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à wǎng zhà lái
成语简拼:ZWZL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乍往乍來
成语解释
乍:忽然;往:去。一会儿走,一会儿又来。形容来去行踪不定。
成语用法
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示例
(1)目随身转,未有动荡其身,而能胶住其目者,使之乍往乍来,多行数武。(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选姿·眉眼》)
成语造句
(1)成语乍往乍来的结构和「大本大宗」一样,都是ABAC形式。
(2)昆区新建学校的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乍往乍来”。
(3)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乍往乍来”几个大字。
(4)敏敏不会写成语“乍往乍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小莉写不出成语“乍往乍来”的拼音。
(6)祖淳大哥哥给采萱和翁瑜讲解了“乍往乍来”的典故。
(7)在去修文县王官中学的时候,邵润大哥哥给杏宛和穆涵讲了『乍往乍来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:『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、乍往乍来底念虑,相续不断,难为驱除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乍乍:zhà 1、<副>忽然;突然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雷霆乍惊,宫车过也。』2、<副>刚刚。《满井游记》:『于是冰皮始解,波色乍明。』3、<副>时而。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:『乍见乍没。』
往往:wǎng 1、<动>去;到……去。《论语》:『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』2、<副>过去;从前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悟已往之不见,知来者之可追。』3、<副>以后;将来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其往欲何云。』
来来:lái 1、<名>麦子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『贻我来牟,帝命率育。』2、<动>来到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『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』3、<动使动>使……来;招致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『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?』4、<形>将来的;未来的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将藏之于家,使来者读之,悲予志焉。』5、<语助>以来,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。《爱莲说》:『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』6、<语助>无实义,相当于『咧』、『吧』。《归归去来兮辞》:『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?』[来古] 自古以来。[来归] (1)回来。(2)被夫家遗弃的女子返回娘家。(3)归附;归顺。[来苏] 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。[来仪] 比喻卓越的人才。[来兹] (1)来年。(2)今后。
乍乍:《子集上·丿字部》《唐韵》鉏驾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助驾切,□槎去声。《增韵》暂也,初也,忽也,猝也,甫然也。《孟子》今人乍见孺子。又《荀悦·亲言》一俯一仰,乍进乍退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即各切。同作。三代鼎文款识,作皆书为乍。
往往:《寅集下·彳字部》《唐韵》于两切《集韵》雨两切《正韵》羽枉切,□王上声。《说文》之也。《玉篇》行也,去也。《易·履卦》素履往无咎。《书·舜典》帝曰:兪,汝往哉。《礼·曲礼》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。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又《玉篇》古往也。《广韵》往,昔也。《易·系辞》夫易彰往而察来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稽诸往古,制宜於今。又约举前事曰往往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,风敎固殊焉。又凡以物致人曰往。《曹植·与杨修书》今往仆少小所着辞赋一通,相与刊定也。《王羲之帖》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,示致意。又《集韵》於放切,王去声。归向也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赞》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又叶尹竦切,音勇。《东方朔·七谏》叩宫而宫应兮,弹角而角动。虎啸而谷风生兮,龙至而锦云往。
来来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(古文)徕《广韵》落哀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郞才切,□赖平声。至也,还也,及也。《礼·曲礼》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。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又《公羊传·隐五年》公观鱼於棠,登来之也。〈注〉登读为得,齐人谓求得为登来。又玄孙之子曰来孙。又麦名。《诗·周颂》贻我来牟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作饴我厘麰。亦作□。又呼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大祝来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韵》洛代切,音赉。抚其至日来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劳之来之。又叶邻奚切,音离。《诗·邶风》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《素问》恬澹虚无,真气从之。精神守内,病安从来。又叶郞狄切,音力。《诗·小雅》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叶下服。《大雅》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又叶落盖切,音赖。《屈原·离骚》因气变而遂会举兮,忽神奔而鬼怪。时髣髴以遥见兮,精皎皎以往来。又叶良置切,音利。《荀子·赋篇》一往一来,结尾以为事。考证:(《荀子·赋论篇》一往一来,结尾以为事。)谨照原书省论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