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ài suǒ zì chǔ
成语简拼:ZSZC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在所自處
成语解释
处:处理。在于自己如何处世。形容在一定的环境中,要自己选择立足之处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成语「在所自处」是一个紧缩式成语。
(2)果果不会写成语“在所自处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开栅中学的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在所自处”。
(4)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在所自处”几个大字。
(5)灵儿写不出成语“在所自处”的拼音。
(6)姳萱大哥哥给洛殷和雅停讲了“在所自处”的典故。
(7)前往千阳县红山初级中学的车上,均浩大哥哥给莹琴和吉谡讲解了『在所自处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『斯入仓,观仓中鼠,食积粟,居大庑之下,不见人犬之忧。于是李斯乃叹曰:「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!」』
成语故事
秦朝大臣李斯年轻时上厕所见到老鼠争吃蛆吃,见到人来后仓皇逃跑,到官仓时见到老鼠们正在细嚼慢咽,根本不理会人。李斯不由感慨万分,同是老鼠竟有天壤之别,生活的环境不同,爬上去为贤者、君子,沦落下层的就是愚民、小人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在在:zài 1、<动>存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』2、<动>居于;处于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『君之病在肠胃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右。』3、<动>在于;取决于。《劝学》:『驽马十驾,功在不会舍。』4、<介>在。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、处所等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。』《石灰吟》:『要留青白在人间。』[在事] 居官任职。[在野] (1)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。(2)不居官;不当政。[在意] 放在心上。
所所:suǒ 1、<名>处所;地方。《硕鼠》:『乐土乐土,爰得我所。』2、<名>合理的结果;应有的归宿。《原君》:『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,视之如寇仇,名之为独夫,固其所也。』3、<代>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,组成名词性短语。表示『……的地方』、『……的人』、『……的事物』等。《师说》:『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』4、<助>与『为』相呼应,构成『为……所……』的被动句式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』《六国论》: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』5、<数>表示不确定的数目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从弟子女十人所,皆衣缯单衣。』6、<量>处;座。用于建筑物等。《魏书·尔朱荣传》:『秀容界有池三所,在高山之上。』[所以]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、方法或依据,相当于『用来……的(手段、方法、东西等)』。表示原因,相当于『……的原因、缘故』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处处:chǔ 1、<动>停留,止息。《孙子·军事》:『是故卷甲而遁,日夜不处。』2、<动>住,居住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』3、<动>闲居,隐居。《孟子·齐人有一妻一妾》:『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。』4、<动>相处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』5、<动>处置,处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处分适兄意,那得自任专!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愿将军量力而处之。』chù 1、<名>处所,地方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令四面骑驰下,期山东为三处。』《过秦论》:『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。』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[处妇] 居家之妇。[处妾] 宫中的童女。[处士] 1.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『古之所谓处者,德盛者也,能静者也。』2.未做官的士人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『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横议,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』3.星名,即少微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『少微四星在太微西,士大夫之位也。一名处。』[处治] 处方治病。[处子] 1.处女。范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『鸣鹤交颈,雎鸠相和。处怀春,精魂回移。』2.处士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序》:『自后帝德稍衰,邪嬖当朝,处耿介,羞与卿相等列。』
在在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昨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尽亥切,□裁上声。《尔雅·释训》居也。《易·乾传》在下位而不忧。又察也。《书·舜典》在璿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。又存也。《论语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徵诣行在。《蔡邕·独断》天子以四海为家,谓所居为行在所。又姓。晋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见《黄庭经》。又昨代切,音载。义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诗·小雅》不属于毛,不离于里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声。《屈原·离骚》吾令丰隆乗[音chéng]云兮,求虙□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结言兮,吾令蹇修以为理。从土从才。本作□,今作在。《正字通》在,本昨代切,旧本泥韵书先才上声训居,次转去声训所,不知所即居,非上声者训居,去声者训所也。○按在有上去二声。字书韵书皆然。《礼韵》原许通押,《字汇》分训,似泥。《正字通》不从上转去,亦非。
所所:《卯集中·户字部》《唐韵》疏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爽阻切,□数上声。《说文》伐木声也。从斤,户声。又处所。《诗·郑风》献于公所。又《商颂》及尔斯所。又《汉制》车驾所在曰行在所。《蔡邕·独断》天子以四海为家,故所在曰行在所。又《关西方言》致力于一事为所。所谓绝利一源也。《书·无逸》君子所其无逸。又《召诰》王敬作所。又语辞。《论语》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。又誓辞。《论语》予所否者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所不与舅氏同心者。又指物之辞。《礼·檀弓》其高可隐也。〈注〉谓高四尺所。《前汉·疏广传》问金余尙有几所。〈注〉几所,犹几许也。《张良传》父去里所复还。〈注〉里所,犹里许也。又姓。汉武帝时谏议大夫所忠。又叶襄里切,音徙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缭以宫墙,四百余里。离宫别馆,三十六所。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处处:《申集中·虍字部》《唐韵》昌与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敞吕切,□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诗·王风》莫或遑处。又止也。《诗·召南》其后也处。《广韵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诗·大雅》于时处处。又归也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民有寝庙,兽有茂草,各有攸处。又分别也。《晋书·杜预传》处分既定,乃启请伐吴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晋书·食货志》人间巧伪滋多,虽处以严□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《处子》九篇。《师古注》《史记》云:赵有处子。《广韵》《风俗通》云:汉有北海太守处兴。又州名。《一统志》晋属永嘉郡,隋置处州。又《广韵》读去声,昌据切。所也。《诗·邶风》爰居爰处,爰丧其马。《鲁语》五□三次。〈注〉次,处也。三处,野、朝、市也。又《集韵》居御切。通据。人名,齐有梁丘处。又通杵。《公羊传·僖十二年》□侯处臼卒。〈注〉《左传》作杵臼。《说文》作処。《广韵》俗作□。考证:(《诗·王风》其后也处。)谨照原书王风改召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