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ān yuān xiāng bào
成语注音:ㄧㄨㄢ ㄧㄨㄢ ㄒㄧㄤ ㄅㄠˋ成语正音相,不能读作『xiànɡ』。
成语简拼:YYXB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寃寃相報成语辨形报,不能写作『抱』。
成语解释
冤:冤仇;报:报复,报应。佛家语,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;指报复
反义词
以德报怨
成语接龙
1、冤冤相报→报仇雪恨→恨相见晚→晚食当肉→肉山酒海→海涸石烂→烂额焦头→头上末下→下塞上聋→聋者之歌→歌舞升平→平易近民→民和年丰→丰屋蔀家→家喻户习→习以成性→性急口快→快马加鞭→鞭长驾远→远泝博索→索隐行怪→怪诞不经→经文纬武→武断专横→横僿不文
2、冤冤相报→报李投桃→桃红柳緑→緑林好汉→汉官威仪→仪表堂堂→堂堂一表→表里相济→济窍飘风→风轻云淡→淡饭黄齑→齑身粉骨→骨软觔麻→麻姑献寿→寿元无量→量入为出→出死断亡→亡羊之叹→叹为观止→止戈散马→马面牛头→头足异所→所在皆是→是非口舌→舌桥不下
3、冤冤相报→报应不爽→爽心悦目→目瞪舌挢→挢抂过正→正声雅音→音容笑貌→貌美如花→花朝月夕→夕阳西下→下坂走丸→丸泥封关→关门闭户→户告人晓→晓以大义→义胆忠肝→肝胆欲碎→碎琼乱玉→玉石俱摧→摧刚为柔→柔情密意→意气相得→得马生灾→灾难深重→重熙累洽
成语示例
(1)又谁知苍天有眼,偏争他来早来迟,到今日冤冤相报,解愁眉顿作欢眉。▼元·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
(2)…处丧多情,到今朝你心还未剩送了他三条性命,果冤冤相报有神明。又调《南乡子》一阕,词曰:春老怨啼鹃,玉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
(3)…条条,柳叶莲花总无迹。又云:坏你门风我亦羞,冤冤相报甚时休?今朝卸却恩仇担,廿八年前水月游。后面又写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(4)…了玉通禅师法体,以致玉通投胎柳家,败其门风。冤冤相报,理之自然。今日被月明和尚指点破了,他就脱然而去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(5)…闻,传留世间。后人有诗为证:半日阎罗判断明,冤冤相报气皆平。劝人莫作亏心事,祸福昭然人自迎。自古机深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(6)…得。两犬俱毙。并至阴司,互有争论。阎罗曰:『冤冤相报,何时可已?今为若解之。』乃判兴来世为某婿。某生…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◎三生
成语造句
(1)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。
(2)慧慧写不出成语“冤冤相报”的拼音。
(3)可可不会写成语“冤冤相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冤冤相报”几个大字。
(5)那么毫不拖延地取消这样的法律吧,因为不仅它本身是一种罪恶,而且由于冤冤相报它还是进一步的罪恶的源泉。
(6)世界少了冤冤相报的事,自然就平和而少纠纷了。
(7)他软弱的时候正是我能尝到冤冤相报的愉快滋味的唯一时机。
(8)同时美国公众认为穆斯林世界对美国存有敌意,但是并未——在某种相同的程度上——冤冤相报。
(9)韫麒叔叔给莉莉和麻琰介绍了“冤冤相报”的成语故事。
(10)长泰第五中学的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冤冤相报”。
(11)因果轮回,报应不爽,冤冤相报,何日是头?
(12)欠命的命已还,欠泪的泪已尽:冤冤相报自非轻,分离聚合皆前定。
(13)举青锋过处丧多情,到今朝你心还未剩送了他三条性命,果冤冤相报有神明。
(14)在去往初级中学的大巴上,茹祯大哥哥给林滢和韫素讲了『冤冤相报』的典故。
(15)又谁知苍天有眼,偏争他来早来迟,到今日冤冤相报,解愁眉顿作欢眉。见元·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。
(16)总算福康安威势慑人,死伤者门下的弟子即时不敢发作,但武林中冤冤相报的无数腥风血雨,都已在这一日中伏下了因子。
(17)原来二姐姐正扯着唐状元上床,通身上下脱得赤条条的,没有寸担,故此一时躲闪不及,却就一命还应填一命,冤冤相报不争差。
(18)李志远深吸了一口气,他没有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话,毕竟手足之情,血浓于水,如果换成是他,可能他会比袁孝商更加渴望复仇。
成语出处
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安氏冤》:『汝既有冤,吾不汝治,但曩事岁月已久,冤冤相报,宁有穷期,吾今令李宅作善缘荐汝,俾汝尽释前愤,以安生天,如何?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冤冤:yuān 1、<名>冤屈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然使君冤未白,犹无益也。』2、<形>冤屈。《窦娥冤》:『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。』[冤家] 仇人。情人。[冤孽] 前生留下的仇怨和罪过。
相相:xiàng 1、<动>仔细看;观察。《订鬼》:『伯乐学相马。』2、<名>相貌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儿已薄禄相,幸复得此妇。』3、<动>帮助;辅助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』4、<名>帮助别人的人。《季氏将伐歂臾》:『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用彼相矣。』5、<名>辅佐君王的大臣;宰相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且庸人尚羞之,况于将相乎?』[又] <名使动>使……当宰相。《资治通鉴·周纪一》:『魏置相,相田文。』6、<名>主持礼节仪式的人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『宗庙之事。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』xiāng 1、<副>互相。《陈情表》:『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』2、<副>表示动作偏向一方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』3、<副>递相;相继。《训俭示康》:『吾本寒家,世以清白相承。』[相与] (1)一起;共同。(2)交往;结交。[相得] 关系融洽。
报报:bào 1、<动>断狱,判决罪人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』2、<动>报恩;报答。《陈情表》: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报养刘之日短也。』3、<动>报仇;报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然则将军之仇报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。』4、<动>答复;回信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计未定,求人可使报秦者。』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。』5、<动>到……去,前往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』
冤冤:《子集下·冖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於袁切,音鸳。《说文》屈也。从兔从冖。兔在冖下不得走,益屈折也。《广韵》枉曲也。《史记·于定国传》张释之为廷尉,天下无冤民。定国为廷尉,民自以不冤。又冤句县。《韵会》在曹州。句音劬。《正韵》亦作寃。
相相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息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思将切,□音襄。《说文》省视也。又《广韵》共也。《正韵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气感应以相与。《公羊传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〈注〉胥,相也。相与胥音别义通。又质也。《诗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相思之树。〈注〉大树也。东冶有之。又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息亮切,襄去声。《尔雅·释诂》视也。《左传·隐十一年》相时而动。又《集韵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辅相天地之宜。《书·立政》用劢相我国家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导也。又勴也。〈注〉谓赞勉。〈疏〉乡饮酒云:相者,一人敎导,即赞勉也。又《增韵》□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朝观会同,则为上相。〈注〉相,诏王礼也。出接賔曰□,入诏礼曰相。相者,五人卿为上□。又《广韵》扶也。《礼·礼器》乐有相步。〈注〉扶工也。又《小尔雅》治也。《左传·昭九年》□水属也,火水妃也,而楚所相也。〈注〉楚之先祝融,主治火事。又选择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簭人》上春相簭。〈注〉谓更选择其蓍也。又送杵声。《礼·曲礼》邻有丧,舂不相。〈注〉相者,声以相助,歌以助舂,犹引重者呼邪许也。又相术。《左传·文元年》内史叔服能相人。又月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七月为相。又官名。《吕览》相者,百官之长也。《古三坟》伏牺氏上相共工,下相皇桓。《前汉·百官公卿表》相国,丞相,皆秦官。又计相。《史记·张丞相传》张苍迁为计相。〈注〉专主计籍。又内相。《唐书·陆贽传》贽为翰林时,号内相。又家相。《礼·曲礼》士不名家相。〈注〉主知家务者。又《周礼·春官》有冯相氏。《夏官》有方相氏。又乐器。《礼·乐记》治乱以相。〈注〉相即拊也。亦以节乐,以韦为表,装之以穅。穅,一名相,因以名焉。又星名。《石申星经》相星在北极斗南。又江神,名奇相。见《博雅》。又太史□部有相风竿。《傅休奕相风赋》表以灵鸟,镇以金虎。以□祥风,以占吉凶。《古今注》作伺风鸟,夏禹所作也。又药名。《本草纲目》□相,麻黄别名。相鸟,马兰别名。又地名。《商书序》河禀甲居相。〈注〉在河北。令魏郡有相县。又州名。后魏置相州,唐曰邺都。又姓。《后汉·南蛮传》武落钟离山出四姓,一曰相氏。《后秦》相云。《北齐》相愿。又相里,务相,空相,熊相,倚相,京相,沂相,俱复姓。又《字汇补》音禳。《礼·祭法》相近於坎坛,祭寒暑也。〈注〉相近当为禳祈,王肃又作祖迎。又叶思必切,音悉。《杜甫·漫兴绝句》恰似春风相欺得,夜来吹折数枝花。《陆游诗话》白乐天用相字,多作思必切,如为问长安月,如何不相离是也。此诗相欺,亦当读入声。《说文》易纬文曰:地可观者,莫可观於木,故从目从木。《正字通》相,俗作□,转注。相,思将切,省视也。□,莫卜切,目不明也。分相□为二,非。
报报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博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博号切,□保去声。复也,酬也,答也。《诗·郑风》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《礼·郊特牲》报本反始。〈注〉谢其恩之谓报,归其功之谓反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睚睚之怨必报。又告也。《前汉·吴王传》无文书,口报。《天宝遗事》新进士及第,以泥金书帖子,附家书中,用报登科之喜。又犹合也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下殇小功带澡麻,不绝本,诎而反以报之。又论囚曰报。《前汉·张汤传》爰书论讯鞫报。又下婬上曰报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□嬀。〈注〉郑子,文公叔父子仪也。《汉律》婬季父之妻曰报。又与赴通。《礼·丧服小记》报葬者报虞。〈注〉报,读为赴,急疾之义。虞以安神,不可缓也。本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