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āng huì láng jí
成语注音:ㄗㄤ ㄏㄨㄟˋ ㄌㄤˊ ㄐㄧˊ
成语简拼:ZHLJ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贜穢狼藉
成语解释
指贪污受贿,行为不检,名声败坏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赃贿狼藉、赃货狼藉、赃私狼藉、赃私狼籍、赃污狼籍、赃贿狼籍
成语示例
(1)…阿奉上官,左迁锦衣卫经历。一到京师,看见严家赃秽狼藉,心中甚怒。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成语造句
(1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赃秽狼藉”几个大字。
(2)开开写不出成语“赃秽狼藉”,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。
(3)乐乐不会写成语“赃秽狼藉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祥震大哥哥讲了“赃秽狼藉”的历史典故
(5)周旺镇中学的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赃秽狼藉”。
成语出处
《古今小说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:『一到京师,看见严家赃秽狼藉,心中甚怒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狼藉狼藉:[lángjí] (1)乱七八糟;散乱、零散。闻其儿为吏,放纵狼藉。――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;满目狼藉。杯盘狼藉。(2)也作『狼籍』。
赃赃:zāng 1、<名>通过不下当的途径获得的财物。《列子·天瑞》:『以赃获罪,没其先居之财。』2、<名>贪污受贿的行为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潘濬传》:『时沙羡赃秽不脩,濬按杀之。』今有成语『贪赃枉法』。
秽秽:huì 1、<形>荒芜。《离骚》:『虽萎绝其亦何伤兮,哀众芳之芜秽。』《荀子·富国》:『民贫则田瘠以秽。』2、<名>邪恶的行为或人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『邪秽在身,怨之所构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』3、<形>淫乱。《韩非子·亡徵》:『后妻淫乱,主母荡秽。』4、<形>丑陋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:『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!』[秽囊] 佛教称人的肉体。
狼狼:láng <名>一种野兽,形状略像狗,昼伏夜出,性情凶残。比喻凶狠、贪婪。《鸿门宴》:『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。』[狼烟] 古代边关报警时烧起的烟。
藉藉:jí 1、<动>踩;践踏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羸兵为人马所蹈藉,陷泥中,死者甚众。』2、<动>欺负;欺凌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『今我在也,而人皆藉吾弟,令我百岁后,皆鱼肉之矣。』jiè 1、<名>草垫子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『蕙肴蒸兮兰藉。』2、<动>垫。《赤壁赋》:『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』3、<动>凭借;依靠。《过秦论》:『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,不藉公侯之尊。』4、<动>借;借给。《谏逐客书》:『此所谓藉寇兵、赍盗粮者也。』5、<连>如果;假使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藉弟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』[辨] 藉,籍。二字在古多通用。但『户籍』、『典籍』、『书籍』、『籍没』的『籍』不写作『藉』;而『草垫』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『籍』。[藉藉] (1)交错杂乱的样子。(2)显赫、喧盛的样子。[藉荫] 指祖先的基业门第。
赃赃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广韵》则郞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兹郞切,□音臧。《玉篇》藏也。《广韵》纳贿曰赃。又通作臧。《前汉·尹赏传》其羞辱甚於贪污坐臧。
秽秽:《午集下·禾字部》《广韵》於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乌废切,□音薉。《说文》芜也。《徐曰》田中亲草也。《前汉·杨恽传》芜秽不治。又恶也,污也。《书·盘庚》无起秽以自臭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晏子曰:天之有彗也,以除秽也。又与薉同。《荀子·天论篇》耘耨失薉。〈注〉薉秽同。又叶于列切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一自以为禽鸟,一自以为鱼鼈。山阜猥积而崎岖,泉流迸集而咉咽。隰壤瀸漏而沮洳,林薮石留而芜秽。又叶音坞。《楚辞·招魂》主此盛德兮,牵於俗而芜秽。上无所考此盛德兮,长离殃而愁苦。
狼狼:《巳集下·犬字部》《唐韵》鲁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卢当切《正韵》鲁堂切,□音郞。《说文》似犬,锐头白颊,高前广后。从犬,良声。《埤雅》狼大如狗,青色,作声诸窍皆沸,善逐兽。里语曰:狼卜食。狼将远逐食,必先倒立以卜所向,故猎师遇狼辄喜。狼之所向,兽之所在也,其灵智如此。古之烽火用狼粪,取其烟直而聚,虽风吹之不斜。《尔雅·释兽》狼,牡貛,牝狼。〈注〉牡名貛,牝名狼,辨狼之种类也。《诗·齐风》竝驱从两狼兮。《周礼·天官·兽人》冬献狼。〈注〉狼膏聚,聚则温。又狼藉。《孟子》乐岁粒米狼戾。〈注〉狼戾,犹狼藉也。又《周礼·秋官》条狼氏。〈注〉条,当为涤器之涤。狼狼扈道上。〈疏〉狼狼扈道上者,谓不蠲之物在道,犹今言狼藉也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东有大星曰狼。狼角变色,多盗贼。又《律书》西至於狼。狼者,言万物可度量。断万物故曰狼。又《杜笃·论都赋》寥狼邛莋。〈注〉寥狼,犹擥扰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文九年》楚子师於狼渊,以伐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白起攻赵,取代光狼城。又白狼县,属右北平郡。臯狼县,属西河郡。皆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《后汉·明帝纪》西南夷白狼动黏诸种,前后慕义贡献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孟狼尾。〈注〉似茅,今人亦以覆屋。又姓。《左传·文二年》狼瞫取戈以斩囚。又《集韵》里党切。音朗。狼犺,兽名。似猴。又郁狼,汉侯国。《韦昭曰》属鲁。狼音卢党反。见《史记·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郞宕切,音浪。博狼,地名。在阳武。《前汉·张良传》秦皇帝东游,至博狼沙中〈注〉师古曰:狼音浪。◎按史记本作浪。
藉藉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慈夜切,音躤。《说文》祭藉也。《易·大过》藉用白茅。〈注〉荐藉于物。又《礼·曲礼》执玉,其有藉者则裼,无藉者则袭。〈注〉藉,藻也。〈疏〉凡执玉必有其藻,以承于玉。《仪礼·聘礼注》藉谓缫也。缫所以蕴藉玉。又《孟子》助者,藉也。《赵岐注》犹人相借力助之也。《战国策》藉兵乞食于西周。又《前汉·薛广德传》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。〈注〉宽博有余也。又《后汉·隗嚣传》光武素闻其风声,报以殊礼,所以慰藉之良厚。又《纲目集览》身之所依曰藉。又《释名》咀藉也,以藉齿牙也。又秦昔切,音籍。狼藉,离披亲乱貌。《前汉·江都易王传》国中口语藉藉,无复至江都。又《周语》宣王即位,不藉千亩。《前汉·文帝纪》其开藉田。又《谷梁传·哀十三年》其藉于成周,以尊天王。〈注〉藉谓贡献。又《庄子·应帝王》猿狙之,便执斄之狗来藉。〈注〉藉,绳也。又《史记·武安侯传》今吾身在也,而人皆藉吾弟。〈注〉藉,蹈也。又姓。《国语》藉偃,晋大夫。又《唐韵古音》读胙。《史记·商君传》注新序论:周室归藉。《索隐》藉音胙。又《韵补》秦二切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原野萧条,目极四裔。禽相镇压,兽相枕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