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ǒu tóu méi nǎo
成语注音:ㄧㄡˇ ㄊㄡˊ ㄇㄛˋ ㄣㄠˇ
成语简拼:YTMN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有頭没腦
成语解释
形容心神不定,言行丢三落四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等
近义词
有头无脑
成语接龙
1、有头没脑→脑满肠肥→肥头大耳→耳鬓斯磨→磨砥刻厉→厉世摩钝→钝学累功→功高不赏→赏同罚异→异名同实→实至名归→归奇顾怪→怪力乱神→神来之笔→笔头生花→花貎蓬心→心照不宣→宣化承流→流芳后世→世济其美→美中不足→足踏实地→地动山摧→摧折豪强→强聒不舍
2、有头没脑→脑满肠肥→肥头大耳→耳满鼻满→满天星斗→斗水活鳞→鳞萃比栉→栉风沐雨→雨鬣霜蹄→蹄闲三寻→寻源讨本→本来面目→目不知书→书不尽言→言从计听→听天委命→命若悬丝→丝分缕解→解民倒悬→悬河泻火→火耕水种→种学织文→文人无行→行同能偶→偶一为之
成语造句
(1)安安写不出成语“有头没脑”的拼音。
(2)健方哥哥给孜槿和梓清介绍了“有头没脑”的成语典故。
(3)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有头没脑”几个大字。
(4)小雷不会写成语“有头没脑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贞丰一中的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有头没脑”。
成语出处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8卷:『如痴如呆,有头没脑,说着东边,认着西边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有有:yǒu 1、<动>与『无』相对。《论语》: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』2、<动>占有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』3、<动>掌握。《察今》:『有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。』4、<形>富有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。』5、<名>收获;出产的东西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。』6、<连>或者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『故君子有不战,战则必胜。』7、<助>用在动词前,以助语气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干将发硎,有作其芒。』酉yòu 1、<副>通『又』,表示进一层。《劝学》:『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』2、<连>通『又』,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陈情表》:『臣密今年四十有四。』[有间] (1)时间很短;一会儿。(2)有缝隙。(3)有仇怨;有矛盾。[有司] 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做具体工作。后泛指官吏。
头头:一、tou(1)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;石头;骨头;舌头;罐头;尺头;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;扣头;饶头;接头儿;看头儿;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有准头;尝了甜头儿。(2)方位词后缀:上头;下头;前头;后头;里头;外头。二、tóu(1)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(2)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;留头;梳头;平头;分头。(3)(头儿)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;笔头儿;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(4)(头儿)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;提个头儿;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,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呀!(5)(头儿)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;蜡头儿;铅笔头儿。(6)(头儿)头目。(7)(头儿)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;心挂两头。(8)第一:头等;头号。(9)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;头马;头羊。(10)用在数量词前面,表示次序在前的:头趟;头一遍;头半本;头几个;头三天(=前面的三天)。(11)<方>用在『年』或『天』前面,表示时间在先的:头年(=去年或上一年);头天(上一天);头两年(=去年和前年,或某年以前的两年);头三天(=昨天、前天和大前天,或某天以前的三天)。(12)临;接近:头五点就得动身;头鸡叫我就起来了;头吃饭要洗手。(13)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,表示约数,兼表数目不大:十头八块;三头五百。(11)量词。a)用于牛、驴、骡、羊等家畜:一头牛;两头驴。b)用于蒜:一头蒜。
没没:mò 1、<动>沉入水中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其家逼之,乃没水而死。』2、<动>淹没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水来漂没,溺其人民。』3、<动>掩没;掩埋。《兵车行》:『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』4、<动>覆没;陷没。《报任安书》:『陵未没时,使有来报。』5、<动>隐没;隐匿。《﹤指南录﹥后序》:『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。』6、<动>消失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良久,羽旄之影渐没,车马之音不闻。』7、<动>没收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『子本相侔,则没为奴婢。』8、<动>通『殁』,死。《过秦论》:『始皇既没,余威震于殊俗。』
脑脑:nǎo(1)人体中管全身知觉、运动和思维、记忆等活动的器官,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,由前脑、中脑和后脑构成。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、运动的作用。(2)脑筋:人人动脑,个个动手,大挖生产潜力。(3)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:樟脑;薄荷脑;茴香脑。
有有:《辰集上·月字部》(古文)《唐韵》云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云九切,□音友。《说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传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声。《九经字样》有,从月。从冃,伪。又《玉篇》不无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系辞》富有之谓大业。又《诗·商颂》奄有九有。〈传〉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传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〈注〉五谷皆熟书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质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论语》有子。〈注〉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韵》尤救切。与又通。《书·尧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诗·邶风》不日有曀。〈注〉有,又也。又《韵补》叶羽轨切。《前汉·叙传》文艳用寡,子虚乌有。寄言淫丽,托风终始。又叶演女切。《徐干·齐都赋》主人盛飨,期尽所有。三酒既醇,五齐惟醹。
头头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《唐韵》度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徒侯切,□音投。《说文》首也。《礼·玉藻》头容直。《释名》头,独也,於体高而独也。又古者谓一人为一头。《春秋元命苞》十纪,其一曰九头纪,即人皇氏。人皇兄弟九人故也。又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贽,冬用雉,夏用腒,左头奉之。〈注〉头,阳也。〈疏〉执禽者左首。雉以不可生服,故杀之。虽死犹尚左,以从阳也。又人名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晋侯之竖头须,守藏者也。〈注〉竖,小吏,名头须。又药名。《本草纲目》百头,贯衆[音zhòng]也。一名鸱头。《陶弘景曰》叶似大蕨,毛芒似老鸱头。又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古音徒。《古诗》东方千余骑,夫壻居上头。何用识夫壻,白马从骊驹。《王延寿·鲁灵光殿赋》上纪开辟,邃古之初。五龙比翼,人皇九头。又与兜通。《山海经》讙头国。〈注〉讙兜,尧臣,有罪投南海而死,帝怜之,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。《博物志》作讙兜国。考证:(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古音徒。)谨按广韵正韵无此音。查系唐韵正文。今改广韵正韵为唐韵正韵。
没没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(古文)殁歾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莫勃切,音殁。《说文》沈也。又尽也。《诗·小雅》曷其没矣。〈传〉没,尽也。〈疏〉言不可尽服也。又过也。《礼·坊记》君子不以美没礼。〈疏〉没,过也。不可以财物丰多,华美其事,没过於礼。又贪也。《晋语》不没为后。又乾没。《史记·酷吏传》张汤始为小吏乾没。〈注〉如淳曰:得利为乾,失利为没。正义曰:乾没,谓无润泽而取他人也。又曰:阳浮慕为乾,心内不合为没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太水东南流,注于没水。《水经注》作役水。又《孙□鸡林类事》高丽方言,谓水曰没,井曰乌没,熟水曰泥根没,冷水曰时根没。又《集韵》莫佩切,音妹。亦沈也。又母果切,音麽。不知而问曰拾没。又《韵补》叶明秘切,音寐。《曹植·七启》翔尔鸿翥,濈然凫没。纵轻体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逮音递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考证:(《山海经》太山东南流,注於没水。)谨照原文太山改太水。
脑脑:《未集下·肉字部》《广韵》奴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乃老切,□音恼。《说文》本作匘。头髓也。又《广韵》那到切《集韵》乃到切,□音□。《广韵》优皮也。《集韵》瀀泽也。又《韵会》或作□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弓人》角之本蹙於□。《广韵》同堖。或从□。《集韵》或作□□。