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语大全 > 成语词典 >

言不由衷

www.16system.cn 2022-09-19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yán bù yóu zhōng
成语注音:ㄧㄢˊ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ㄙ成语正音衷,不能读作『zōnɡ』。
成语简拼:YBY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言不由衷成语辨形衷,不能写作『哀』或『忠』。成语谜语表白
成语英文:speak with one's tongue in one's cheek成语日文心(こころ)にもないことを言(い)う成语法文paroles insincères成语德文die Worte kommen nicht von Herzen

成语解释

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成语释义

『言不由衷』之『衷』,典源作『中』。『中』同『衷』,指内心。『言不由衷』则指所说的话不是发自於内心。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後用『言不由衷』泛指心口不一,虚应敷衍。△『口是心非』、『言由衷发

成语辨析

一、[辨]衷,ㄓㄨㄥ。内心。不可写作『哀』。[同]『言不由衷』及『口是心非』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。[异]『言不由衷』常是迫於情势而无法说出真心话,侧重於敷衍、隐瞒,属中性义;『口是心非』则有以言语掩盖心中坏念头的意思,侧重於欺骗、虚伪,为贬义。二、言不由衷和『口是心非』;都指心口不一致。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;不坦率;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;『口是心非』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。

成语用法

一、[义]心口不一,虚应敷衍。[类]用在『言语虚假』的表述上。[例](1)他的话言不由衷,听起来真不舒服。(2)我最讨厌这种假惺惺,言不由衷的人。(3)当他自觉这话言不由衷时,脸不禁红了。(4)他说这话时态度怪怪的,显得言不由衷。(5)他素来诚恳,今日言不由衷,其出有因。(6)言不由衷的话不是你这种纯真的人说得来的。(7)迫於无奈,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捧场话。(8)他可能受到威胁,所以说了这些言不由衷的话。(9)在那种场合,大家谈的都是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。(10)我看你是喜欢上王先生了,才会言不由衷地假意批评他。 是不是因为在虚伪的环境待久了,他说话变得很言不由衷? 我实在是不忍将真相告诉他,只好言不由衷地要他别多事。 我看她有心事,刚刚那几句话说得言不由衷,不像她平常的为人。二、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心口不一致。

近义词

道不由衷、信不由中、信不由衷、言不由中、口是心非、口蜜腹剑、心口不一、阳奉阴违、口口声声、有口无心指天誓日言行不一、甜言蜜语、甜言美语、叶公好龙、表里不一

反义词

心口如一、言为心声、言由衷发、肺腑之言、由衷之言、言之有信、出自肺腑

关联成语

信不由中、信不由衷、道不由衷、言不由中

成语示例

(1)明·王夫之《读通监论·卷一七·梁武帝》:『故自隋而之唐,月露风云未能衰止,而言不由衷、无实不祥者,盖亦鲜矣,则(苏)绰实开之先矣。』

(2)明·李贽《焚书·童心说》:『童心既障,於是发而为言语,则言语不由衷;见而为政事,则政事无根柢;着而为文辞,则文辞不能达。』

(3)宋·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·卷一》注引汪伯彦《建炎中兴日历》:『王语伯彦等曰:「宗泽渡河,方到趣行,言不由衷。」』

(4)旋复下一通令,洋洋洒洒,约一二千言,小子因他言不由衷,不愿详录。▼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十八回

(5)我看她有心事,刚刚那几句话说得言不由衷,不像她平常的为人。

(6)是不是因为在虚伪的环境待久了,他说话变得很言不由衷?

(7)我实在是不忍将真相告诉他,只好言不由衷地要他别多事。

(8)我看你是喜欢上王先生了,才会言不由衷地假意批评他。

(9)在那种场合,大家谈的都是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。

(10)迫於无奈,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捧场话。

(11)他可能受到威胁,所以说了这些言不由衷的话。

(12)言不由衷的话不是你这种纯真的人说得来的。

(13)他素来诚恳,今日言不由衷,其出有因。

(14)他说这话时态度怪怪的,显得言不由衷。

(15)当他自觉这话言不由衷时,脸不禁红了。

(16)我最讨厌这种假惺惺,言不由衷的人。

(17)…的均是肝胆相照的豪杰汉子,哪想得到这个小弟子言不由衷,十句话中恐怕有五六句就靠不住。他拍拍韦小宝肩头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
(18)…明日去见康熙,奏明一切。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
(19)…喜。』方怡淡淡的道:『我欢喜的。』这句话显然言不由衷。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
成语造句

(1)“不过如果她是我们中的一员,我会更喜欢这场演出。”他言不由衷的继续说道。

(2)埃托奥也会有言不由衷时候,人们不便去刨根问底。

(3)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“言不由衷”几个大字。

(4)出于对自己言不由衷的愧疚,美国参议院最近通过了针对烟农的“买断”法律,这样,美国政府可以不再为它自己也严厉指责的一个行业提供补贴了。

(5)丹丹不会写成语“言不由衷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
(6)但是,政府不能言不由衷或者对政策反应迟钝。

(7)当她了解到你以前所有的“是”不少是言不由衷的,她会痛苦和惊讶。

(8)当一个人被迫或被引诱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时,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观点转变。

(9)鸽子写不出成语“言不由衷”的拼音。

(10)归叔叔给小瑛和小朋友讲解了“言不由衷”的故事。

(11)忽醒忽睡,连梦都变得空洞,糜烂的落寞言不由衷,灌溻的泪依然在闪烁。

(12)其次,要表现出真诚,避免言不由衷。

(13)桑园中学的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言不由衷”。

(14)世尊又说,那么就言不由衷的说,随便敷衍几句就可以了。

(15)他的话只不过是一种言不由衷的恭维而已。

(16)他们说我是一个聪明的女生,其实是一句言不由衷的恭维话。

(17)他言不由衷地说些需要更加同情之类的陈腔滥调。

(18)他在详述苔丝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时,把它们当成了最重要的特点,因此自己也觉得言不由衷。

(19)他重复着邓小平言不由衷的路线---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现代化。

(20)她说她喜欢我,这话有些言不由衷。

(21)为了赢得多数选民,有时候他们不得不说一些他们自己都弄不明白的言不由衷的话语。

(22)我和他之间的暧昧都是言不由衷。

(23)我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,我们做着不想做的事情,我们还坚持上完厕所一定要洗手。

(24)我言不由衷地起立,敬礼,说道:“桥杰明白,请主席团放心。”

(25)我又开始了说些言不由衷的话,不知是为了强迫自己不去想你,还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?

(26)仔细想想,一个虚拟的纪念碑也并不是就像我们刚开始想的那样言不由衷。

(27)这种情形下,人们往往言不由衷,只是作了对推销电话的一个即时反应。

(28)逐渐地她的文字中的一丝言不由衷开始令她困扰。

(29)最坏的时候,他们会被看成是言不由衷或不诚实。

(30)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『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』杨伯峻注:『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』

成语典源

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郑武公、庄公为平王卿士。王贰於虢,郑伯怨王,王曰:『无之。』故周、郑交质,王子狐为质於郑,郑公子忽为质於周。王崩,周人将畀虢公政。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。秋,又取成周之禾。周、郑交恶。君子曰:『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明恕而行,要之以礼,虽无有质,谁能间之?苟有明信,涧谿沼沚之毛,苹蘩薀藻之菜,筐筥錡釜之器,潢污行潦之水,可荐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,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,行之以礼,又焉用质?〈风〉有〈采蘩〉、〈采苹〉,〈雅〉有〈行苇〉、〈泂酌〉,昭忠信也。』[注](1)中:同『衷』,内心。(2)质:音ㄓˋ,人质。春秋战国时代,国与国之间常互以人作抵押,以取信对方。(3)间:音ㄐㄧㄢˋ,挑拨、分化。

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,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,执掌朝廷大权。周平王想让虢公忌来取代郑庄公管理朝政,郑庄公就去威胁周平王,周平王只好违心说没这回事,双方交换儿子做人质。周桓王时也是如此,后来郑国强行侵吞朝廷公粮

成语典故

『言不由衷』原作『信不由中』,指诚信不由中,信,人言也,亦言不由中意。春秋初年,周平王性格软弱,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武公和其子郑庄公手里。对於这样的情况,周平王常常觉得不安,所以想将部分权力转移到虢公手上。郑庄公得知後,前往质问,周平王慑於庄公的气势,只好赶紧否认,并且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诚信。但平王死後,桓王继位,便真地将政权移转到虢公手里。郑庄公大为愤怒,於是强夺了周朝两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报复。周、郑两国从此交恶。史家对这件事的评论是:如果承诺不是发自於内心,即使强留人质作为抵押,仍然无法保证彼此能信守约定。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,遵循礼法,即使没有任何抵押物,也不会破坏盟约。後来『言不由衷』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,今则多泛指心口不一,虚应敷衍。

相关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