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è mǎn huā xiāng
成语简拼:YMH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月滿花香
成语解释
明月正圆,百花飘香。指良辰美景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景物描写
成语接龙
1、月满花香→香风毒雾→雾惨云愁→愁城难解→解构之言→言差语错→错落参差→差三错四→四百四病→病从口入
2、月满花香→香花供养→养痈成患→患难之交→交口称誉→誉满天下→下笔千言→言行若一→一臂之力→力能扛鼎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月满花香”几个大字。
(2)岑岑写不出成语“月满花香”的拼音。
(3)聂荣县中学的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月满花香”。
(4)祥意哥哥给我讲述了“月满花香”的故事。
(5)小憨不会写成语“月满花香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九回:『如今从网眼里拔出来,好容易遇着这等月满花香的时光,他如何肯轻易放过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月月:yuè 1、<名>月亮。《赤壁赋》:『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』2、<名>时间单位,一年分为十二个月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。』3、<名>月份。《陈情表》:『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』[月旦] 农历每月初一日。品评人物。[月桂] (1)岩桂之一种,四季开花,又名真桂。(2)月亮。
满满:mǎn 1、<动>充满;布满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千里逢迎,高朋满座。』2、<形>充实;充足。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『多秕而不满。』3、<形>自满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书曰:「满招损,谦受益。」』4、<形>全;遍。《琵琶行》:『满座重闻皆掩泣。』[满贯] 钱穿满了绳子。贯,穿钱的绳子。比喻已到最高限度,多指罪恶。
花花:huā 1、<名>花朵。李贺《将进酒》:『桃花乱落如红雨。』<动>开花。《采草药》:『深山中则四月花。』2、<名>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。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:『花木成畦手自栽。』3、<名>形状像花朵的东西。赵师秀《约客》:『闲敲棋子落灯花。』4、<形>不只一种颜色的,有花纹图案的。宋濂《勃泥入贡记》:『腰缠花布,无舆马,出入徒行。』5、<形>视觉迷乱模糊。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『眼花落进水底眠。』6、<动>耗费;用掉。《红楼梦》:『只是白花钱,不见效。』
香香:xiāng 1、<名>谷物煮熟后的香味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『若晋取虞,而明德以荐馨香,神其吐之乎?』2、<名>香气;芳香的气味。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:『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』3、<形>气味好闻;芳香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野芳发而幽香。』4、<形>香甜;甘美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冽。』5、<名>香料。《促织》:『问者爇香于鼎。』[香火] (1)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。(2)指结盟。
月月:《辰集上·月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厥切,音軏。《说文》阙也。太阴之精。《释名》月,缺也,满则缺也。《易·系辞》阴阳之义配日月。《礼·祭义》月生於西。《公羊传·庄二十五年注》月者,土地之精。《史记·天官书注》月者,阴精之宗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水气之精者为月。又《书·尧典》以闰月定四时成岁。〈传〉一岁十二月,月三十日,三岁则置闰焉。又《洪范》二曰月。〈传〉所以纪一月。〈疏〉从朔至晦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礼·礼运》月以为量。〈注〉天之运行,每三十日为一月。又姓。金月彦明首建孔子庙,明洪武中有月辉、月文宪。又外国名。《前汉·霍去病传》遂臻小月氏。又《韵补》叶危睡切。《曹植·七启》世有圣宰,翼帝霸世。同量乾坤,等曜日月。又叶鱼橘切。《黄庭经》洞房灵象斗日月,父曰泥丸母雌一,三光焕照入子室。《类篇》唐武后作囝。《正字通》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。石经改作月,中二画连左右,与日月之月异。今俗作月以别之。月中从冫,不从二作。
满满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莫旱切《集韵》母伴切,□音懑。《说文》盈溢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不自满假。〈传〉满谓盈实。《正义》满以器喻,故为盈实。《管子·霸言篇》地大而不为,命曰土满。人衆[音zhòng]而不理,命曰人满。兵威而不止,命曰武满。又姓,晋满奋。又《集韵》莫困切,音闷。同懑。《说文》烦也。或省作满。《前汉·霍光传》忧满不食。又《韵补》叶美辨切,音免。《苏轼诗》南都从事亦学道,不恤枯肠夸脑满。问羊他日到金华,应时相将游阆苑。又□、満、□。
花花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(古文)蘤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欧阳修·花品序》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,称牡丹则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广州志》南海县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惊定。《杜甫诗》成都猛将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书郞花尹。又《韵补》音诃。《枣据诗》延首观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干,一岁再三花。《说文》本作华。荣也。从草□,郑氏曰:□,象华叶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韵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,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,或是后人攺易。唯《后汉书·李谐·述身赋》曰:树先春而动色,草迎岁而发花。又云:肆雕章之腴旨,咀文艺之英华。花字与华□用。而五经、诸子、楚辞、先秦、两汉之书,皆古文相传,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。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,颁之远近,以为楷式,如花字之比,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。
香香:《戌集下·香字部》《广韵》许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虚良切,□音乡。《玉篇》芳也。《正韵》气芬芳。《书·君□》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《诗·周颂》有飶其香。《礼·月令》中央土,其臭香。又草木之香,如沉香,栈香,蜜香,檀香,具载。《洪刍·香谱》及《叶延珪·香隶》诸书。又兽亦有香。《谈苑》商女山中多麝,其性绝爱其脐,为人逐急,即投岩举爪,剔裂其香。又《本草》麝香有三等:第一生香,亦名遗香,乃麝自剔出者。其次脐香。其三心结香。又有小麝,其香更奇。又风香。《庾信诗》结客少年塲,春风满路香。又含香。《汉官仪》尚书郞含鸡舌香,伏奏事。又酒香。《王绩诗》稍觉池亭好,偏宜酒瓮香。《杜甫诗》浩荡风尘外,谁知酒熟香。又花名。《庐山记》一比丘书寝盘石上,梦中闻花香酷烈,及觉,求得之,因名睡香。四方闻之,谓为花中祥瑞,遂名瑞香。又丁香。《本草》一名丁子香,花紫白色,生子,小者为丁香,大者为母丁香。又酒名。《苏轼·送碧香酒诗》碧香近出帝子家,鹅儿破壳酥流盎。《刘子翬诗》未饶赤壁风流在,且向何家醉碧香。又阿香。《搜神记》永和中,义兴人姓周,出都,日暮。道边有一新草小屋,一女子出门,周求寄宿。一更中,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,云:官唤汝推雷车。女乃辞去。夜遂大雷雨。又人名。黄香,仇香,见《后汉书》。又姓。明四译馆通事香牛。又山名。《唐书·白居易传》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,自称香山居士。又水名。《述异记》吴故宫有香水溪。又殿名。《三辅黄图》武帝时,后宫八区,有披香殿。又享名。《李白诗》沉香亭北倚阑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