者,殷之谓欤。一作□。《通志·六书略》即衣字,从向、身。考证:(《正字通》明有衣勉仁,衣□。)谨照原文□改佑。
提提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杜奚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田黎切,□音题。《说文》挈也。《诗·大雅》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《礼·曲礼》凡奉者当心,提者当带。〈疏〉屈臂当带,而提挈其物。又举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田仆》凡田,王提马而走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一同百里,提封万井。〈注〉提封者,大举其封疆也。又鼓名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师帅执提。〈注〉马上鼓,有曲木提持鼓立马髦上者,故谓之提。又摄提,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大角两傍各有三星。鼎足句之曰摄提,直斗杓所指,以建时节。〈注〉摄提之为言提携也。提斗携角,以接於下也。又挟提,箸名。《礼·曲礼》羹之有菜者用梜。〈注〉今人或谓箸为梜提。又提提,安谛也。与媞同。《诗·魏风》好人提提。〈疏〉行步安舒而审谛也。又菩提,梵语。犹华言正道也。又浮屠所居曰招提。梵言拓鬬提奢,华言四方生物也。后魏创立伽蓝,为拓提境。俗伪拓为招。《杜甫诗》已从招提游,更宿招提境。又偏提,酌酒壷也。《拾遗记》唐元和间谓之注子,后仇士良恶其名同郑注,乃去柄安系,名曰偏提。又《集韵》市之切《正韵》辰之切,□音时。朱提,县名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朱提银,重八两为一流。〈注〉朱提县属犍为,出善银。北方人名□曰提。又《唐韵》是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常支切,□音匙。鸟羣聚貌。《诗·小雅》弁彼鸒斯,归飞提提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又《唐韵》都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典礼切,□音底。绝也。《礼·少仪》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〈注〉刲离之不绝中央少者,使易绝以祭耳。又掷也。《战国策》侍医夏无且,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。《史记·绦侯世家》太后以冒絮提文帝。《索隐》服虔提音弟。萧该音底。萧音为得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大计切,音第。见上史记注。又《汉书·音义》同。考证:(《史记·绦侯世家》太后以冒絮提文帝。〈注〉徐广服虔提音弟。)谨照原文将注徐广三字改为索隐。
领领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《唐韵》良郢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里郢切《韵会》里整切,□音岭。《说文》项也。从页令声。《释名》领,颈也。以壅颈也。亦言总领衣体,为端首也。《诗·小雅》交交桑扈,有莺其领。〈传〉莺莺然有文章也。领,颈也。《荀子·劝学篇》若挈裘领。又《广韵》理也。《韵会》方氏曰:承上令下谓之领。《礼·祭义》先王之敎因而弗改,所以领天下国家也。又《乐记》领父子君臣之节。〈注〉领,犹理治也。又《仲尼燕居》言游进曰:敢问礼也者,领恶而全好者欤。〈注〉领,犹治也。又《韵会》统领也。《前汉·魏相传》总领庶职。又《广韵》录也。《刘公干诗》沈速簿领书。〈注〉领,录也。又楚官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七年》鄢将师为右领。又晋官名。《晋书·职官志》中领军将军,魏官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二年》樊顷子奉王以追单子及领。〈注〉领,周地。《前汉·王子侯表》蒲领侯嘉。又山道,与岭通。《前汉·严助传》舆轿而踰领。又《正字通》受也。又叶离贞切,音邻。《韩愈·田氏庙□》嶪嶪魏土,婴儿弄兵。吏戎愁毒,莫保首领。考证:(《礼·祭仪》先王之敎,因而勿改,所以领天下国家也。)谨照原文祭仪改祭义。勿改改弗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