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ng wǎng chá lái
成语简拼:ZWCL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彰往察來
成语解释
指记载往事不使湮灭,据以考察未来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彰往考来
成语接龙
彰往察来→来势汹汹→汹汹拳拳→拳打脚踢→踢断门槛→槛猿笼鸟→鸟覆危巢→巢倾卵覆→覆公折足→足足有余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“彰往察来”几个大字。
(2)冲冲写不出成语“彰往察来”的拼音。
(3)麦积区花牛中学的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彰往察来”。
(4)小琮不会写成语“彰往察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增坚大哥哥给梅婷和烁全讲了“彰往察来”的典故。
(6)秉笔直书、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;彰往察来、古为今用是它的功能。
(7)去余姚市舜水中学之前,竣岩大哥哥给奕帆和义茹介绍了『彰往察来』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《周易·系辞下》:『夫《易》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彰彰:zhāng 1、<形>明显;显著。《柳毅传》:『赖明君子信义昭彰,至达远冤。』2、<动>显示;揭露。《出师表》:『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。』3、<动>表彰。《淮南子·览冥》:『然而不彰其功,不扬其声。』[彰徨] 惊慌惶惑。[彰明] 表明;揭露。[彰彰] 明白;显著。
往往:wǎng 1、<动>去;到……去。《论语》:『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』2、<副>过去;从前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悟已往之不见,知来者之可追。』3、<副>以后;将来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其往欲何云。』
察察:chá 1、<动>仔细看;观察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。』2、<动>看清楚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。』[又] <动>苛求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『察政不得下和,宜荡佚简易,宽小过,总大纲而已。』3、<动>考察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也。』4、<形>清楚;明白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』5、<动>考察举荐;选拔。《陈情表》: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,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。』6、<动>督察。《邵公谏厉王弥谤》:『近臣尽规,亲戚补察。』(补察:弥补过失,督察是非。)[察察] 1.洁白的样子。2.析辨明白的样子。[察断] 明察判断。《荀子·致士》:『然后中和察以辅之,政之隆也。』[察见渊鱼] 谓明察至能见到深渊之鱼。用以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。常用的是,『察见渊鱼者不祥,智料隐匿者有殃。』语出《列子·说符》。[察纳] 明察采纳。[察士] 明察事理的人。《韩非子·八说》:『察然后能知之,不可以为全,夫民不尽察。』[察微] 洞悉细微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『聪以知远,明以察。』
来来:lái 1、<名>麦子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『贻我来牟,帝命率育。』2、<动>来到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『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』3、<动使动>使……来;招致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『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?』4、<形>将来的;未来的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将藏之于家,使来者读之,悲予志焉。』5、<语助>以来,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。《爱莲说》:『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』6、<语助>无实义,相当于『咧』、『吧』。《归归去来兮辞》:『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?』[来古] 自古以来。[来归] (1)回来。(2)被夫家遗弃的女子返回娘家。(3)归附;归顺。[来苏] 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。[来仪] 比喻卓越的人才。[来兹] (1)来年。(2)今后。
彰彰:《寅集下·彡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诸良切,音樟。《说文》文彰也。《韵会》文章饰也。从章,从彡。毛发貌。谓鸟兽羽毛之文。又《集韵》通作章。《诗·小雅》织文鸟章。又《广韵》明也。《正韵》着也。《书·伊训》嘉言孔彰。又《正韵》着明之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彰厥有常。又叶之戎切,音终。《薛综·驺虞颂》奋威扬德,岂弟之风。圣德极盛,驺虞乃彰。
往往:《寅集下·彳字部》《唐韵》于两切《集韵》雨两切《正韵》羽枉切,□王上声。《说文》之也。《玉篇》行也,去也。《易·履卦》素履往无咎。《书·舜典》帝曰:兪,汝往哉。《礼·曲礼》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。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又《玉篇》古往也。《广韵》往,昔也。《易·系辞》夫易彰往而察来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稽诸往古,制宜於今。又约举前事曰往往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,风敎固殊焉。又凡以物致人曰往。《曹植·与杨修书》今往仆少小所着辞赋一通,相与刊定也。《王羲之帖》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,示致意。又《集韵》於放切,王去声。归向也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赞》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又叶尹竦切,音勇。《东方朔·七谏》叩宫而宫应兮,弹角而角动。虎啸而谷风生兮,龙至而锦云往。
察察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初八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初戛切,□音刹。《说文》覆审也。从宀祭声。《徐铉曰》祭祀必质明。明,察也。故从祭。《广韵》谛也,知也。《李陵·答苏武书》功大罪小,不蒙明察。又《增韵》考也,廉视也。《周礼·秋官·士师注》士,察也,义取察理狱讼之事也。又《唐书·百官志》监察御史,掌司六察。一察官人善恶,二察赋役不均,三察农桑不勤,仓廪耗减,四察妖猾盗贼,五察茂才异等,六察黠吏豪宗,兼幷[同并]纵暴。又昭着也。《中庸》言其上下察也。又察察,洁清貌。《史记·屈原传》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。又苛察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其政察察,其民□□。又《晋书·谢安传》弘以大纲,不存小察。又《正字通》偏见曰察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道德不一,天下多得一,察焉以自好。又姓。吴将军察战,明正德中朝城知县察童。又读作祭。《尙书大传》祭之为言察也。察者,至也,人事至然后祭。又叶直列切,音彻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景星显见,信星彪列。象载昭庭,日亲以察。《古诗》置我怀袖中,三岁字不灭。一心抱区区,惧君不识察。又叶子例切,音穧。《班固·幽通赋》揽葛藟而授余兮,眷峻谷曰勿坠。昒昕寤而仰思兮,心蒙蒙犹未察。《集韵》或作詧。考证:(《班固·幽通赋》揽葛藟而授子兮。)谨照原文授子改授余。
来来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(古文)徕《广韵》落哀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郞才切,□赖平声。至也,还也,及也。《礼·曲礼》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。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又《公羊传·隐五年》公观鱼於棠,登来之也。〈注〉登读为得,齐人谓求得为登来。又玄孙之子曰来孙。又麦名。《诗·周颂》贻我来牟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作饴我厘麰。亦作□。又呼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大祝来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韵》洛代切,音赉。抚其至日来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劳之来之。又叶邻奚切,音离。《诗·邶风》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《素问》恬澹虚无,真气从之。精神守内,病安从来。又叶郞狄切,音力。《诗·小雅》东人之子,职劳不来。叶下服。《大雅》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又叶落盖切,音赖。《屈原·离骚》因气变而遂会举兮,忽神奔而鬼怪。时髣髴以遥见兮,精皎皎以往来。又叶良置切,音利。《荀子·赋篇》一往一来,结尾以为事。考证:(《荀子·赋论篇》一往一来,结尾以为事。)谨照原书省论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