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山倾倒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ù shān qīng dǎo成语简拼:YSQD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玉山傾倒
成语解释
玉山: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。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近义词
成语示例
(1)重门深闭,忘却山阴道。呼酒嚼琼花,任醉来、玉山倾倒。▼宋·何梦桂《蓦山溪·和雪》词
(2)…曾烂醉如泥,沉睡座间。陶起归寝,出门践菊畦,玉山倾倒,委衣于侧,即地化为菊,高如人;花十余朵,皆大如…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◎黄英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“玉山倾倒”几个大字。
(2)赐佳叔叔给琪窈和子垌介绍了“玉山倾倒”的成语故事。
(3)叮铛写不出成语“玉山倾倒”,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。
(4)南河店镇一初中的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玉山倾倒”。
(5)小彬不会写成语“玉山倾倒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重门深闭,忘却山阴道。呼酒嚼琼花,任醉来、玉山倾倒。见宋·何梦桂《蓦山溪·和雪》词。
(7)前往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第三中学的小面包车上,禹声大哥哥给舒亭和针湘讲了『玉山倾倒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唐·令狐楚《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》:『三月唯残一日春,玉山倾倒白鸥驯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倾倒倾倒:1、心折,佩服。南朝宋鲍照《答休上人》诗:『味貌复何奇,能令君倾倒。』2、比喻畅谈。宋朱熹《答王才臣书》:『若得会面,彼此倾倒,以判所疑,幸何如之!』
玉山玉山:[yù shān] 中国台湾岛山脉。北起三貂角,南接屏东平原,长约300公里。主峰玉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.3公里,海拔3950米,不仅为台湾最高山峰,也为中国东部最高峰。山地多森林,目前仍有原始林分布,材用、药用和化工用植物资源丰富。
玉玉:yù 1、<名>美石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』2、<形>洁白;美丽;珍贵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出之烨然,玉质而金色。』3、<动>相爱;相助。《诗经·民劳》:『王欲玉女。』[玉成] 成全;促成。[玉人] (1)指仙女。(2)比喻貌美像玉人。[玉润] (1)比喻美德。(2)女婿的美称。
山山:shān(1)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一座山;高山。(2)形状象山的东西:冰山。(3)蚕蔟:蚕上山了。(4)指山墙:房山。(5)姓。
倾倾:qīng 1、<动>侧;倾斜。《口技》:『微闻有鼠作作索索,盆器倾侧。』[又] <动>向……倾斜。《共工头触不周山》:『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。』2、<动>翻倒;倒塌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樯倾楫摧。』[又] <动>败亡;覆灭。《出师表》:『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』3、<动>倒;倒出。《琵琶行》:『往往取酒还独倾。』4、<动>用尽;竭尽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请洒潘江,各倾陆海云尔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倾。《促织》:『每责一头,辄倾数家之产。』5、<动>倾轧;排挤。《宋史·苏辙传》:『则倾陷安石,甚于仇雠。』6、<动>倾慕;景仰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『一坐尽倾。』7、<形>全;满。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:『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』8、<动>通『坑』。坑害。《三调芭蕉扇》:『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,被你倾了。』[倾背] 去世。[倾城] (1)倾覆邦国。(2)形容女子容貌绝美。(3)全城。[倾倒] (1)痛饮。(2)比喻畅谈。[倾盖] 车盖相倾侧。喻偶然相遇或一见如故。[倾羲] 落日。
倒倒:dǎo 1、<动>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天台一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』2、<动>失败;垮台。《三国志·曹爽传》:『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。』3、<动>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。《儒林外史》:『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,要倒与人。』dào 1、<动>位置、顺序、方向等颠倒。《祭妹文》:『则虽年光倒流,儿时可再,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。』2、<动>不顺;违逆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『且至于忤于耳而倒于心。』3、<动>斟出;倾出。邵雍《天津感事诗》:『芳樽倒尽人归去,月光波色战未休。』4、<副>反而;反倒。《窦娥冤》:『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,倒把他老子药死了。』[倒冠落佩] 指去官归隐。[倒灶] 做事不顺利。[倒持泰阿] 倒拿着宝剑,将剑柄与人。比喻授权与人,反受其害。泰阿,宝剑名。[倒屣] 急于迎客,把鞋子穿倒了。引申为热情迎客。『倒履』。
玉玉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鱼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虞欲切,□音狱。《说文》石之美者。玉有五德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。□理自外,可以知中,义之方也。其声舒杨,专以远闻,智之方也。不挠而折,勇之方也。锐廉而不技,絜之方也。《五音集韵》烈火烧之不热者,真玉也。《易·鼎卦》鼎玉铉。〈疏〉正义曰:玉者,坚刚而有润者也。又《说卦》乾为玉为金。〈疏〉为玉为金,取其刚之清明也。《诗·大雅》金玉其相。《礼·聘义》君子比德於玉焉。温润而泽,仁也。缜密以栗,知也。廉而不刿,义也。垂之如队,礼也。叩之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,乐也。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忠也。孚尹旁达,信也。气如白虹,天也。精神见于山川,地也。圭璋特达,德也。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。《管子·侈靡篇》玉者,阴之阴也。《白虎通》玉者,象君子之德,燥不轻,温不重,是以君子宝之。又水玉,水精也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水玉磊砢。〈注〉水玉,水精也。又美貌也。《公羊传·宣十二年》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,而微至乎此。〈疏〉言玉面者,亦美言之也。《史记·□丞相世家》如冠玉耳。又珍食曰玉食。《书·洪范》惟辟玉食。《释文》汉书云:玉食,珍食也。又时和曰玉烛。《尔雅·释天》四时和谓之玉烛。〈疏〉言四时和气,温润明照,故曰玉烛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哀十二年》宋郑之间有□地焉,曰:弥作,顷丘,玉畅,岩,戈,鍚。〈注〉凡六邑。又河名。《正字通》后晋天福中,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,着行程记。言玉河在于阗城外,其源出昆山,西流一千三百里,至于阗界,疏为三河,一白玉河,二绿玉河,三黑玉河。五六月水涨,玉随流而至,多寡视水小大。七八月水退可取,彼人谓之捞玉。又关名。《前汉·张骞传》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。〈注〉玉门关在龙勒界。又星名。《后汉·郞顗传》从西方天苑趋,左足入玉井。〈注〉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经》开明北有文玉树。〈注〉五釆玉树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蒙,玉女。〈注〉女萝别名。又《正字通》寒玉,竹别名。亦曰绿玉。又鸟名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鴐鵞属玉。《郭注》属玉似鸭而大,长颈,赤目,紫绀色。又观名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行幸萯阳宫属玉观。〈注〉晋灼曰:属玉,水鸟,以名观也。又蚌名。《尔雅·释鱼·蜃小者珧注》珧,玉珧,即小蚌。又姓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济南人公玉带。〈注〉公玉,姓。带,名。《风俗通》齐濬王臣有公玉冉。又爱也,成也。《诗·大雅》王欲玉女,是作大谏。〈注〉玉,宝爱之意。《张载·西铭》贫贱忧戚,庸玉女于成也。又《广韵》息逐切。《集韵》息六切,□音肃。《广韵》朽玉。又琢玉工。《集韵》或作□璛。又姓。《史记·封禅书公玉带注》索隐曰:玉又音肃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□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。〈注〉玉,音肃,京兆人。又《广韵》相玉切《集韵》须玉切,□音粟。西戎国名。亦姓。又《五音集韵》许救切,音齅。篆玉工也。又《韵补》叶音域。《汉费凤□》体履柔和,温其如玉,修孝友于闺门,执忠謇于王室。《易林》鈆刀攻玉,坚不可得。尽我筋力,胝茧为疾。又叶音龠。《易林》桑华腐蠹,衣敝如络。女工不成,丝帛为玉。又叶音迂。《洞□颂》韫产宝玉,叶含耀明珠。《说文》王象三王之连,丨其贯也。〈注〉徐曰:王中画近上,王三画均。李阳冰曰:三画正均,如贯王也。《类篇》隶始加点,以别帝王字。《六书精蕴》帝王之王,一贯三为义。三者,天,地,人也。中画近上,王者法天也。珠王之王,三画相均,象连贯形。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,加点于旁以别之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天》时和谓之玉烛。)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。(《左传·哀十二年》宋郑之间有□地焉,曰弥作,顷丘,玉畅,岩,戈,锡。)谨照原文锡改鍚。(又虫名。《尔雅·释虫》玉蛈蜴。〈注〉即螲蟷,似□鼄,在穴中,有盖。今河北人呼蛈蜴。)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,误引入玉字下。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。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。
山山:《寅集中·山字部》《广韵》所间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师间切《正韵》师奸切,□与删音同。《说文》山宣也。宣气散生万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曰》象山峰□起之形。《释名》山,产也。产万物者也。《易·说卦》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。《书·禹贡》奠高山大川。《尔雅·释山》河南华,河西岳,河东岱,河北恒,江南衡,《周礼》谓之镇。《郑注》镇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经》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。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。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,今陇西甘肃玉门外,其地也。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,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。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,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。见《读山海经语》。又连山,古易名。《周礼·春官》掌三易之法。一曰连山。〈注〉似山之出内气也。又姓。古烈山氏之后。又公山,复姓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所旃切,音仙《诗·小雅》幽幽南山。叶上干,干音坚。又《孔子·丘陵歌》喟然回虑,题彼泰山。郁确其高,梁甫回连。○按山在删韵,古转声寒删先通,则非止叶音矣。又叶疏臻切,音甡。《班固·东都赋》吐焰生风,欱野歕[音pēn]山。叶下振。《正字通》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,□互见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山》河南华,河西岳,河东岱,河北恒,江南衡,是为五岳。《郑注》镇名山安地德者也。)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。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。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,以起注文。
倾倾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去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窥营切,□音卿。《说文》侧也。又伏也,敧也。《礼·曲礼》倾则奸。〈注〉视流则容侧,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胷中,此君子所以慎也。又圯也,空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天倾西北。又西倾,山名。《书·禹贡》西倾因桓是来。又通作顷。《诗·周南》不盈顷筐。又《韵补》叶曲阳切,音匡。《黄庭经》罗列六腑生三光,心精意专内不倾,上合三焦下玉浆。
倒倒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都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覩老切,□刀上声。什也。又绝倒,极笑也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王澄有高名,每闻玠言,辄叹息绝倒。又倾倒。《杜甫诗》志士怀感伤,心胷已倾倒。又潦倒。《北魏书·崔瞻传》魏天保以后重吏事,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。瞻终不改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大袴谓之倒顿。〈注〉今雹袴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刀号切《正韵》都导切,□音到。《诗·齐风》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《礼·丧大记》小敛之衣,祭服不倒。〈注〉死者所用衣,多不尽着,有倒者,惟祭服尊其领,不倒也。《韩非子·难言篇》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,非贤圣莫能听。又叶董五切,音覩。《季尤平乐观赋》或以驰骋,覆车颠倒。乌获扛鼎,千钧若羽。又叶都故切,音妒。《焦氏·易林》衣裳颠倒,为王来呼。呼去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